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殖民主义是一种熔多种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于一炉的集合性话语。后殖民主义主要研究殖民时期之"后"宗主国用翻译策略,英美都尽可能地采取归化的方针。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对权力差异的过分强调容易使第三世界人们对西方文化产生敌视,在翻译中过分极端的一略采用异化策略。我们也要看到它的局限所在,不能陷入盲目异化、民族中心主义的泥沼中。  相似文献   

2.
论萨义德后殖民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德华·萨义德于1978年发表的《东方主义》宣告了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成熟.后殖民主义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理论体系.它主要分析了后殖民主义时期殖民地与宗主国的关系,包括种族主义,国家主义,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认同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德里克的“自为东方主义”等后殖民主义相关理论为框架,以旅美华裔作家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为文本切入点,通过剖析作品中出现的体现西方中心主义和权力话语的细节及人物形象,揭示在后殖民主义时期,“东方主义”对东方人的影响和“侵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学派的目的论为理论指导,试图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与旅游文本翻译实践相结合,以探讨旅游翻译的有效途径.翻译目的论为翻译研究拓宽了思路该理论为旅游翻译在宏观策略上指明了方向,还为译者顺利实施不同的翻译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将旅游翻译实例置于翻译目的论的理论框架进行观照,探讨了旅游翻译中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实现旅游文本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胡丹 《职业时空》2010,(1):125-127
斯皮瓦克从西方女杈主义运动出发,以女性主义的视角介入对后殖民主义翻译问题进行探讨,其女性主义思想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而作为一位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翻译家,冰心颂扬母爱,歌颂女性本身的美丽和力量,凸显女性的伟大,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意识。  相似文献   

6.
由于诗歌意象言简意赅,文化色彩浓重,导致其翻译在各类翻译中难度最大.以往诗歌意象翻译研究常常停留在词汇和语法层面上,导致诗歌韵味的缺失.本文引入概念整合理论探讨诗歌意象的翻译策略.本质上说,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范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对于诗歌意象翻译具有很强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7.
在劳伦斯·韦努蒂的早期著作《译者的隐形——翻译史论》和《翻译丑闻——差异伦理探索》中,其研究重心从翻译策略向文化研究转移,这使得翻译对文化身份的塑造成为其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试图分析早期两部著作中文化身份的侧重点,并对韦努蒂翻译文化研究中的涉及的政治维度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将女性主义理论的影响带入了对翻译研究和实践的探索和思考中,本文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历史由来,实践策略及研究范式等几方面对其做一概观描述。  相似文献   

9.
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即“目的论”与尤金·奈达的交际翻译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华语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字幕翻译为实例,总结出该影片字幕翻译中所使用的多元翻译技巧:归化、直译、意译、和“浓缩式”翻译等.  相似文献   

10.
万紫薇 《现代妇女》2014,(12):270-270
林纾现象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翻译文学现象,其译作、翻译策略、翻译思想都被后世学者从各种理论角度进行了探讨。生态翻译学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的翻译研究新视角,本文旨在将林纾从事翻译的原因、策略、翻译内容、思想及后世影响多方面以生态翻译学选择适应、适者生存、译有所为等角度对林纾的翻译实践活动进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法隐喻理论出发,探讨将语法隐喻应用于汉英互译。作者对比分析了一些一致式和非一致式的语料,得出将汉语过程隐喻化是汉英翻译的有效策略之一,以其为译文的合适表达提供参考依据,加强读者对英语文化的理解,为汉英翻译实践带来一些思索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费米尔提出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即翻译目的论。该理论指出译文预期目的和功能决定了译者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择。本文基于翻译目的论,分析了翻译目的在翻译过程中对译者翻译活动的指导,从而指出了翻译策略的选择必须根据译文目的来决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在论述《鲁滨逊漂流记》的作品梗概和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小说内容的细致剖析来解读小说中所掩盖的后殖民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14.
归化与异化之争一直是国内外翻译理论工作者极为关注的一个话题,而这种争论主要是从传统翻译理论的角度进行的探讨。后殖民翻译理论关注翻译活动的外部因素,翻译被置于更为广泛的经济、政治、社会、历史与文化语境之中。后殖民翻译理论可以为我们探讨归化与异化问题提供新的视角。中国语言在现代化过程中沉淀了一种不平等的中西话语权势关系,这与我们所采用的翻译策略有很大的关系。本文试从后殖民翻译研究的视角探讨在中西不平等的话语权势关系以及当今世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在翻译问题上应采取的道德态度。  相似文献   

15.
与一般文章相比,建筑英语文本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逻辑性、严谨性,在行文的语言风格和用词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在功能翻译理论中目的论的指导下,将《土木英语专业》中的一些语句作为翻译的选材,从而进一步分析如何翻译这些语句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语词显化是针对汉语中一些概括性极高的精练的表达而采取的符合英文行文规范的显化策略,也是职业译员汉英翻译时常常出现的翻译策略。研究大学本科学生汉英翻译的显化策略,有助于从大学本科学生的视角丰富"显化假说"理论的文献;从教学层面上而言,提高语词显化策略的使用频度和完善显化策略的使用技巧,有助于培养大学本科学生培养汉英翻译的显化意识,提高其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女性主义的不断盛行,其对翻译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女性主义改变了传统翻译理论中的一些概念,并且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对翻译理论有很大的改变。本文通过对译者的主体性进行阐述,然后分析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结合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中译者主体性的凸显,从女性主义译者对文本的选择上以及从女性主义译者的翻译策略的选择上展开分析,最后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文本意义的话语空间进行分析研究,分别从现代阐释学以及接受美学两方面进行研究,从而通过女性主义对翻译理论的影响有效的提高了译者和译作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旅游翻译是旅游专业和行业在旅游活动中进行的一项跨文化的语言交际活动。本文立足于语用翻译,运用关联顺应理论对汉英旅游翻译进行研究,分析旅游翻译过程,探讨旅游翻译错误,提出旅游翻译策略,为汉英旅游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自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来便有许多流派对其进行阐释,较有影响力的包括恩格斯主义的阐释方法和黑格尔主义的阐释方法,其中代表后一阐释路向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柯尔施等人认为"马克思直接衔接着黑格尔"。虽然这种阐释路向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但这一研究范式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因为它未能清楚地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为核心的决定论和能动论的关系问题,导致这种结果是由于黑格尔哲学自身的理论局限性,因而超越黑格尔主义的这种阐释方式是一种理论发展的需要,是对马克思主义解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吴向辉 《现代妇女》2014,(12):I0023-I0024
福柯权力话语理论探讨原语权力话语与译语权力话语之间的权力抗衡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影响。任何翻译活动和理论研究都与文化历史和现实政治有着内在必然联系。本文试图基于福柯权力话语对翻译的影响,重点探讨翻译与权力话语之间的制约关系。在不同文化语境背景下更全面合理地探索翻译理论的文化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