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德育教育有助于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在当前教育中必须十分重视德育教育,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其必要性和实效性.那么如何利用美术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们应该重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指出:“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美术是一门放松学生身心,陶冶学生情操的学科,其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强化学生的美术学习水平。然而,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并不感兴趣,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对此,文章就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展开探讨,以期能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美术知识,提升美术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吴春杰 《职业》2017,(8):62-63
中职美术色彩教学是美术基础的必修课.学生通过对色彩的学习,培养色彩感知能力,并运用色彩的语言表达审美感受. 一、教学问题和困惑 在色彩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色彩的学习缺乏兴趣,实训课技能的提高非常缓慢,作业完成情况也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5.
美术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作力,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不能满足于把要讲授的课程内容完成,更要重视对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动脑、乐于动手,善于学习、善于动脑、善于动手,在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增强美术表现力和创作力,增强审美品位、审美修养。  相似文献   

6.
李子木 《现代交际》2014,(5):171-171
新形势下,美术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这是不同阶段美术课教学的一致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前有些地方初中美术教学效果不佳,难以满足新课改要求。对此,应当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积极渗透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美术课堂中,学习美术知识,逐步提升自身美术水平,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综合素质、品质品德等。所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良好的渗透情感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注重分析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8.
高中美术工艺模块教学通过各种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以及设计和工艺制作能力,是高中美术课程中有很强实践、操作性的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9.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美术欣赏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而中学美术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始阶段,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相似文献   

10.
小学美术教学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一个基础的阶段,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更加注重基础内容的教学,可以说,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美术基础,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并且正确的审美基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小学阶段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分析,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改善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杨博 《公关世界》2022,(2):140-142
美术教育在义务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美术教育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通过美术知识的教学,能够逐渐产生审美意识,并且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能够逐步构建对于美术的兴趣,进而培养其对于美术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就基础教育的义务教育阶段而言,美术是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环,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性格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养成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的实际过程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往往被忽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实际的授课过程中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实际的美术教学质量低下、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不足.而互动教学模式作为一种经过实践验证的优秀教学模式,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堂中的种种问题能够做到有效地解决,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了解并满足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以及提升学生美术课堂学习效率方面,互动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互动教学模式在义务教育美术课堂中的应用是提升其课堂教学质量、保障学生获得优质学习体验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师对互动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是提升自身能力以及更好的服务于教育事业的关键任务.  相似文献   

12.
毕瀚书 《现代交际》2014,(10):203-204
美术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通过有关的美术教学途径,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全面推进教育公平背景下通过实施差异教学,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教育质量显得尤为迫切。实施差异教学是回应教育公平的时代诉求,以中职美术教学为例,通过一系列教学实践的改革,包括转变教师观念、实行扬优补缺辅导、开展差异评估三个方面,使学生掌握美术学习规律,提升美术学习能力,有效地达成中职美术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小学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最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艺术家及其作品有全面的认识;要通过欣赏、感受、体验、交流、外化等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欣赏技能,并能应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欣赏美术作品;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探讨了如何以审美为中心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美术欣赏课的功能和价值,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完善学生人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小学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最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艺术家及其作品有全面的认识;要通过欣赏、感受、体验、交流、外化等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欣赏技能,并能应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欣赏美术作品;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探讨了如何以审美为中心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美术欣赏课的功能和价值,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完善学生人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的独特作用,可以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热爱生活。鉴于美术教学的重要地位,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作欲望,为他们提供想象的空间,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美术作品中蕴蓄了丰厚的情感因素,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既要进行美育教学,也要进行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感氛围培养学生兴趣,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气氛,达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若是师生情感达到心理学上所说的“共鸣”,则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而且课堂学习气氛即生动活泼、轻松愉快,让学生在愉悦中体会学习美术的乐趣。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吴晓羽 《职业》2013,(18):82-83
美术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在提高学生的美术基本技能、美术欣赏能力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针对本专业特性和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在美术教学中介入多样化材料,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具有美术综合职业素质能力,培养能胜任学前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不断变化,我国教育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在教育方面,提倡学生合作学习,不仅要学习主要学科,还要学习艺术类的学科,小学美术就是其中之一。学习美术不但能提高学生创造能力,还能提升学习的主动性。本文主要对美术在教学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倡学生进行有效性学习。  相似文献   

20.
美术教育是各个阶段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初中阶段,美术教学在总体教学之中占据一定比例,在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到达的目标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美术审美观念以及最大程度的开发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美术教学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鼓励性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以及对美的正确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初中美术教学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