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之后,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回答一个问题如何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从这个视角学习、研究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我们发现,新民主主义理论正确地回答了中国在民主革命时期如何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两太理论内容构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论主要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主要解决中国革命胜利以后应该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这两个理论前后衔接,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必然结局.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理论起点,并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两个密切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回答了俄国十月革命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东方国家应该怎样进行革命、如何进行革命的一系列问题,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解决了武装夺取政权的具体形式和策略问题。但从基本内容来说,它并没有超越马恩列斯所阐述过的理论范围。“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则是过去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从来没有涉及的问题,它提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可以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样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找到了实现革命转变的具体途径,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形态理论的重大创新。“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有过初步的试验,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有过成功的实践。 然而,从1953年开始,毛泽东改变了他原来正确的思想,转而批判“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匆忙实行了“三大改造”,抛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犯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接着又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生了严重的扭曲。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误读了列宁的过渡时期理论,其理论支柱是“生产关系决定论”、“上层建筑决定论”和所谓的“不断革命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奇特的历史命运给我们的现实启示:一是必须弄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关系,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质上是新民主主义的回归和超越;二是要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关系,建立改革开放的话语权;三是要借鉴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经验,加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四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重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而使中国步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较系统的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并进一步指导着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实践,促使我国顺利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理论丰富了马列主义理论宝库,对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国初期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曾经在党内达成共识,并在实践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事实上,建国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存在极为短暂,建国初期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在起点问题上存在失误。导致这一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本文拟对此问题作肤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具有丰富的独创性内容和鲜明的理论创新性。一是确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二是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经济形式;三是建构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的政治体制;四是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文化模式。这是对马列主义的重大发展,创造性地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 ,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 ,如何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这一命题 ,已经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 ,需要对之作出明确的回答。为此 ,刘少奇曾经作了有益的探索 ,并且提出了自己的一整套完整看法 ,对于丰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宝库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在此问题上 ,刘少奇与毛泽东的主张不尽相同 ,刘少奇最终也就放弃了自己的观点 ,统一到毛泽东的认识上来。这一作法 ,对中国后来的革命和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开创了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独特道路,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但是,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原因和认识水平的限制,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本身不够完善和成熟,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认识的不确定性、主要任务和主要矛盾认识的二元论、转变时间和条件认识的模糊性及对待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政策的前后不一致性,致使我国过早放弃了新民主主义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9.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又出现了一个新课题:就是象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能不能走向社会主义。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光辉论断和设想。但是,由于他们缺乏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这种设想不可能给建设社会主义提供详尽的计划和具体方案,特别是对小农占优势的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得更少,因而正确回答这一课题的是列宁。列宁领导布尔什维  相似文献   

10.
建国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面貌迅速改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实践只存在了3年。笔者认为,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毛泽东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认识存在着明显不足或偏差,这是他提前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本文对此进行分析,以求我们今天更好地理解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认为: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建成社会主义,中间必须经过一个较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个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阶段完成的工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和民主化,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个阶段,通过适当发展资本主义来加强社会主义,最后达到消灭资本主义的目的,通过适当加强小生产者来壮大国营经济,最终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然而,这一合乎中国国情的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在全国仅实践3年就中断了。本文论述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及其未能实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民主革命时期 ,毛泽东从中国革命的现实国情出发 ,顺应新民主主义社会基础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 ,主张保护民族工商业 ,正确回答了如何认识和处理民族资本主义的重大问题。这一思想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国家治理实践中探索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规律,回答了国家治理面临的夺取国家政权、改造国家性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追寻国家治理现代化等重大历史问题,回应了各个历史阶段国家治理面临的重大挑战。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中国化经历了理论萌芽与初步实现、再出发、完善与发展、成熟、制度化五个发展阶段,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在当代中国得到了最为深刻的丰富、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十月革命胜利后,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新课题,即象俄国这样一个资本主义不够发达的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的问题尖锐地提到布尔什维克党面前。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光辉论断,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也有过设想。但这种设想不是、也不可能是建设社会主义的详尽计划和具体方案。特别是对于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更不可能提供现成的答案。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必须靠俄国人民自己在实践中探索。这一探索,就其艰巨性和历史意义来讲,都不亚于十月革命的伟大斗爭。在这一伟大而艰难的探索过程中,列宁作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理论,是马列主义国家学说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政体、历史任务和发展前途四个方面.这个理论填补了马列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空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历史类型、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关于过渡时期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实践对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理论提出的问题,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道路是否还行得通,怎样把握革命转变的时机和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视角,旨在论证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名副其实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中国社会是名副其实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并阐明新民主主义制度与当时中国国情的适应性与和谐性,指出现在许多史著回避或抹杀这一事实的不利之处,以及过早放弃新民主主义,人为地向社会主义跨越、超速过渡的失误和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虽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 ,但二者之间有着无法割裂的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继承和发展。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可使我们更加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为把我国建设成高度富强、文明、民主的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18.
董必武认为,新民主主义政权是以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了组成的联合专政的政权,是以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民主爱国人士共同组成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形式;应以人民代表人会、车队、法院、政府组成新民主主义政权机构,并创建法律、法令、规章、制度;革命胜利后在政权机构中应继续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人民代表会议与人民代表人会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制度,应正确处理党与政权机关的关系;联合政府本身就是最好的统一战线形式。其理论与实践丰富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与统一战线思想,坚持丁共产党的一贯政治主张,为顺利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提供了政治前提,为新时期多党合作提供了新的载体。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既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 ,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它第一次初步回答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 ,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晚年提出的跨越论 ,指的是没有资本主义基础的国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对整个资本主义阶段的跨越。中俄革命前夕 ,资本主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中俄革命胜利及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是跨越论的历史证实。现实社会主义既不同于由后资本主义进入的社会主义社会 ,也不同于马克思所讲的没有资本主义基础的落后国家实现“跨越”后所进入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第一次在理论上回答了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后 ,如何进行历史定位的难题 ,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