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中国东北少数民族政权契丹朝和元朝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比较深远.近现代俄罗斯文化对中国东北文化的影响较大,已深入到中国东北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苏联文化对中国东北文化的影响深远.当代中国及中国东北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应当加强.  相似文献   

2.
中朝两国山水相连,田土毗邻,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就彼此侨居。近代以后,华侨在朝鲜居住生活的为数更多。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1948年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建立。这时,在朝鲜北部生活的华侨约有4万名。 1950年6月,美国发动侵略朝鲜战争,同时侵占我国领土台湾。10月,进一步将侵略战火燃烧到朝鲜北部中朝边境地带,并派飞机轰炸我国东北部城乡,新中国的和平建设遭到巨  相似文献   

3.
伪满时期朝鲜移民文学从宏观角度可通过国别文学、民族文学和属地主义、属人主义和属语主义等概念的导入明确其归属为朝鲜(韩国)文学;从微观角度其又与朝鲜半岛文学相区别,带有相异于本土文学的特色,这种特色体现在朝鲜文学传统和伪满特定环境的结合。就产生动因和样相来看,其符合文学艺术研究的整体规律,是由种族、环境和时代决定。伪满时期朝鲜移民文学作品不但对东北少数族裔文化传统进行了诠释,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民族文化内涵,它的研究价值体现在,可通过文学把握历史,纠正歪曲的史实,打击日本右翼思潮,同时,其文学思想映射反日智慧,启迪民众理性爱国。  相似文献   

4.
在朝鲜的李朝时期,中朝两国的诗歌文学交流十分频繁,相互间的影响呈现出从未有过的深层次、相互融合的趋势。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少朝鲜优秀诗人的诗作反馈到中国诗坛,其代表性诗人有许筠、金尚宪、洪太容、实学派“四家诗人“;二是中国诗歌文学对朝鲜文坛起了巨大的影响作用,其典型代表是诗人王维、唐宋现实主义诗人群体、清代拟古主义文学思潮。在中朝诗歌文学的影响关系中,中国诗歌文学对朝鲜诗歌文学的影响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朝鲜朝文人对钱谦益的接受,具体方式包括肯定钱氏文才、次韵作品、引用观点及编撰年谱等.朝鲜朝文人接受钱谦益的主要原因在于钱氏在文学和历史方面的成就与影响、对朝鲜古代作品的重视、为朝鲜朝文坛批判拟古派提供了依据以及钱谦益本身作为东林党人和性理学家的特点.朝鲜朝文人对钱谦益的接受促进了朝鲜朝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简论“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朝鲜人的国籍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吞并朝鲜以后,为了扩大其在东北的权益,有意制造了朝鲜人的双重国籍,导致了在东北朝鲜人国籍问题上与中国的对立与冲突。纵观“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朝鲜人的国籍政策,可以得知,直到伪满洲国成立为止,日本都没有在朝鲜真正实施“日本国籍法”,也没有允许朝鲜人归化。这意味着朝鲜人不具备国际公法上的日本“国籍”。日本对东北朝鲜人的国籍政策,严重地违背了近代国民国家普遍公认的移民可基于个人意愿自由选择国籍的原则,其根本目的在于企图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  相似文献   

7.
朝鲜词文学发展论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受中国的影响,朝鲜古代也有词文学创作.根据史料记载,最晚在高丽文宗二十七年之前,词文学已经传入了朝鲜.词文学最初在宫廷之间流行,后来一些文人开始创作,历高丽、朝鲜朝两朝,流传下来的作品有1400首左右,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出了不同的风貌和发展态势.其中不乏优秀的词人和词作,大多作品都反映了朝鲜古代词人的思想和精神面貌,反映了中朝的文学、文化交流,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中朝两国共产党建立之前和建立初期,双方并没有直接的接触和联系。然而,共同的命运还是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其主要表现就是一些在华朝鲜革命者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朝鲜境内建党受挫以后,朝鲜共产党人把活动重心转移到中国的东北地区。由于各方面的压力,在东北的朝鲜共产党各派组织先后主动或被迫解散。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后,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朝鲜革命者入党,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了自己在东北的实力,同时也承担了帮助朝鲜共产党再建的责任。"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号召在东北开展武装抗日斗争,而在东北的朝鲜人则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随着中共的斗争方针逐步转向以抗日为主,在中国的朝鲜共产党人最终完全融入了中国共产党的队伍。  相似文献   

9.
清政府对越垦朝鲜人的政策具有阶段性.从封禁政策到移民实边,再到归化入籍,清政府对越垦朝鲜人政策的变化,与朝贡体系的瓦解和崩溃有着密切的关联.中朝两国关系由传统东亚地区朝贡体系内的宗主国与藩属国之间的关系转变为现代平等国家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两国逐步转化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各自的国家利益逐步明晰,这是清政府对越垦朝鲜人政策逐步产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唐时期杰出诗人白居易以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在文坛独树一帜,诗歌远播古代朝鲜。高丽朝与朝鲜朝文人对白居易的语言风格存在不同评价,高丽朝文人赞赏白居易诗歌通达流畅,朝鲜朝褒贬参半,一些诗家认为白诗艺术价值有限,与朝鲜朝主流诗学推崇的“中正”的艺术风格存在较大差异。这种看法主要受到当时社会背景和文学审美价值取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粲诗赋光耀千古,影响了当时和后来的中国赋文,也影响了朝鲜朝文人,朝鲜朝中期文人李安讷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李安讷以王粲作品为载体,引"王粲赋"、"登楼赋"典故和化用王粲赋句入诗,撰写仿作《次王粲登楼赋》,成为朝鲜朝"和粲赋"中一面重要的旗帜,推动了王粲赋在朝鲜朝的传播.故探讨李安讷对王粲及其赋的接受对中朝文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东北朝鲜族“双重国籍”问题的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政府为了控制在东北的朝鲜族 ,对东北朝鲜族下了入中国籍之令。但日帝则以朝鲜统监府时期的国籍法中有不许朝鲜人归化之规定为借口 ,对东北朝鲜人的归化不予以承认 ,从而制造了朝鲜人双重国籍问题。从此 ,民国时期东北朝鲜人陷入了中日两国你争我夺 ,任人宰割的境地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后 ,日帝为了把东北变成它们完成大陆政策的“前阵基地” ,在让更多的日本人到东北定居的同时 ,对中国关内汉族和朝鲜人分别实行限制和放任政策。这种对不同民族的移民政策导致了“九·一八”事变后中朝日三民族的东北移民结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4.
1910年,朝鲜被日本强制“合并”沦为其殖民地,朝鲜爱国志士被迫来到中国东北地区继续坚持抗日独立运动.20世纪30年代,东北的朝鲜民族抗日革命者大都自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他们肩负着直接投入中国革命和积极准备、努力促进朝鲜革命的“双重使命”,与东北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进行着长期的抗日武装斗争.朝鲜民族共产主义者以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一段历史是中国东北抗日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朝鲜抗日民族独立解放斗争史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内容,是中朝两国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因此,对于这段历史两国史学界应该采用“一史两用、历史共享”的观点去研究.  相似文献   

15.
郑蕴是朝鲜朝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文人和学者,他生平积极参政,同时创作了604首汉诗.郑蕴诗作中引用朝鲜朝典故少之又少,反而广泛引用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忠臣义士、有谪迁经历的臣子、品格高洁的隐士及重情重义的事典,以及《诗经》《论语》《孟子》《楚辞》等先贤的著作,杜甫、文天祥等诗人作品中的语典,这体现了郑蕴深受儒家文化熏陶下的文学审美趣旨,更表现了中国与朝鲜半岛自古以来深刻的文学、文化交流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刘希庆是朝鲜朝中期的贱民诗人,囿于身份等级制度,无法参加科举考试.刘希庆对陶渊明尊崇有加,并将"武陵桃源"作为精神寄托,但两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如果说前者是决绝而主动的归隐,那么后者就是被迫在自然界中徘徊,朝鲜民族的本土文化是造成其境遇的重要因素.在艺术风貌方面,刘希庆取法王孟山水田园诗,以清疏高远、闲淡自然的风格为主,亦呈现出雄阔壮逸的特征.刘希庆及枕流台酬唱活动体现了朝鲜朝贱民阶层在文学上的从属地位,以及朝鲜朝社会等级制度与儒家思想之间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7.
李睟光(1563-1628),字润卿,号芝峰,生活在朝鲜十六七世纪即朝鲜朝明宗、仁祖年间.于1588年中进士第,历任修撰、右承旨、大司成、都承旨、工曹判书、大司宪、吏曹判书等职.从他留下的大量的文章与诗学文本来看,他是朝鲜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诗人、文学批评家.  相似文献   

18.
《现代东北的文学世界》在追寻东北现代文学的发展轨迹,深刻分析东北现代文学取向的同时,又努力进行着文化哲学的拓展,诠释着东北现代文学与哲学的互进与互动。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审视,《现代东北的文学世界》提示了文学与哲学汇合的本质,透视出文化哲学语培下的文学批评对东北现代文学的影响,在全新的高度上提示了东北现代文学的哲学原则,是一部对五四运动以来东北文学中内含的文化哲学进行解读的著作。  相似文献   

19.
柳岳武 《人文杂志》2006,(1):106-112
发迹于中国东北的女真人在日益壮大的过程中密切关注东部海疆日本。而后日本丰臣秀吉的两次侵朝战争和后金对朝鲜两次战争使满洲政权进一步了解日本。清国在第二次对朝战争中制定了对日“宗属”政策,但是这一政策在朝鲜的“倭情报告”政策和日本的抵制下最终流产。这一结果使得清国不得不重新对日本政策进行调整,从此对日采取了消极的政治、外交政策和单向的经济贸易政策。以朝鲜为中介的清初中日关系的变化以及对日政策的最终定位对清国、朝鲜、日本三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一定位将清、日、朝三国的东亚关系固定在一个不变的模式下,并使之保持了近200年。  相似文献   

20.
16世纪朝鲜朝诗坛由宗宋转为宗唐,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在学习对象上由宋调转为唐风,尤其是对杜甫的全面推崇。在此过程中,“湖苏芝”(郑士龙、卢守慎、黄廷彧)所起的作用极为关键。三人身居高位,汉诗造诣深厚,推动了当时诗坛宗尚风气的转变,其中,卢守慎是朝鲜朝大力学杜的汉诗人,他与“三唐诗人”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对朝鲜朝诗坛诗风转变贡献最大,后来诗人鲜有逾越者。“湖苏芝”的诗学主张及汉诗创作,推动了朝鲜朝诗坛学唐浪潮的兴起。这表明在明七子宗唐复古论传入前,朝鲜朝诗坛已经萌生出由宋转唐的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