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岁末在广州,一位学兄闲谈学术时偶然用到了"活性"一词,我觉得这个概念很好,可以用来表达一些非常微妙乃至于有时很难言传的感觉.现在我想用它来谈谈先师谭其骧先生.  相似文献   

2.
谭其骧先生的五星级文章及学术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岁末在广州,一位学兄闲谈学术时偶然用到了“活性”一词,我觉得这个概念很好,可以用来表达一些非常微妙乃至于有时很难言传的感觉。现在我想用它来谈谈先师谭其骧先生。谭其骧先生的学术成就当然是举世闻名的。他主 编了煌煌 八册《中国历史地 图集》,那是一套里程碑式的著作,建国后史学界最重要的两项基本建设工程之一。此外他还主编了《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辞海·历史地理分册》。这些都是大型的集体项目。他个人的论著则并不多,没出过专著,没编过教材,只发表过一些单篇的文章。到70多岁才编定平生第一部论文集,即1987年由人民…  相似文献   

3.
谭其骧先生(1911—1992年),是当代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其学术成就如《中国历史地图集》,已成为学术界的丰碑。值此谭先生诞辰85周年之际,发表由他的学生和学界同行撰写的一组史地学术论又,以志纪念。 本文对谭先生遗著《长水集续编》中五个较为引人关注的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评介,认为其学术成果集中地反映了谭先生的精深学术和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字季龙,笔名禾子等。浙江嘉兴人。1930年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1932年获燕京大学硕士学位。后任北平图书馆馆员,辅仁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讲师, 广州学海书院导师;1940年起任浙江大学副教授、教授;1950年起任复旦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学部委员(院士)。兼任上海市社联副主席、上海历史学  相似文献   

5.
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关键问题之一。这个地区严重的水力土壤侵蚀,长期以来不仅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而且给下游治理带来许多困难。因此,研究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发展的过程,找出其历史根源,对于今后黄河治本有很大的意义。谭其骧先生在其“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一文中,考证了黄河中游地区在各个历史时期农牧业发展的情况,从而论证了一个确切的事实,即黄河下游的灾害发展过程与中游的开垦过程是大体吻合的。但是谭先生所提出的主要论点,即认为在东汉以后,由于中游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使水土流失程度大大减轻,因而形成了下游八百多年的安流局面。这个看法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