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至今难以平息的阿以冲突,缘于犹太复国主义的产生及以色列国的建立和其随后对巴勒斯坦土地的侵占。在犹太人的近、现代历史上,是西奥多·赫茨尔将犹太人古老的复国观念发展为政治性的犹太复国主义,而将犹太复国主义付诸实践并使其具有现实可行性的则是哈伊姆·魏兹曼(又译作魏茨曼)。魏兹曼从犹太复国主义兴起时就投入到该运动当中,并将毕生精力奉献给犹太人的复国事业,以致被认为是“全世界犹太人的领袖和发言人”、“犹太人心目中的国王”。①一、魏兹曼关于犹太建国的基本主张魏兹曼( 1 874—1 952年)出生于平斯克城(当时属沙俄统治,今属…  相似文献   

2.
胡浩 《世界民族》2015,(3):13-24
近代欧洲犹太人解放运动促使犹太人重新审视自己的民族身份及犹太教在现代国家中的地位,瓦解了传统犹太社会结构。解放的前提是,犹太人首先将自己看成国家的公民,然后才是宗教社团的成员,并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诸方面服从于正在兴起的民族国家的需要。犹太人的改革运动、科学运动在解放影响下应运而生,注重凸显犹太教普世价值,弱化甚至消除其中反映民族孤立主义和特殊主义的因素,在神学、教义、律法等方面展开全面变革,努力缓解犹太人、犹太教与现代社会的紧张关系。从现代犹太史进程来看,解放造成了一个具有明显世俗特征的、多元化的犹太社会的出现,促进了欧洲犹太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但同时解放也带来不可忽视的消极后果,因传统和犹太民族性遭到削弱,许多犹太人在解放后陷入身份困惑之中。  相似文献   

3.
犹太教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犹太复国主义作为兴起于19世纪末期、壮大于本世纪的民族主义思潮和民族主义运动,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史学界大多认为,犹太复国主义是在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长期遭受民族压迫而渴望民族独立的历史背景下,在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后席卷全球的民族主义浪潮的推动下...  相似文献   

4.
张圆  喻涛 《世界民族》2016,(4):15-21
以赛亚·伯林的民族主义思想以其消极自由理论为理论基础,认为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是实现个人自由的基本要素,并确信合理的民族主义不应以牺牲个人自由的基本权利来满足民族群体的特殊诉求。反映在犹太复国主义主张上,伯林论证了缺乏祖国的犹太人在精神上的无归属状态以及由此造成的不自由,并进一步提出以色列建国为犹太人建设一个实体的和精神的归属地的主张,认为这是真正实现犹太人个人自由的基础。在实践中,伯林坚持自由多元主义的基本理念,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一切形式的进攻性民族主义,主张以自由多元主义的民族理念推进巴以和平。  相似文献   

5.
以色列自建国后没收了贝都因人在以色列南部内盖夫地区的大量土地,将这些土地犹太化,内盖夫地区的土地权争议与族群矛盾由此催生。与此同时,促进和保障原住民权利的国际组织机构相继出现;多元文化主义加剧了以色列的社会分裂;以色列知识精英不断批判犹太复国主义的霸权政治;非政府组织大量涌现,公民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日益引起关注。在此背景下,以色列贝都因人提出他们作为内盖夫原住民的话语,要求以色列政府承认他们在内盖夫的土地权。政府对此做出相关举措,解决贝都因人的土地权诉求。政府对待贝都因原住民的态度是以色列处理境内族群矛盾的缩影。  相似文献   

6.
李志芬 《世界民族》2015,(2):89-101
现代以色列是一个移民国家,众多来源地的犹太人因文化背景的不同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形成泾渭分明的两大族群:阿什肯纳兹人和东方犹太人。东方犹太人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被动参与者,建国初他们在巩固领土安全的民族目标下被政府安置在地处边疆的发展城镇中,由此造成其在犹太人内部被边缘化的处境。社会生活中的受挫感和在下层劳动力市场与阿拉伯人的就业竞争是东方犹太人反阿拉伯意识强烈的主要原因。他们高举宗教的旗帜,在族群认同的基础上进行政治动员,试图以扩大政治权利分享的途径提高和改善不利的社会处境和地位。  相似文献   

7.
犹太教与犹太民族有着密切的关联。犹太教在犹太人生命历程的每个重要时刻———出生、青春期、结婚和死亡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礼仪体系。犹太教的成年礼和婚礼仪式给犹太人以指导和教诲 ,帮助他们适应新的角色和要求 ;犹太教的丧礼与葬礼则给犹太人以安慰。犹太教的生命礼仪充实了犹太人的生活 ,显示了他们的信仰和民族归属 ,表达了他们对上帝的忠诚 ,起到了维护民族稳固与团结的作用。割礼与命名犹太教规定 ,每个犹太男婴出生后的第 8天 ,其家人要为之行割礼 ,亦称“布瑞特·米拉赫”(britmilah) ,即…  相似文献   

8.
巴勒斯坦西部城市希伯伦是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共奉的圣地,也是近百年来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冲突和争抢的重地。1991年中东和平进程开启后,历经数轮谈判,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最终在1997年签署了《希伯伦协议》,据此希伯伦城被割裂为巴方控制的H1区和以方控制的H2区。作为唯一城区内存在犹太定居点的希伯伦H2区则成了巴以冲突的缩影。H2区的巴勒斯坦人不得不忍受来自犹太定居者、以色列警察和军队的多重压力,特别是在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义期间,H2区的巴勒斯坦人受到了更为猛烈的攻击。在巴以全面和解还遥遥无期的情况下,以色列如何以积极的姿态去改善希伯伦H2区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状况,以改善其国家形象,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9.
“世纪冲突”与中东和平进程胡余斋19世纪末,流散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发起了向巴勒斯坦地区移民以最终建立犹太人国家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近百年来,犹太人相继在英国、美国的支持、操纵下,不断与巴勒斯坦发生磨擦,构成了本世纪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矛盾最为激烈、...  相似文献   

10.
以色列国的建立和发展,是当今世界上罕见的戏剧性事件之一,给国际政局以极大的冲击。1948年独立时,这个犹太人国家的人口不超过80万人,其中65万是犹太人,15万是阿拉伯人。到25年后的1973年,犹太人增至275万人,阿拉伯人增至48万人。这期间移居到以色列国的犹太人约有150万人,同时也把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化带入这个新的国家。在迁入的犹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