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反腐成果是初步的,还处于从治标走向治本过程中,将反腐不断引向深入,是今后方向。编织制度笼子,使干部从不敢贪走向不能贪、不想贪,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权力内部而言,大致可以分为自上而下监督、横向监督以及自下而上监督。揪出那么多贪官,方法还是依靠自上而下,另外两种监督方式很难说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制度框架。以横向监督为  相似文献   

2.
<正>官场帮派是指官员以攫取个人和小团体利益为目的,以掌握的公共权力为资本,通过官官勾结、官商勾结等形式所结成的社会非正式群体。在当前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奋力推进"四个全面"建设新形势下,官场帮派现象依然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一针见血地指出:"有的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  相似文献   

3.
正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实践,从基层到中央部委,各地、各级都有为数众多的官员"落马",尤其是在查处省部级高官(俗称打"老虎")方面的全面突破,已真正体现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初提出的"‘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思路。笔者认为,从党的十八大至今,中央在打"老虎"方面已呈现如下十大新动向:一、从被打"老虎"数量看,与前五年相比呈暴增态势。十八大召开至今,仅仅过去不到两年时间,即已查处省部级(含)以上官员48名,远超过十七大召开  相似文献   

4.
<正>王岐山反腐的特点王岐山反腐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三个层面:第一,反腐战术坚决。他深知腐败问题太多太重,经过调研和判断后,得出"当前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的应急举措。他提"当前",不是"现阶段",更不是"将来长远",直言只是权宜之计——以治标为主。更重要的是后面半句——"治本"才是  相似文献   

5.
中央纪委向党的十八大的工作报告指出,要建立完善反腐倡廉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引导机制。如今,当我们重新审视"雷冠希案"等案件时,可以发现其中有多主体的利益博弈和权力博弈。同时,随着自媒体的兴起,网络反腐中的政治博弈呈现出两个方面的转型:一个是绕开了"第四权力"(媒体)进行举报,另一个是"自己人"博弈官员自己。  相似文献   

6.
基于权力运行机制视角分析,秘书腐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种:领导放任自流;秘书滥用领导权,与领导形成利益共同体;秘书选拔与任用制度不完善。治理秘书腐败,要严厉打击秘书腐败行为,建立高压反腐常态化的惩戒机制;大力创新体制,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强化多部门联合监督力度,建立多位一体的监督制衡机制;加强廉政教育,建立秘书腐败心理动机的抑制机制。  相似文献   

7.
张健 《领导科学》2012,(23):20-22
一、研究综述及问题的提出 对乡镇政府的深入研究,是分析和研究改革开放过程中国家与社会关系变迁和政府机制运作的一个较为理想的切入点.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关于乡镇政府的角色研究.陈华栋、顾建光和蒋颖认为,"从改革开放到1998年政府机构全面改革之前,乡镇政府自身经济利益越来越突出,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可称之为‘谋利型政权经营者"’,"为了最大限度地扩大本集团利益、获取自身利益,它表现出相当强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带着明显的实用主义的色彩.‘分税制’改革的实行使地方政府手中握有的资源总量增加,进一步强化了乡镇的自利倾向,最终促成乡镇政府向‘国家型经纪人’角色的转换"(陈华栋、顾建光、蒋颖:《建国以来我国乡镇政府机构沿革及角色演变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2期).于建嵘、董月玲认为,"某些乡镇将政府权力私有化,成了‘掠夺性政府’,这才是认识‘三农’问题的关键"(于建嵘、董月玲:《某些乡镇政府成"掠夺性政府"》,《中国青年报》2003年7月9日).二是关于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研究.胡荣认为,"村委会虽然不是乡镇党委和政府的附属机构,但乡镇的许多工作都要通过村委会在行政村里得到贯彻实施","乡镇政府对村委会仍有一定的控制权",不过"现在乡镇政府对村委会的这种控制权与过去公社对大队的控制已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党严肃法纪、高压反腐,似乎触犯到了官员群体的利益,由此影响到了官员的积极性,导致官员的不作为。在此境况下,我们需要重新去思考人类社会的"第一大关系"问题,即官与民之间是不是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权力界限,是不是应该大大收缩官员手中的权力而使社会和人民原本就具有的主体性、自  相似文献   

9.
因网络反腐而下马的官员所能警醒世人的无非是贪赃枉法必然要承受法律的制裁,起因可能是网民监督,利用网络进行权力的博弈,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网络政治的一种体现。如今,作为一种新型的反腐模式,网络反腐又是怎样让政治腐败犯罪当事人落马的呢?其过程又是如何?本文试图以"杨达才案"为个案进行"过程—事件"的叙事与分析。研究得出,这样一场"无声的革命",背后却是"网络举报—媒体关注或网友转播—制度惩治"的一条反腐路径,且与以往的反腐体系(运动反腐1+权力反腐+制度反腐)比较来看,已经形成了更为复杂的"四维一体"(运动反腐+权力反腐+制度反腐+网络反腐)的反腐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在从严管党治吏新常态下,如何严防和纠正干部"带病提拔",是摆在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从近年查处的"带病提拔"案例看,当前干部"带病提拔"问题主要有权力独断型、利益至上型、情感偏向型。究其原因,既有干部本身理想信念缺失、道德滑坡、法纪观念淡薄等问题,也有组织部门教育管理不到位、考察失真失准以及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缺位等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干部日常监督管理机制不健  相似文献   

11.
<正>干部的选拔任用权是执政党的核心权力。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干部"带病提拔"成为巡视反馈意见和通报落马官员的高频词汇,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各级党委尤其是组织人事部门,直接担负着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职责,如何选出好干部,甄别"带病"干部、防止"带病提拔",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难题。一江苏省泰州市把防止干部"带病提拔"作为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强化制度刚性约束,严把干部选任  相似文献   

12.
考核评价是"指挥棒",是风向标。干部能否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科学的考评机制。为了把干部的政绩考准、考真、考实,真正形成"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必须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笔者认为,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重点要解决好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笔者认为,县级党委要把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作为切入点,探索建立政策实施过程中权力分解的实时监控机制,让权力"看得见"、"摸得着"、"能监督",在阳光下运行,使决策更透明、党内监督更有力、权力运行更规范,编制无缝隙"权力笼子". 一要从基础抓起,以"公开"促进"透明".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党务公开是促进权力阳光运行的基础性工作和根本性环节.  相似文献   

14.
考核评价是"指挥棒",是风向标.干部能否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科学的考评机制.为了把干部的政绩考准、考真、考实,真正形成"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必须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笔者认为.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重点要解决好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干部考察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其结果对党委和组织部门能否选准用好干部有直接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一批贪腐官员陆续被查处,其中部分被查处的贪腐官员存在边腐边升、"带病提拔"等不正常现象,暴露出包括干部考察在内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还存在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4,(8):24-25
正马年春节刚过,海南省副省长冀文林、陕西省政协副主席祝作利、山西省人大副主任金道铭相继落马,而自十八大以来,已经有20多位省部级高官落马。反腐必将成为2014年全国两会上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纪委反腐特征:治标为主是为治本赢时间十八大以来,标本兼治、治标为先的反腐思路日益清晰,"苍蝇"、"老虎"一起打的高压态势取得明显震慑作用。据不完全统计,至2014年2月,十八大以来已有23名省部级官员落马。  相似文献   

17.
正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近日提出,要解决反腐败的战略问题,其核心问题是"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借鉴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建立"反腐特区"先行先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反腐一直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这令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反腐困境到了不得不突破的关口。至此,我们必须向主动性预见式的制度反腐转型。而制度反腐的核心就必须改革权力结  相似文献   

18.
吴明华 《决策》2012,(1):44-46
"人们在对官员‘失德’事件的讨论中,容易抽象化;在‘官德’考核评价方面,也往往比较虚。道德建设,除了教育培训和制度建设两大办法,很重要的是要建立道德管理制度。"当下,"德"的问题已成为全社会讨论的热点活题,而其中"官德"更引人注目。近年来,频频曝出的官员"失德"的案例,不断刺激着公众的神经,也折射出重塑"官德"的紧迫性。最近,中央连续出台措施加强官员的道德建没,在  相似文献   

19.
易丽丽 《决策》2012,(4):62-63,97
今年"两会"期间,人保部部长在记者会上面对中外记者表态,继续支持公务员聘任制探索,鼓励先行试点的地方为将来全国推行聘任制公务员提供借鉴.常任制是"铁饭碗",而聘任制被形象地比喻为"瓷饭碗". 一时"聘任制公务员"再次被媒体关注,成为热点话题.乐观派对"瓷饭碗"寄予厚望,认为能打破"官本位",解决"天花板"问题,发挥"鲶鱼效应",畅通退出机制等等;忧虑派呼吁要"破"更要"立",还有悲观派认为聘任制不过是"冷饭热炒",认为早在2006年《公务员法》已规定聘任制,出台6年之久,始终"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相似文献   

20.
陈柱 《领导科学》2012,(36):42-43
近年,四川丹棱县坚持先行先试、大胆创新,"三破三立",实现了选育干部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双赢互动。打破"温室育苗",建立"五个一线",着力在主战场锻炼培养干部。县委强调"干成常事是本职,干成难事是本领,干成大事是功臣"的鲜明舆论导向,划定重点项目工程、招商引资、征地拆迁、乡镇工作和信访维稳"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