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面向区域经济建设要求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则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与特色的具体体现.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与改革实践的不断推进,面向区域经济建设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职教育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的重点与焦点之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级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省的重大战略举措与历史性战略发展机遇.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生态与低碳经济发展的区域”,“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高度融合的示范区域”,“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示范区域”.为了实现经济区的建设目标,急需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当前,建设富裕和谐秀美的生态经济区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发展的重要议题.文中从法院职能出发,提出了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法庭的必要性,指出构建困境理论和法律依据的不足,从环保法庭审判组织的构建、受案范围的设定、审判程序的构想等三方面就环保法庭建设提出思路,以供我省法院系统司法改革参考之用,致力于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3.
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定位是:建设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要真正做到这些.必须创新理念.主动融入鄙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整合资源,全力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纳税服务平台:主动对接.勇于开拓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纳税服务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江西首部专门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地方性法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获得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将于2012年5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分为湖体核心保护区、滨湖控制开发带和高效集约发展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应当坚持统筹规划、生态优先、科学发展的原则,以水资源、水环境、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标,并以鄱阳湖体、沿湖岸线和长江江西段岸线资源保护与生态廊道建设为重点。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要义是建立绿色生态的现代经济产业体系,这需要社会和学校对其培养和输送大量的专业技能人才。针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为满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需要,职业院校必须转变职业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当前形势下,坚持行业办职业教育为主,创新学生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构建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地区被正式批复建立生态经济区的决议,充分体现了国家及江西省委、省政府发展生态经济的科学理念,以及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家园的铿锵决心。但是,摒除概念上的经济区,就落到实处而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思路是什么?发展举措又有哪些?怎么发展?发展什么?这一切,都是值得4400万赣鄱儿女深思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赵其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鄱阳湖既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又是世界最大的鸟类保护区和著名国际湿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将代表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旅游是其必然的选择。文章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发展的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追求、理想和信念,是为人们所认同的价值观,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所在。江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奠基了享誉中外的“古色文化”、“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这些文化连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孕育的“蓝色文化”,如同江西的山水,交融交汇、交相辉映,如同清澈的鄱阳湖之水,润物无声、潜移默化,逐渐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色调、主视野和主旋律。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区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是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遵循产业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方向,合理保护利用资源,发展生态经济。靖安旅游已纳入环鄱阳区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范围,其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区位条件相得益彰,应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典范,  相似文献   

11.
1年前的江西省两会上,江西省委、省政府向海内外隆重推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构想。这是中国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一个省级地方政府首次展开的最大的事关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因此,一直以来都引起海内外的高度关注。未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是以鄱阳湖为核心,以环鄱阳湖的城市群或者经济带为周边,目的就是在保护好鄱阳湖这一湖清水的同时,促进江西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山江湖"工程的艰难开辟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获批复,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下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是国家,民众关心的问题,同时江西高校为顺应形势的发展在教育发展方向的上应该如何进行改革,为地方经济提供技术支持与智力支撑,也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经纪人队伍是一支新兴的职业群体,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农村建设创建和谐社会,发展农村经济的新生力量。加强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刻不容缓。提高农产品经纪人的综合素质,政府应予高度重视。依托高校建立培训基地,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培训,能使他们成为即掌握基本经营理论又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知识的新型农民,成为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人。  相似文献   

14.
胡丽玲 《职业时空》2009,5(10):158-159
近年来,福建省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文章详细分析了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下,福建省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存在的区域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认为福建省高职院校应结合自己的地域差异改革专业设置,调整专业结构,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规划,这不仅为完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翻开了江西发展历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并没有关于生态问题的专门论著,但在论述人与自然关系、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构建共产主义等论题的著作中,可以发现丰富的生态观思想。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实践.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立足生态,长远规划,是从江西实际出发的战略举措,也是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有益探索。对马克思生态观思想作一番梳理,将为这一实践提供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经济区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新空间,也是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载体.在新常态的发展形势下,以生态循环理念引领农业经济区产业布局,破解资源环境瓶颈,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和美丽新农村建设,成为农业农村地区挖掘新潜力、 培育新机遇、 拓展新空间的重要举措.笔者以天津林海循环经济示范区为例,首先分析了其在生态持续建设、 农林产业发展以及村庄整合与服务等方面面临的困境;进而,从多学科、 多平台以及反规划等方面,进行了规划理念和方法的创新探索.最后,提出了生态循环主导下的农业经济区规划策略,包括以生态为先,融入社会发展新元素,实现多方共赢;以循环为基,建立林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农业经济发展的新示范;以村民为本,探索林下村庄保护与建设的新路径等,并对实施成效和机制建设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8.
陈相新 《职业》2014,(29):164-165
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赋予了中医药高等院校更多的社会责任,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医药高校要深入分析自我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发展之间的关系,认真分析中医药研究生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自觉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的办学思想,主动采取措施,扬长补短,抓住机遇,实现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就业和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景全 《城市》2013,(5):31-36
宜居是21世纪新的城市观。建设宜居城市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路径,是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中原经济区走城乡统筹、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集约紧凑、生态宜居、富有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宜居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城镇化由量的扩  相似文献   

20.
赣鄱文化,即江西文化,又称江右文化,它泛指赣地从古至今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脱胎于百越文化、吴楚文化的江西文化发端于农耕文明,因千里赣江贯穿江西南北,江西文化文称赣文化。近年来,江西文化被赋予了时代新意。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决策,引起了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