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舒婷20世纪80年代的诗歌基本属于浪漫主义范畴,90年代的诗歌则具有明显的现代主义风格,表达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主题,反讽犹有余温,充满表意的焦虑和快乐;舒婷契合由躯体向语词转换趋势的女性主义诗学,对后来者也不无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们评论说,欧茨的魅力不是她发掘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写作,也不是她令人羡慕地轻松地从一种风格转到另一种风格,而是她写得如此之好。欧茨的作品题材广泛,"在美学上也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作风。"(董鼎山语)她的小说兼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超现实主义、现代主义风格。因此对她的小说予以重视并进行探讨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现代主义小说家福克纳的作品以其对人类苦难的关注和同情、对人性的现代主义揭示而引人注目,其独特的小说技巧也一直是文学研究和评论的焦点。《我弥留之际》集作者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高超的写作技巧于一身,成为现代主义小说写作的典范。文章从互文性角度解析这部小说的构思策略及主题,阐发了福克纳对人类苦难的描绘甚至歌颂,表达了对人类坚韧精神的敬意。  相似文献   

4.
人们评论说,欧茨的魅力不是她发掘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写作,也不是她令人羡慕地轻松地从一种风格转到另一种风格,而是她写得如此之好.欧茨的作品题材广泛,"在美学上也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作风."(董鼎山语)她的小说兼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超现实主义、现代主义风格.因此对她的小说予以重视并进行探讨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建筑是对现代主义建筑在全面反思的基础上完成的反叛和超越。它抛弃了后者对功能主义、纯粹主义、标准化和模式化的追求,转而走向复杂、含混、多元、反讽和戏仿等后现代风格。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型绝非仅是美学风格的转型,更是在西方社会由生产主导转向消费主导以及由精英主义转向民粹主义的大背景下实现的文化政治的转型。从建筑领域审视这场现代与后现代之争,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西方社会近百年来的这两种最主要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当现代西方社会进入了如一些社会学家所说的后工业社会时,现代西方文化经历了一次新的裂变。在这过程中,后现代主义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迅速扬弃现代主义,对其进行了“承续”与“反拨”,从而逐渐崛起成为当代西方社会的主流文化,对哲学、美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特征在于,“后现代主义不是纯粹的,它引用,纯化、重复过去的东西,它的方法是综合的,而不分析的,它是风格的自由和自由的风格的,它充满怀疑,但不否定仟何东酉,它容忍模糊性、矛盾、复杂性和不连贯性”。门旧金·莱文《告别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7.
劳伦斯.斯特恩的代表作《项狄传》是18世纪最重要的小说之一,它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实验小说。它以标新立异的结构形式、别具一格的叙述手法来描绘生活,从而形成了小说独特的创作风格,对20世纪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从创作风格、小说语言、元叙事、叙述时间等方面对这部作品加以探析,希望对现代主义叙事艺术的源起、发展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8.
20世纪40年代是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群形成、发展和活跃的时期,同时也是联大现代主义诗群不断被放逐、边缘化的时期。从教育现代化的角度来看,西南联大教育制度既对联大现代主义诗群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也让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走上了不同于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艰辛之路。  相似文献   

9.
形象的背叛     
以风格为问题的起点,当代绘画呈现了绘画形象的生成规则经历的从技艺风格到反风格,从反风格再到多风格的几次转向。每一次转向都是对绘画技艺和形式的视觉再现与表现规则的超越。从视觉思维的哲学层面探索形象生成的规则成为当代绘画的主要特征。尤其是在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中,形象的能指与所指的不确定状态是质疑规则的意义所在,因为,在绘画...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反文化"运动催生了许多时髦的嬉皮士俚语。尽管时隔半个世纪,有些俚语仍经久不衰。嬉皮士俚语在语言风格上精炼、诙谐、生动,在语汇上反抗并挑战美国主流文化,以反体制标榜自我,以极端体验实现自我表达,以群体归属肯定自我,一方面反映了美国上世纪60年代复杂的社会图景,另一方面也是对现代主义"反理性"倾向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艺术在观念和风格上面的诉求和变化与社会时代的变迁、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的改变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不仅表达了当时代审美主张的变化,还承载着艺术家对社会、文化的哲学思考,同时也为当时代设计提供了形式表达的语言和方法以及新的思维方式。本文从这一角度分析和论述了"后现代"艺术对当代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台湾小说家蔡文甫一方面对现实传统“一往情深”,从司空见惯的现实中取材,摹写日常生活中小人物、平常事,表达着对处于新旧交替时期普通人的人生、人事的悲悯与嘲讽;另一方面又在现代和后现代文化交替的时代语境里,吸收现代主义的艺术营养,写出了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人性困境、人性的挣扎、人性的异化及情感的冲突。其作品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特色,穿行于现代与传统之间,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这一概念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源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所面临的价值观的剧变。文章通过分别讲述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对当代服装的影响,揭示出后现代主义设计是现代主义的延续,后现代的很多努力是对现代主义的一个补充,正是这种关联性,使当代服装设计在后现代主义风格下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艺术运动是一场形式主义运动,以优雅的曲线作为设计语言,具有强烈的自然主义倾向,是传统装饰风格向现代主义风格过渡的桥梁,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在世界设计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是指设计史中20世纪初至60年代中期强调理性主义及功能主义色彩的“现代派”。现代主义在理念、形式及手法等各方面,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设计的模式,形成了符合那一时期特定社会文化、工业发展、经济与日常生活需要的设计风格。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对当  相似文献   

16.
穆旦40年代的诗歌创作自觉追求“思维复杂化、情感线团化”的西方现代派诗歌表达方式。但其诗歌的主旨、立意和内在精神却与纯正的现代派风格有差异,表现出与浪漫主义的相通。穆旦诗歌中有明显的英雄崇拜,坚强的乐观精神以及对浪漫主义本质特征“自然”的推崇。这些浪漫主义因素成为他创作的深层精神资源,影响他诗歌风格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探讨穆旦从浪漫主义转向现代主义以及他的现代主义诗歌中包含浪漫主义特质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7.
劳伦斯以心理小说称。他的作品是传统现实主义风格与现代主义风格的混合体,但更多地倾向于现代主义。这种特点也体现在劳伦斯的心理分析手法上。他采用的传统的现实主义的心理分析方法是叙述性独白及全知分析,现代主义的心理分析方法是象征手法。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为当今西方世界的一种主要潮流,与现代主义文学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主要通过对传统文本的反叛和解构,来表达对世界和人生的新的看法。同时,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各个派别虽然各有差异,但它们也具有拼凑、打破了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界限、浅露感等共同特征。考察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西方当代文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尚循环更迭,流行趋势风云变幻,解构设计手法在未来主义风格女装上被广泛运用。这使未来主义的女装风格更加多元化、个性化。设计上也更加出彩和别出心裁。设计手法在不同风格服装上的创新融合,使服装设计出现了新的流行风潮,从而进一步满足了社会对服装功能性和表达个性的需求。使穿着者体会到更多穿衣新概念的乐趣。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主义艺术和大众文化表达的都是现代感性,而现代主义艺术通过与大众文化的辩证对立,表现出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其艺术形式的独立自足、走向纯粹与抽象、永无止境的创新等特征,这些特征实际上代表了现代主义艺术对现实的反抗和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