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传统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冲突,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许多学者从经济对道德的根源性上阐释道德观念的变化与发展.并致力于探寻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一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道德伦理体系,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诚然,道德的发展最终受经济关系的制约,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会有不同的道德观念体系和理论,但道德决不仅仅是作为为经济论证和辩护的工具,为经济服务的手段时才有其存在的意义。道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品格,它是人的价值和意义的体现,是真善美的统一。一、过招与真的统一道德是调整人与人…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容之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及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3.
当前,为要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如何加以扬弃继承,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如何正确理解传统道德观念中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是对这个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民族性是指传统道德观念在不同民族之间是具有不同特点,这不但在中国,如日本、朝鲜、印度等东方民族,以至西方英、法、德等国的传统道德观念,都有其自身的民族特点,这是各种道德在空间的分布问题。但是不同民族自身的道德并非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有所变化,这就是时代性。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就是空…  相似文献   

4.
“克己复礼”是为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认为,人的心理感应能力可以促成道德观念向道德行为的转化。道德行为必须由一方主动变成双方互动,才能发挥其自身的功用,造成社会和谐。孔子道德思想体系中的任何德目包括仁、礼在内,都有双向的要求。人人有施予,人人得回报,人际关系便可达到和谐。和是目的,是最高原则。把握了这一点,才可以利用儒家思想为中国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5.
人与社会是彼此相互依赖、价值互动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之前的各个社会形态中,社会有利于人的生存、尤其是有利于人的发展之价值,都是在客观规律的作用下自发实现的,而不是社会自觉地积极促进的。只有当今的社会主义社会,才第一次在社会历史观和价值观上肯定人是社会中的最高价值,主张社会发展要以人为本,并且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事实表明,社会主义社会确实具有明显的有利于人的发展、而且是积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之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教育社会功能的实现要以其个体功能的实现为基础。社会职业存在与发展的模式基础是人与人之间基于“职业功能-需求-收益”的交易行为。教育的职业服务功能体现为对受教育者功能与需求主体特征的现实影响,以及对外职业环境发展趋势的引导。在一定时期内,教育能实现的职业服务功能是有限的,不可能单纯地通过教育改革解决所有与教育职业服务能力不足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全社会成员都处身于实践与理论、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道德观念的矛盾冲突之中,都面对着各种思潮与现实的交错起伏和相互冲撞。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对全社会成员的道德教育,对于搞好思想道德建设,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加强基层单位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一、道德表现的广泛性决定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所谓道德,即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的总和。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不是源于人的“天性”,也不是人的“良知良能”,更不是生理需…  相似文献   

8.
道德是历史的产物,而不是超历史的抽象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发展,道德观念也要跟着发生变化。就是说,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道德建设应该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道德观念应该与这个阶段相适应,道德建设应该扎根于这个阶段的经济关系之中,并为它服务。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一切以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正>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物质利益特别是个人物质利益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比较紧张的。由于旧道德观念的束缚,一直影响人们对正当物质利益的追求,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人们逐步摒弃了旧有的道德观念,坚持了物质利益原则,理顺了物质利益与道德的关系,促进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物质生产作为人类社会基本的实践活动,不仅具有客观物质性,而且具有精神特性。物质生产的精神文化特性既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也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中。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生产劳动,是有利于人的精神文化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经济与文化一体化是现代经济的主要特征,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1.
底线伦理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最起码的社会规范伦理,它与美德伦理是相对的范畴,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道德基础。当前社会存在一些底线伦理缺失和社会失范现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中,必须充分认识底线伦理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化诉求之间的关系,其中民主法治体现了底线伦理的内在要求,公平正义反映了底线伦理的价值取向,诚信友爱彰显了底线伦理的基本精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了底线伦理的本真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础上,以共同致富为目的的市场经济,它做为一种经济关系和经济形式一经产生便以其基本属性对社会道德产生深刻影响。由于市场竞争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反映到人们心理和道德观念以及道德行为上的变化,一方面完善了社会道德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则破坏了社会道德环境,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消极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必须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道德环境,而道德环境是由道德行为主体的观念,心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舆论,风俗习惯等形成,体…  相似文献   

13.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社会理想.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其助人自助,维护人的尊严,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内涵,所体现的是一种和谐价值观.社会工作者广泛、深入地推进社会服务,有利于营造人人参与、和谐相处的良好社会关系.社会工作组织在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协调作用,维护了政府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具有科学化、人性化、柔性化的特征,有助于避免或化解许多社会矛盾,形成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和谐人际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认为 ,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人与自然必须协调发展 ,而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目的和价值取向是追求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以来唯利是图价值观的反思 ,一定程度上已超越了狭隘的民族地域的限制 ,体现了人类自律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 ,与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具有一致性。它们都追求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都体现出对全人类生存发展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5.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部分,它是在职业中产生的、具有职业特征的、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职业行为规范的总和.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一切物质利益都以商品和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人们对待商品和货币的态度反映了其不同的道德观.因此,会计的职业道德一方面要体现会计工作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为企业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职业特点;另一方面要体现出评价会计人员工作准绳的特性.即具体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时,从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之所在,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和谐社会既需要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也内涵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和谐也是最优化地利用现有的各类资源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的使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新时期,高等教育要完成这一使命,需要着力构建学习型文化,以促进个体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学术与科研之间寻求合理平衡,以促进理论探索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在社会服务上建立新型社会契约,以促进大学与社会互适互动发展;调适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紧张关系,以促进高等教育在适应社会的基础上引领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志愿精神既包容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又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借鉴地吸收了西方现代志愿部分运行方式,其在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善,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融合,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和弘扬志愿精神,这既要立足于我国国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志愿服务活动,又要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志愿服务活动的不断发展,使其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本质上讲就是以人为本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以人为本的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本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历史观和发展观。以人为本,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理念的升华。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具有本质的区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人”这一核心和主体处理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关系,保证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环境等各个层次结构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和发展,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要,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提出了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一、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相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所谓道德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所提倡的行为总和。它以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诚实与虚伪、公正与偏私、光荣与耻辱等道德观念来评价人们行为并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它通过人们内心的力量(即所谓良心)及社会舆论来达到调整控制自己行为,以符合一定社会的习惯和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