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汉语迭音词的产生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大量材料阐明了迭音词产生、演变的过程。《诗经》中的词头、词尾实际上是当时歌曲的泛音衬字,许多迭音词也具有泛音作用。拟声法和绘景法对迭音词的大量产生起了积极作用。由迭音词进一步分化出双声、迭韵等形式的联绵字,这种分化与迭音词在语流音变下的变调以及声母、韵母的变化有关。迭音词词形过去有AA、AAB、ABB、AABB、ABAB 等形式,除AAB 式外,其余均在现代汉语里沿用。  相似文献   

2.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运用大量颜色词使其作品富于美感,他通过准确、生动、具体、灵活地描写服饰,成功地塑造人物个性,使读者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将杨宪益《红楼梦》英译本中的服饰颜色词翻译实例分类,讨论服饰颜色词的翻译.其中包括基本颜色词,实物颜色词和其他不同概念的特殊颜色词翻译.  相似文献   

3.
王实甫杂剧《西厢记》问世七百年来,蜚声艺林,有口皆碑。红氍毹不知被扮崔张的舞男舞女磨破几千百张,做为一剧之本的木刻书、石印书、铅排书大约也发行过几十几百万册了罢。那观剧者、读书者,或喜其清词丽句,或味其情意缠绵,见仁见智,也真费过一些文士的笔墨唇舌。然而,以我观物,把流行于社会数百年的为人们喜爱的戏剧,放到它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中去考察、探索,  相似文献   

4.
称《西厢记》为《崔氏春秋》,明代中叶李开先在词谑》一书中有所记载: 尹太学士直望见书铺标贴有《崔氏春秋》,笑曰:“吾止知《吕氏春秋》,乃崔氏亦有《春秋》乎?”亟买一册,至家读之,始知为崔莺莺事。这虽是尹士直的亲身经历,由李开先记述成文,终觉难说是第一手材料,好在今存万历初元徐士范刊本《重刻元本题评音释西厢记》卷首有程巨源序文,迳题曰:《崔氏春秋序》。可见当时不仅书铺如此标贴,刊本亦如此标题也。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词论》的核心观点,是词“别是一家”。在这个核心观点之下,她谈了词三个方面的特点,即协音律、尚典雅、重铺叙。词之音律,是词有别于诗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对音律的追求,以及音律的逐渐严整,是词这种文学形式凸显自身特点、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李清照正是在词的音律形式得到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她“协音律”的理论。李清照强调的典雅,不是雍容华丽、雕琢精工的那种雅,而是注重作品内在的文化底蕴、具有高雅情致和秀美神韵的雅。雅的是格调,雅的是品位。李清照所说的“铺叙”,不同于唐诗的主要是叙事的“铺叙”,而有所特指。这种以叙述情节故事、描写动作表情为具体内容的“铺叙”,具有了以后元曲中更突出表现出来的某种戏剧性。  相似文献   

6.
陈莉 《学术论坛》2005,(9):149-153
文章对陆机《文赋》中的语言提炼原则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探讨了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中所包含的美学价值和理论意义;认为重视语言提炼是魏晋时期文学相对独立的产物,是文学创作由质朴到华丽、由简到繁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从《白石道人歌曲》看词的审音用字@赵志华$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 @薄克礼$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天津300000~~~~  相似文献   

8.
《琼州学院学报》2017,(1):34-38
考察金圣叹点评《西厢记》中的意象话语,可以将其界定为"意象批评法"。而根据其所运用的意象内容,可以总结出四类意象批评方式,即:以客观物质譬喻、以事件行为譬喻、以具体话语譬喻以及金圣叹本人固定化的意象批评术语。相较于传统意象批评,金圣叹的意象批评法具有两个方面的优点:一是以其"极微"视角对批评对象的深入体悟而使批评语言更为精准贴切;二是所选取的意象承载的理论内涵有所丰富,使意象保持审美性的同时提升了其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9.
此文为孔繁信所撰,载《东岳论丛》一九八八年第四期.文章对《西厢记》的作者到底是关汉卿所作,还是关汉卿作王实甫续,还是王作关续的历史遗留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西厢记》的原作者是关汉卿,今传本《西厢记》是“关作王修”.文章说,明代前期关汉卿作《西厢记》的说法极为流行。文章据清人施国祁《礼耕堂丛说》、毛西河《论定参释本西厢记》、明王骥德《新校法古本西厢记考》题释、明张羽关氏春秋(即关作《两厢记》)为证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
《西厢记》是一部伟大的作品。研究《西厢记》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这部作品本身。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的序里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一代文学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不是由次要的、末等作家决定的,而是由优秀作家群的创作决定的。王实甫正是元代优秀作家群中的佼佼者。就单个作品而言,在元杂剧中,没有一部能与《西厢记》相匹敌。所以,对《西厢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做出充分的科学的评价,是评价元代文学,元曲历史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西厢记》不仅抒情时善用具象的景物表现抽象的情思 ,就是营造戏剧时空也常用写意性艺术手法 ,通过演员程式化的虚拟表演和观众观赏时的想象与联想 ,使观众对作者设置的剧情和演员虚拟的表演得以确认 ,与演员进而与作者的主观愿望得以沟通 ,把生活中客观的现实时空化作咫尺舞台上的主观的流动的心理时空 ,不但是活化并再造了戏剧的时空 ,更升华了戏剧的优美意境  相似文献   

12.
同世界上任何事物发展过程一样,《西厢记》的研究历程也是波澜起伏的.自从这部古典名剧问世以来,七百年间其刊刻、评论及演出,曾出现两次高潮.一次是元末明初,一次是明中叶至清代初年.元末明初,杂剧虽然趋于衰微,但《西厢记》的影响却伴随南戏的复兴与日俱增,获得人们越来越高的赞誉.这一时期存留的文献资料虽然不多,但从朱权“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贾仲明“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等言简意赅的评价里,  相似文献   

13.
<正> 《西厢记》这部号称北曲"冠冕"、闻名中外、影响古今的伟大剧作,自它产生后,由于传抄、修改、校注、刊刻等种种社会和时代原因,竟把作者也弄混了.六七百年来,成为众说纷纭,聚讼不已的作者公案.在《西厢记》的作者辩论中,历史上曾出现过关汉卿作,或关汉卿作王实甫续的说法;也出现过王实甫作,或王实甫作关汉卿续的说法.建国以后,对《西厢记》的作者问题有过讨论,意见仍不统一.近几年来,对这个问题的论辩又活跃起来,有的专家认为《西厢记》是"王作关续";也有的论者说:"只有是王实甫而不可能是关汉卿";而我个人根据几年来所接触资料,则认为《西厢记》的原作者是关汉卿,今传本《西厢记》是"关作王修",试就此问题作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词史的角度论证了词的音乐属性。词的起源与音乐有着难以分离的紧密关系,历代词人评家赋予词以众多的“芳名”、别号,莫不与音乐相关。中国诗乐结合的传统,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词的产生是中国诗乐结合进入第三个阶段的产物。诗乐结合的第三阶段是燕乐。唐代是燕乐的繁盛期,燕乐形成的同时也在孕育着词这一新的诗体形式。从“选词以配乐”到“由乐以定辞”,中间又跨越了相当长的历史时空。字句齐整的五、七言诗入乐,难以与流行的乐曲在节奏与旋律上配合得完美无间。乐曲愈发展,诗乐之间的矛盾便愈加突出。曲辞从五、七言之齐言走向杂言势在必行。长短句歌词的出现是必然的。正是音乐,新兴的燕乐催化了词这一诗体形式的诞生,而词这种长短句歌词最好地反映千变万化的音乐旋律节奏  相似文献   

15.
黄季鸿 《兰州学刊》2010,(Z1):80-82
《〈西厢记〉接受史研究》《西厢记》选本与曲谱收录予以系统深入探讨考述第一部高水平的学术著作,他以现代接受美学理论为视角,对《西厢记》的各类改、续之作所做的材料搜集与研究,较之他书用力最勤,是集大成式的总结,在《西厢记》研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 《毛西河论定西厢记》系清初浙江肖山人毛奇龄校注、参释,于康熙十五年(1676)由学者堂刊行。此书考据性较强,当时评价也是较高的,挽传则不广。清道光年间,吴兰修校订他的《桐华阁本西厢记》时,深以未能得毛奇龄本参考为憾事,并声称他日如能得毛奇龄本,将重新校订《西厢记》,可见也颇为推崇。毛奇龄名牲,字大可,号西河。故此书以《毛西河论定西厢记》命名。 毛奇龄本于清代未见翻刻,民国十六年(1927年)有武进董氏诵芬堂石印重刊本。目前国内《西厢记》校注本凡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王季思校注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吴晓龄校注本和江西人民出版社张燕瑾、弥松颐合注本。这三种本都在不同程度上参考了毛奇龄本的校注与参释,王季思校注本采用尤多。 二 毛奇龄在他的校注和参释之中,转引得较多的是王骥德《新校注古本西厢记》中的校注,凡是赞同的,就迳引其原文而不再另作评注,凡是认为欠妥的,引王氏原评原注后,再予以辨析批判。其次,毛奇龄提到“徐天池本”的时候也不少,有与碧筠斋本并列,大都是表示不赞同或有所怀疑的,有时与王骥德本并列,也很少表示赞同,至少是有所保留的。按天池为徐文长别号,而徐文长评释本《西  相似文献   

17.
X-儿是汉语中一个重要的语言现象,历来受到学界的关注,其中对不同历史时期X-儿形式的使用情况进行考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西厢记》中X-儿形式共出现404次,出现频次高,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对当时X-儿形式的运用状况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郭华 《殷都学刊》2005,(1):75-79
从个体价值分析,与崔郑氏同为封建阶级的贵族女性,具有相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又正值妙龄怀春时节,使得莺莺成为唯一合适的力比多投射对象。崔夫人能怎么样呢?母女关系的前提,致使她不能象一般同性恋者那样直接实现压抑在无意识深处对莺莺的力比多投射,她只能以母亲的身份出现,对女儿生活行动、言语上进行“关注”,女儿即将萌生的情欲,横加干预和阻挠,以期对莺莺长时间的“霸占”。这是她情欲得不到正常发泄,而寻找的出口。  相似文献   

19.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中的不朽之作。它在刻画人物、构撰情节、描抒情境以及驱遣语言诸多方面,均取得了十分卓越的成就。金圣叹评点的《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下同),论及西厢记的思想意义、艺术  相似文献   

20.
元杂剧《西厢记》是我国优秀的古典戏曲作品之一。为了帮助读者阅读或研究《西厢记》,王季思先生对它做了大量的校注工作。他校注的《西厢记》,—版再版,说明深受读者的欢迎。王先生的注释,大多数是确切的,但是,也有少数欠妥。我们不妨大胆地提出来,一方面就教于王先生,另一方面也可能对广大读者有所裨益。 1.俺 王先生注:“俺 集韵:‘北人谓我曰俺。’一般带有倨傲语气,并多用在独白时。”(见此书第2页注[三]) 这个注释,我们撇开“多用在独白时”不谈,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榷;一是“俺”一般不带“倨傲语气”;二是“俺”不仅表示“我”,还表示“我们”的意思。例如: ①因俺孩儿父丧未满,未得成合。(《西厢记》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