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志坚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4):122-125
媒体的食品风险传播,存在拟态环境偏差、利益冲突、价值冲突等风险因素,让其在进行风险传播时却有可能成为风险动力或来源。为应对这一悖谬,媒体应将风险作为观察、描述、分析自身的重要工具,注重传播过程中的反思,注重培养受众在食品风险中的反思能力和决策能力,革新传播理念和模式,并进行新闻业务的自我调整。 相似文献
2.
人类已经开始进入“风险社会”的时代。现代风险在本质、表现形式和影响范围上与传统风险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它从制度和文化上改变了传统社会的运行逻辑。“风险社会”的来临,对政府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应对现代风险,必须建构复合治理模式,从推进公务法人制度、行政咨询机制、信息公开制度和诚信政府建设等多个层面展开有针对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社会风险是全球化时代的全球性议题。就转型时期的中国而言,频发的社会风险使中国进入了风险社会时代。从公共政策学科视野来看,社会风险对中国公共政策系统的治理能力、议题范围、议程边界、思维范式等构成了直接影响。为此,要有效应对和治理社会风险,中国公共政策主体需要强化风险意识、拓展治理思维、实施追踪决策。 相似文献
4.
范迎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58-62
风险社会作为一种新的时代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人们对作为精神信仰的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质疑和边缘化搁置。风险社会的反思性、个体化危机等导致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困境的产生。为此,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背景下,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客体、微观传播场域来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建。 相似文献
5.
6.
论风险社会视域下的失业弱势群体及其风险管理机制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失业弱势群体是一个高风险的社会群体,其风险包括生存风险、心理危机,以及所引发的社会冲突事件。失业弱势群体的生存风险具有循环性,心理危机具有群体性,而其所引起的社会冲突则具有“风险升级”特点,因此,失业弱势群体的风险管理必须建构层级化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建构冲突“安全阀”机制、预警机制和干预机制,实施积极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7.
风险社会的到来已成为不容置疑的事实。安全事件频发、安全问题关注度趋升,因此呼吁学术界对“安全”做更系统深入的解读。本文从风险社会新视角出发,结合现代风险特点,对主流工具书和学术界对“安全”概念的界定进行评述,提出了客观性、主体性、相对性是“安全”固有的基本属性;风险标准、安全标准、安全结果,是认识“安全”概念的必要元素。在认识和处理安全问题时,要更加注重整体性,更加关注风险的内隐性要素、人为性要素,防范系统性、制度性带来的连环危害。 相似文献
8.
申小翠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96-103
世界主义视域的阐发跟世界风险社会的形成密切关联,其目标是应对风险社会的全球化。世界主义主张用“亦此亦彼”的交往模式取代全球主义、后现代主义和民族主义的“非此即彼”模式,在不同主体彼此尊重、决策时相互考虑对方的基础上达成普遍性规则,共同应对世界性风险。在各种世界性风险日益增多的情境下,一方面要批评世界主义弱化民族国家的主张,另一方面要汲取其促进全球平等互动的观点,积极推进民族国家之间的信任重建,在资源和信息上互通有无,共同应对风险社会。 相似文献
9.
文化视域下的风险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4)
风险语境的建构有赖于社会与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人们对风险的指认和识别源自文化分类系统中秩序的自发诉求.健康风险事件所激发起的社会恐惧感来自于人们对疾病尤其是罹患癌症的担忧,而科普宣传的深化和对科技功能质疑的文化悖论在大众传媒的参与下加速了风险的社会塑造过程,谨慎的生活方式正是现代社会风险文化形成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张乐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9,22(4):1-5
风险语境的建构有赖于社会与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人们对风险的指认和识别源自文化分类系统中秩序的自发诉求。健康风险事件所激发起的社会恐惧感来自于人们对疾病尤其是罹患癌症的担忧,而科普宣传的深化和对科技功能质疑的文化悖论在大众传媒的参与下加速了风险的社会塑造过程,谨慎的生活方式正是现代社会风险文化形成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物联网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是其产业链的建设与完善。运用SWOT法对我国物联网产业链各环节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物联网产业链具备前景好、市场广阔、基础坚实等优势,但存在发展不均衡、技术与应用结合不足等缺陷,同时面临着竞争对手、安全等方面的威胁。政府、行业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应共同重视共性技术标准的制定及搭建推广平台,建立有效商业模式,加强政、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12.
物联网的意涵、特质与社会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视野中的物联网问题十分复杂,对物联网的基本意涵、基本特质与社会价值的研究目前尤为迫切。把握物联网的意涵需要遵循是否具有独立的历史演变过程、独立的研究对象和独立的理论规定性三个维度。物联网具有时空性、结构性、系统性特质。物联网的价值可以从显性价值(即商业价值)和隐性价值(即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去把握。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即将引发的社会冲击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预计物联网的社会冲击超过互联网,应大力加强物联网与社会研究。物联网将在社会各个层面上推动社会变革,加速社会变迁的大趋势,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应预先考虑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物联网的本质、面临的风险与应对之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联网正走上产业化的快车道,它对社会的影响和冲击应该引起人们更多的注意。物联网具有泛在性、智能性、集成性等,本质上是超级感知。物联网的发展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存在诸多风险。应对物联网面临的风险,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总体思路、反总体化技术原则、平衡权力原则和保护私人领域原则,尽早着手,政府主导,动员各方,全面应对。 相似文献
15.
朱新良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7(2):190-196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其应用无处不在,而物联网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它的广泛应用。从物联网的安全构架和特点出发,阐述了物联网三层体系结构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和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对感知层的安全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包括密钥管理算法、安全路由协议、数据融合技术以及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等等。最后介绍了物联网的典型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物联网核心技术链演进及其产业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升产业竞争力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产业政策是促进和提升新兴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物联网核心技术链的演进以及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值得注意。物联网这一新兴产业内生的技术链和外生的产业政策构成物联网产业创新系统。在借鉴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物联网产业政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产业自主化发展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7.
张建川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22-25
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社会现的视角──审视了公共政策。因为在过去的有关公共政策的定义中,我们无法看出各个政策的重大区别,而事实上它们在是否符合人性的需求,充分考虑民意的基础并有效促进了人民的自由与福利等方面是有着重大区别的。本文将公共政策界定为是一定的权利中心在众多备选的计划、规划或可行之行动方案中作出选择并采取行动的这样一个过程。由此对选择的社会观基础进行考察,社会观影响到了人们对待集体行动的态度,进而又影响到社会秩序观。而持有不同的社会秩序观的人对公共政策有着根本不同的看法,最终得出好的公共政策的基本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陈冰冰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52-55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把物联网、电子商务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然而当前传统电子商务发展遭遇瓶颈,电子商务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亟待突破,可利用物联网技术在改善自动化性能方面的作用和优势,实现两产业的推动和促进。目前,尚缺乏针对两产业相互关联,相互衔接的研究。本文通过对物联网技术在优化电子商务市场环境、改变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提高电子商务服务水平、推动配套物流服务发展四方面的实证分析,从制度设计、平台建设、技术创新、安全保障和人才机制五方面提出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汪业周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1-6
物联网的基本属性和中国语境等问题关涉物联网本质,对于引领物联网健康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哲学社会科学视域的物联网研究存在诸多问题,尚没有形成较为系统而成熟的研究范式。物联网具有技术属性、产业商业属性、社会属性、全息属性和关系属性。立足中国语境审视物联网,必须正视物联网发展的初步性、复杂性、中国国情的特殊性特别是物联网发展与中国科技、社会发展需要的契合程度。 相似文献
20.
物联网的复杂性将超过互联网.无标度网络模型理论提供分析复杂网络的新方法.未来物联网可能呈现无标度网络和星状网络两种拓扑结构.物联网的拓扑结构将对未来社会产生重要影响,要警惕物联网朝星状网络发展的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