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后(1931——1934),随着国内局势的急剧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巨大变动,国民党各地方实力派的政治态度也开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许多爱国的国民党将领在奋起抗日的同时,为了抵制蒋介石的消灭异己的政策,开始主动寻求与共产党的合作。考察和研究“九·一八”事变至遵义会议期间中共对地方实力派认识及其策略的演变过程,不仅有助于深入探讨抗日民  相似文献   

2.
关于西安事变 ,国民党方面说是张学良、杨虎城与中共共同谋划的 ,① 而中共方面则主张事变完全是张学良、杨虎城所为 ,事前并没有同中共进行任何商量。② 而张学良本人对此还没任何解释 ,因此对于中共与西安事变的关系 ,难有明确的说法。尽管各方的主张不同 ,但各方的资料表明 ,西安事变的主动者张学良、杨虎城同中共之间早有来往 ,例如 ,1936年 4月 6日毛泽东与张学良通电 ③ 以后 ,张学良同周恩来直接接触 ,在延安 (当时为国民政府军地区 )一所天主教堂商量有关“联共抗日”的问题。④此后张学良与杨虎城通过一些渠道同中共联络 ,但是西安…  相似文献   

3.
谷小水 《学术界》2004,(2):248-256
丁文江是民国时期著名地质学家 ,同时也是思想言论界的重镇。 1 92 7年初从上海淞沪商埠督办公署任上黯然而退迄 1 93 1年的四年间 ,他虽进入了自 1 92 0年代初积极问政以来的相对“低潮期” ,却一直未曾远离政治。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更是将其全盘激活 ,他与胡适等人又重拾办刊议政之坠绪 ,迎来了其一生中问政最为积极、知识分子精神表露最为充分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4.
在“九·一八”事变60周年到来之际,中共达县地委宣传部、达县地区社科联联合举行“纪念‘九·一八’事变60周年”理论座谈会。来自地区社科研究机构、教育新闻部门的同志共4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与会同志联系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体会,座谈了“九·一八”事变的深刻历史教训,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奋发自强,振兴中华。  相似文献   

5.
从民族大义出发,积极倡导并促成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高扬爱国主义的表现之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国共两党的合作为基础,包括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施之以屠杀政策。共产党揭起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旗帜,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国共严重对峙。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共就提出要加紧组织领导发展群众的反帝国主义运动,大胆地警醒民众的民族自觉,引导他们到坚决无情的革命斗争上来。1932年“—·二八”事变后,又提…  相似文献   

6.
近代史上,日本侵略者先后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第一次是甲午年(1894年)发动侵略朝鲜和我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战争;第二次是1931年“9·18”,发动侵犯我国东北三省的战争;第三次是1937年“7·7”,发动进犯我国华北、妄图侵占全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战争。甲午战争以清政府的惨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结束;“9·18”事变,国民党反动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使东三省沦为日寇殖民地;“7·7”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群众,同国民党等抗日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  相似文献   

7.
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 1937年卢沟桥事变期间 ,是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华侵略的特殊历史阶段 ,蒋介石为应对外敌入侵 ,在军事方面作出了自己的思考。本文根据蒋介石这一阶段的论著 ,概述了他对于未来战争的认识、他的国防理念、他关于对日作战的战略战术构想、他的军事教育思想 ,在此基础上 ,对这些军事思想及其历史作用 ,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每当人们提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自然想到“七·七”芦沟桥事变,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而且在目前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书籍或论著中,都把“七·七”事变作为抗日战争的开始。但是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的这段历史发展过程来分析,可以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并不是从“七·七”事变开始的,而是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推行大陆政策的必然,是其实现占领中国进而称霸亚太地区的关键性的一步。 日本自明治维新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同时,也走向了向邻国扩张的道路,在明治政权确立之初的《五条誓文》中就有“大振皇国之基础”,“开拓万里波涛,布国成于四方”。制定了野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先占领台湾、朝鲜半岛,之后占领中国东北,再占领中国本部,进而称霸全世界。根据这一方针,1894年和1905年先后发动了甲午、日俄两次战争。通过这两次战争,日本侵占了台湾、澎湖,并把南满和东蒙从俄国人手  相似文献   

9.
张学良“临潼兵谏”抉择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良“临潼兵谏”抉择之探析季云飞1936年12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率部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自12日“扣蒋”至25日“放蒋”,历时14天。整个西安事变,张学良前后经历了“临潼兵谏”、“和平解决事变”、“送蒋返都”三次重大抉择。对...  相似文献   

10.
(每篇文章按标题、作者、刊期、页码的顺序排列)年鉴理论研究年鉴的实用性、读者定位及创新方 向许家康卜1城市年鉴要走在开拓创新的前列 陈仁礼1·4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大精神发 展年鉴事业陈文!·7年鉴创新的困难与对策 徐荣奎1·9创新,年鉴发展的生命力 妇匕毅曹杰!·12浅谈行业年鉴的创新 陈斌1·14年鉴在续修新志时期的挑战和机遇 胡爱华1·16谈谈年鉴的创新与个性化发展 方亚光2·,年鉴创新必须张扬个性 武星斗2·4史册·手册·画册—对年鉴“鉴赏 性”功能的思考 曲宗生2·6正确处理年鉴规范、改革与创新的 关系姚应趁2.10对民族类…  相似文献   

11.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现代历史,乃至世界现代历史上具有转折点性质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一直是我国史学工作者关注和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自1976至1990年末,据不完全统计,共发表文章200篇以上,专著与专题资料(包括台湾李云汉先生编:《九·一八事变史料》,1977年出版)10余部。现将研究状况及其成果简述如下。一、“九·一八”事变的起因及其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2.
专稿从世界历史瑚论看“中国特色”从历史中吸职羊宫曹并鹦荣和发展杜会科学岳新凤张建斌(6·17)罗保铭(11,4)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研究综述龚关(6·18)“三个代来”直要思想研究刍议邓小平现论体系的内在逻辑王月玲(7’21)对“5个代表”且匹思闲的理解和思考(7·10)邓小平‘三个血向”思想的时代内涵把握“三个代表”的哲学内涵勺中国教育革命江新国潘俊英(·16)完成党的神圣使命李国士(7·10)论邓小平试验琳似的现论贡献忠实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余卫国(7·12)和实践意义邹卫邦(·8)对‘一个代表”思想内涵的思考马春泣(7·I4)社会主义精…  相似文献   

13.
<正>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篇重要著作,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在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实践方面也有着非常突出的作用。正如恩格斯在本书第三版序言中所说:“这个篇幅不大的著作就是在今天还丝毫没有失去自己的价值。的确,这是一部天才的著作。”又说:马克思把法国革命和波拿巴反动政变“这幅图画描绘得如此精妙,以致后来每一次新的揭露,都只是提供出新的证据,证明这幅图画是多么忠实地反映了现实。他对当前的活的历史的这种卓越的理解,他在事变刚刚发生时就对事变有这种透彻的洞察,的确是无与伦比。”列宁在评价马克思的这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外交李良玉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并且迅速扩大事态,野蛮侵占了我国东北。次年3月,它又一手导演,成立了伪满洲国。“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近代对华侵略战争规模的扩大,严重恶化了中日...  相似文献   

15.
尽管学术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何时问题尚有争论,但弥漫于全世界的硝烟,最早是从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的,这已为人们所公认。“九·一八”事变,实标志着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揭开。“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六十年了,如今中国和日本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历史不会简单地重演,但它却能为后人提供丰富的历史经验。本文试就1931—1945年这段历史,提出几点体会,以就教于同行和读者。  相似文献   

16.
抗战前阎锡山同蒋介石的关系智效民西安事变之前,阎锡山是继张学良、杨虎城之后与中国共产党以“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关系”实行合作①,并被誉为“其守土抗战的主张确能深入民众”②的国民党地方实力派首领。近年来,人们已经从党史研究领域对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942年5月,制造了中共南委事件。同年7月9日,又破坏了设于桂林的中共广西省工委、中共桂林市委机关及部分基层组织,逮捕了一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省工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苏蔓、省工委妇女部长兼桂林市委书记罗文坤(苏蔓妻)、中共南委驻桂林特别交通员张海萍壮烈牺牲。这就是国民党顽固派在桂林制造的反共七九事件。由于七九事件的波及,导致了1943年玉林的“一·一三”事件,南宁的“一·一五”事件。130多名中共党员被捕,省工委与上级党组织发表  相似文献   

18.
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许多政治派系纷纷对事变的善后及中国的未来走势发表见解,如张学良、杨虎城的“八项主张”、中共的“和平解决方案”、南京亲英美派的“和平解决措施”、南京亲日派的“武力讨伐”、李宗仁的“五点主张”、阎锡山的“把蒋介石送至太原”等等,同时,美英日等国也在伺机而动,以图左右中国时局的发展.从整个事变过程看,以中共的和平解决方案和国民党亲英美派的和平解决措施对事变的结局构成直接影响.因此,本文试图从分析国共两党的两种内涵有别的和平主张着手,探析它们对事变的善后解决所起的作用,认为:西安事变的解决,是以中共和平方案为主体内容,在国民党亲英美派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法辅助下而实现的,两种和平主张的合力作用,是事变得以结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全国抗战应以“八·一三”事变为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这一结论符合历史事实,无可争议。而中国全面抗战起于何时呢?传统的说法是把“七·七”事变作为起点。笔者认为这一传统说法值得商榷,兹将管见陈述如下。(一)1937年芦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决心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重要信号,但它全面侵华野心的暴露有一个发展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很短暂。作为中国执政党的国民党政府对侵略者的野心,也有一个由妥协到抗战决心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这一结论符合历史事实,无可争议。而中国全面抗战起于何时呢?传统的说法是把“七·七”事变作为起点。也就是说,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之日,即是中.国全面抗战之时。笔者认为这一传统说法值得商榷,兹将管见陈述如下,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