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一种互补,更是职业性导向的强烈需求。当前,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培养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阻碍了专业学位教育的健康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以职业性为导向,明确专业学位教育定位,打造高质量的师资、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并进行职业资格认证,以此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当今人才培养的一种新的模式,这种模式目前还不完善,在对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不够重视,教学模式需要不断改进。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状况,应该不断开拓创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要素。建立科学、合理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队伍,是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当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队伍建设存在着数量不足、管理不规范、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与校内导师配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应通过完善政府激励机制、高校管理制度,提高校外导师研究指导水平等方面的措施,促进高素质的校外导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需要大力发展的高等教育,是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有着同等重要性的高等教育。在此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学术型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异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等方面入手,分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期为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或启示。  相似文献   

5.
依托企业的科研设备、技术人员、工程实践环境和产业升级对技术的需求,以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为目标,提出了跨地域、跨专业领域和跨时域(阶段)的“三跨”培养模式,使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和论文研究培养环节得到了有机融合,极大地调动了研究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使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特别是实践教学得到了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具备一技之长的专业化、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使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求,及时合理的调整研究生培养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更好地规范和完善我国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必须认真思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进一步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办学目标,深化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又快又好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温向莉 《学术论坛》2012,(6):217-219
教育教学实践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研究性的实践"是全日制教育硕士与本科师范生在实践中的本质区别。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方式、加强管理、加强实践指导教师的培养、选拔优秀生源等措施,提高全日制教育硕士的教育教学实践质量。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与核心竞争力的构筑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产业集群需求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多样化分工协作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结构尚未真正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急需的高水平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欠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制度存在深层次缺陷三大方面.大力开展与区域产业集群可对接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需要抓好服务区域产业集群特色发展与技术创新、构建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体系链、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实施跨学科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模式以及加强人才准入标准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建设等工作.  相似文献   

9.
刘岩 《理论界》2014,(4):160-162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是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获得职业所需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标,以职业能力养成为根本目的。本文结合了学前教师所应具有的职业能力要求,通过对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基于职业能力养成的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浅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及其质量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逐渐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为此探索如何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应从提高生源质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发挥导师作用,敢于创新突破,调动研究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等五方面,来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的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必须培养合格的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笔者通过从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工作经验,总结了目前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如何保证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的措施,希望与同行们一起交流。  相似文献   

12.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新观念、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不断优化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研究步骤,探索基于合作翻译项目的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策略:依托合作翻译项目,提高人才培养和国家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协调四方主体完善政校行企联合培养合作机制,通过“产学研教”深度融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3.
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质量保障是在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正式进入培养阶段之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基于特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设计的在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应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特点,统一性是基准,多样性是特色,缺一不可,这种模式表现在培养方案中就是基本方案与具体方案的关系.基本培养方案和具体培养方案是在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两大模块.质量保障是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实现的保证,评价体系是衡量在职法律硕士培养模式发挥规范功效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自身的课程体系设置以及现有的教育资源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要求.所以,必须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上,借鉴国外、国内知名高校的做法,改革传统的培养模式,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采取多学科综合、校企结合及双导师制的联合培养机制,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多学科综合的知识背景、专业特色明显、实践技能娴熟的研究生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日益快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自2010年开始,我国开启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工作。该文立足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的提出及实施背景,分析了双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如校内导师指导方式和内容亟待改变、校内外导师间缺乏沟通交流机制、对校外导师培训不够、校外导师的责权不清晰等问题,探究其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连海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学院,是专门承担学校管理类和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教学单位。大连海事大学的管理类、法学类研究生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培养能力。学校现有国际法学博士点及法学类一级学科硕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及企业管理学、行政管理硕士点。近年来,学校的学科建设又取得了新的重大发展。2005年2月,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和法律硕士(J.M)三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2005年3月,学校分别成立了以上三个专业学位教育中心。进入2006年,为进一步…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快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针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不问行业背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先后批准设置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医学博士和硕士学位)等11种专业学位.专业学位是一种特定的具有一定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对象是高层次的在职人员.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以攻读专业学位为主,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介绍国外研究生导师制度,根据我国目前研究生导师队伍现状,分析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紧迫性,给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即高校人才引进、创新实践型导师的培养、依托优势学科加强导师组建设、实行学术休假制度进行导师培训、建立合理的兼职导师引入机制和严格导师遴选以及健全导师监督制度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生物学是交叉应用较强的学科,综合了生物医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计算机学、数学和教育学等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内容十分广泛。为了提高生物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生物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从历史沿革、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培养年限、入学考试科目和培养模式改革建议等方面对以上两种类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对比,为优化新时期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内容、课程结构创新和课程体系构建提供案例参考。力求培养出高层次人才,更好地顺应新时代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形势,满足社会对生物学高水平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自设立以来,尽管规模在日渐扩大,招生、培养等环节在慢慢理顺,逐渐为社会各界所知晓的一种教育类别,但发展现状并不乐观。从学生的一些困惑可以看出,全日制教育硕士的生源参差,导师力量紧缺,实践基地、经费、时间不足,综合素质不高,就业过程受专业限制等问题依然严峻,其前景仍旧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