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会面临不同的公众舆论环境问题,这是极具特色的现实而棘手的公共关系问题之一。公众舆论对社会组织形象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它可以为塑造组织形象创造机会,也可以是组织形象的“杀手”。处理得好,对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组织通过制造舆论、传播舆论、引导舆论和改变舆论而美名远扬;相反,有些组织因为公众舆论而臭名昭著。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舆论引导能力一直是政府行为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乎到政府形象建设。舆情的准确把握、舆论方向的正确引导,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创建。而当下,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新媒体的发展突飞猛进,政府舆论引导能力出现新的特征和挑战。本文针对新媒体时代舆情出现的新情况,结合新媒体的特征,分析新媒体时代政府舆论引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述新媒体时代政府舆论引导的新问题并探寻其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的新媒体环境下,大众通常凭借手机、电脑等网络手段来分散自己的言语以此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保证社会中的一些信息能够文明传播并且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政府和媒体作为舆论引导的主体必须采取有效的舆论引导策略。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的难点及舆论引导主体的价值取向与原则,重点研究了新媒体环境下宣传工作舆论引导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日钓鱼岛主权争议不仅涉及我国核心利益,关系着我国民族尊严与国际形象,也事关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对政府舆论引导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认真分析加强舆论引导对处理钓鱼岛主权争议的地位作用,透视日本在国际国内大造舆论的目的手段,深入探讨我国舆论引导的着力点,对于进一步做好涉及国家核心利益问题的舆论引导、塑造国家形象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生党员是大学生队伍的先锋队,在引导校园积极舆论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利用这支队伍来引导校园积极舆论。  相似文献   

6.
随着微信这一自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它正在改变大学生网络舆论的传播生态。而"红色微信"也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微时代"下引导大学生手机舆论、促进大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工具。通过建设"微信红军"队伍、构建分层分类引导体系、强化平台功能设置等手段,把握"第一时间"原则,综合运用"圈群"性传播,进行"意见领袖"引导和媒介素质培养等手段,可有效促进大学生网络舆论朝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期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语境下当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缺失日渐凸显,在部分青年群体中存在潜在的网络极端化爱国主义舆论倾向。分析发现:从问题的出现或偶然性事件的刺激到多数个体发表的评价性意见,再到"群体极化"现象的出现,最终极端化爱国主义舆论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是网络极端化爱国主义舆论的基本形成机制。如此网络极端化爱国主义舆论不可避免地对国家、社会、制度和青年自身产生一系列的危害。网络语境下当代青年的爱国主义引导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题:应该正视青年的爱国情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立足祖国长远利益,培养青年的理性爱国情感;增强舆论引导,减少青年非理性情绪的蔓延,对青年的网络极端化爱国主义舆论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标榜的是网络迅猛发展及科技日新月异,以网络为有效载体的多媒体技术蓬勃发展,催生了巨大的舆论探讨,推动着社会民主化进程。而网络舆论是柄双刃剑,既存的负面效应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特别是其对大学生成长培养的负面效应一度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研究内容。本文主要针对多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与教育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以期做好多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的网络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9.
曹丽娜 《现代妇女》2014,(1):219-220
近年来,互联网迅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与受众的局限,深刻影响着社会舆论的形成。我国目前已有5.91亿网民、4.64亿手机用户,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提供者、传播者。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大大增加了网上舆论引导的难度。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做好网上舆论引导,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当前互联网管理和舆论引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耘耕  刘锐  徐颖 《科学发展》2012,(8):65-70,64
随着中国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原本处于内隐状态的中国社会舆论达到前所未有的外显程度,网络舆论力量日益强大,对我国互联网管理体制和传统的舆论引导带来冲击和挑战。在研判当前我国的网络及网络舆论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网络及网络舆论环境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当前互联网络管理及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助推"作为较新的治理方式和思想,尝试在强硬的"家长式管理"和放任的"无政府主义"中寻求一条中间道路。这种治理方式的内在逻辑是承认自由选择重要性的同时赋予公权力一定程度的管治权,这一逻辑尤为符合网络舆论引导的价值和要求。将助推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六个主要原则运用到网络舆论引导的各个环节中,有助于在加深理解网络舆论生产和传播机制的基础上,把握网络舆论市场的规律,从而实现打造良好网络舆论空间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民生新闻平民化视角、贴近生活和本土化的语言特点入手,说明对民生新闻主持人在引导舆论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如何实现主持人舆论引导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论作为网络"公共意见空间",是社会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同时,网络舆论具有双刃剑特性,错误的网络舆论危害巨大。"非毛化"思潮是以歪曲毛泽东形象和党的历史与形象为主要内容和倾向的错误思潮,是历史虚无主义蛊惑人心的鬼魅,主流媒体应当在引导网络舆论,抵制"非毛化"思潮中承担其自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阚文婷  肖创海 《职业》2018,(24):28-29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使得社会舆论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也对高校的舆情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针对高校大学生的群体心理行为特点,提出高校的舆论引导策略应从建立有效的舆论监控预警机制、研判网络舆论、线下调研、培养"意见领袖"和舆情引导专职队伍以及及时公开信息五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黄杰 《现代交际》2014,(12):61-6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媒体比如网络电视和广播、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迅速崛起,并逐渐成为表达民意的渠道,这就使受众信息需求和新闻传播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并给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带来不小冲击。在自媒体时代,电视媒体要在激烈的竞争中重塑优势,就应正确把握舆论态势、舆论环境和新闻传播规律,创新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方式,不断提高新闻传播舆论引导能力,从而在舆论引导上保持强势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舆论可以视为社会中大多数人基于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观察和理解所反映出的意见集合体,当某事件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出现舆情倾向时,也就意味着该事件吸引了足够多的人去关注,于是便有了舆论的空间概念——舆论场。由于舆论所呈现的公共意识在不同社会阶层角度各异,加之发声轨迹在不同时间段内难以有效整合,因此舆论在不同形式上产生分化便顺理成章,舆论场实则是以互联网为背景的新媒体环境下对舆论形态的区分。以传播主体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民间舆论场"短、平、快"的特点是官方舆论场无法比拟的,但官方舆论场语言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优势,官方舆论场如何取长补短,对事件发生后的危机舆情进行有效的引导,第一时间控制话语权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飞速发展,将人类带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因其非线性传播的特点以及它双向传播的特征,使得传统媒体时期单一的舆论场被打破,出现了多元的舆论场,其中,网络舆论场开始呈现出与官方舆论场抗衡的趋势。刚刚落幕的2016年春晚充满了争议,官方评价它是一场完美的晚会,而网民却大力吐槽。互联网时期造就了舆论场的分裂,但同时也给舆论场的重建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媒体时代”的起步与发展是与改革开放的社会大变动期同步,正以不可逆转的方式挑战着我们的执政方式与执政理念,挑战着意识形态管理。判断、决策、管理新媒体,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考验,也是对如何科学而理性地面对新媒体,运用民主政治利器,把握舆论导向,引导社会热点,占领舆论阵地,化解社会矛盾等执政能力的考验。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网络舆论危机是高校在互联网传播新时期必将面对的常态化危机,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内容。尽管网络舆论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但仍然具有规律可循。基于扎根理论的H高校网络舆论事件过程分析表明,大学生网络舆论危机事件的爆发通常经过"舆情触发""舆情放大""权威介入""态度形成"四个阶段,分别呈现了网络舆论危机事件的特征,包括网民参与舆论事件的动机和诉求,权威介入后的影响结果,以及网民的最终态度与事件沉寂的过程。高校应当加强舆情响应机制建设,采取及时有效、线上线下密切配合的危机应急行动,主动出击重置议题,在舆论引导中将大学生舆论危机事件消弭于无形。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信息爆炸时代产生海量数据,改变了传统的舆论环境。网络舆论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在政府了解社情民意、联系群众和开展工作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网络的两面性也表现在网络舆论上,网络舆论形成的舆论导向并不一定都是正面的,网络舆论的负面效能使谣言、虚假信息盛行,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因势利导,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一个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网络舆论场迫在眉睫。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各方面的引导,使网络舆论最大限度地发挥正面效能,促进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