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一个唐戏的迷;还求作一个“唐伎通”,凡唐伎所在,都想抓住它的实质。三十年来,孤芳自赏,“独家经营”,固无人和我唱和,也无人对我“交锋”;固无人对我以“礼炮相迎”,也未遭到过什么“实弹射击”,因为我顽固执着己见,信唐戏的历史基建工程,好比钢筋水泥浇铸的,没有什么炸药可炸开;即便炸开,它们具备先天的还原力量,仍会粘合拢来。我在大病不死后,竟发于人事靡常、驻颜无术的一些道家概念,接连钻研起李白《上云乐》、孟郊《列仙文》、李贺《神  相似文献   

2.
《西凉伎》是汉唐时期产生于河西走廊,并且在都城长安和京银地区也深受欢迎而广为流传的一种散发着浓郁的西部民族风情的文化品类,其内容起初包括音乐、舞蹈、杂技等。到了中唐时期,《西凉伎》又成了“新乐府”诗歌中“即事名篇”的诗题。它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上曾经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现存文献史料和敦煌壁画证明,《西凉伎》虽然产生并流行于河西走廊而且以“西凉”命名,但其渊源却在西域,它是古代西域音乐、歌舞进人阳关、玉门两关以后,在敦煌。酒泉、张掖、武威等地长期流传过程中吸收了部分汉族文化而定型的。《隋书·音乐志…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酷刑史造就了两类特殊人群:行刑者与看客。由于杀戮示众具有表演性,看客就将行刑者的身份转变成戏子,将杀戮看作“杀戏”,一场杀戮就是一场戏:在“行刑者-受刑者-看客”这一链条上,于看客而言,杀戮是杀戏;于行刑者而言,杀戮是戏杀;而受刑者则是被杀戮裹挟进戏场的戏子。刑场与戏场也因此有了异质同构的特征。在中国现当代小说史上,深刻表现“杀”与“被杀”现象的有鲁迅、沈从文、莫言等作家,他们的相关作品形成了现当代小说中极为独特的杀戮主题。作家们分别选取“行刑者-受刑者-看客”这一链条上的不同对象加以表现,借此,鲁迅声张启蒙理念,沈从文关注宗教意识,莫言则挖掘历史症结。  相似文献   

4.
李小荣 《兰州学刊》2009,(8):1-7,30
作为汉译佛典十二部经之一的“论议经”,其文体性质具有双重性:一日动态性,既用于实际的论辩活动,又结合于具体的伎艺表演;二曰静态性,即形成了内容各异的经典文本。“论议经”东传中土之后,其影响之主要表现有三:一者深化了世人对“论”体的认识,二者促进了三教“论议”程式的定型,三者加速了论议伎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戏曲成熟于宋元时期,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流行于唐代的《踏摇娘》、《兰陵王》之类歌舞小戏,仍只能算是一种初步的戏剧形态。《踏摇娘》又名《谈容娘》,是今天治戏曲史者常常提及的,有关其内容和演出情况在《新唐书·音乐志》、《刘宾客嘉话录》等古籍中多有记载,尤以崔令钦《教坊记》述之甚详:“北齐有人,姓苏,NB126鼻,实不仕,而自号为‘郎中’。嗜饮,酗酒,每醉辄殴其妻。妻衔怨,诉于邻里。时人弄之:丈夫著妇人衣,徐步入场,行歌。每一叠,旁人齐声和之云:‘踏摇,和来!踏摇娘苦,和来!’以其且步且歌,故谓之…  相似文献   

6.
结绳记事·木石复合工具的绳索和穿孔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绳记事”是真人(晚期智人)的重要的象征符号运作,而其前提就是绳索的发明。作者由此论证了“甲骨文乙、己、午、十、廿、冬、丩,都是远古细线的象形”。绳索与磨制穿孔石的结合,构成木石复合工具的重要形式。作者考证了甲骨文里面有“索”字,而未见“绳”字;指出甲骨文“索’指大草绳或麻绳,而“绳”为后起字。穿孔石刀、穿孔石刈(镰)、投石索以及穿孔圆石等等,都是原始人在蒙昧、半开化阶段(狩猎、采集和点播时期)使用的木石复合工具。先民最初的纺织业,始于木杆石纺轮一重要的、划时代的木石复合工具之一。本文首次阐明:甲骨文“叀、尃(缚)、專、傅、轉”都表示纺轮和由此衍生的文字系列。远古礼兵器“石戊”由大型穿孔石斧发展而来,礼兵器石戊的结构由四部分组成。本文专论木石复合乐器——世纪初考古新发现的原始方孔石磬,以及圆孔石磬与绳索的关系,追溯甲骨文“磬”以及相关的“声”“壴(鼓)”“青”“南”等的字源。总之,本文首次论证了绳索和穿孔系结技术在木石复合工具和乐器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一在冯梦龙编撰的《三言》中,有关“发迹变泰”的描写,别出蹊径,有其自身独具的思想特色。“发迹变泰”本是宋、元以来“说话”伎艺里“小说”一家中的一个类目。成书于南宋初期而记述北宋都城汴梁见闻的《东京梦华录》,其《京瓦伎艺》条里,只提了“说话”人的“家数”问题,尚未细分出类目,也没有涉及“发迹变泰”的情况。到了南宋中期,成书于理宗端平年间的灌园耐得翁的《都城纪胜》,在记述当时临安瓦舍众伎时,在  相似文献   

8.
继文成公主之后,金城公主嫁吐蕃赞普弃隶赞,以敦睦蕃、唐关系,为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树立了一块不朽的丰碑。正如金城公主所自言:“奴奴降番,事缘和好。”她努力实现自己的诺言,在蕃、唐战火纷飞的年代,使双方的和平友好不断增进。她入藏时,“杂伎诸工悉从”,使...  相似文献   

9.
六、元明杂技与戏剧的结合中国戏剧的产生,从汉代角抵戏的《东海黄公》开始,经过三国时代的《辽东妖妇》、《踏摇娘》,唐代的《参军戏》,发展到北宋时代的《目莲救母》一类杂剧,基本具备了后世戏剧所应具备的规模。关于东京《目莲救母》杂剧的演出情况,在《东京梦华录》“中元节”条只有简短记载:“抅肆乐人,自过  相似文献   

10.
杭州的隔壁戏在江、浙、沪一带流传甚广,对其他民间戏剧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明口”的口技在京津地区发展为“相声”,“暗口”的隔壁戏在四川地区发展为“相书”。本文聚焦于保持“暗口”、幕后表演原貌的江浙地区和四川地区,在梳理杭州、成都两地隔壁戏的发展演变的同时,从“偷窥”、“第四面墙”等方面对隔壁戏进行美学审视,并且通过回顾与对比文化生态,挖掘这种民间小戏的兴衰涨落给予当下社会的启示与警醒。  相似文献   

11.
《宋书·礼志五》:“奏曰:‘……正冬会不得铎舞、杯盘舞。长跷伎、透舒、丸剑、博山伎、缘大伎、升五案伎,自非正冬会奏舞曲,不得舞……’”(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版点校本,第521页,下同)《宋书·武三王传·江夏文献王义恭传》:“有司奏曰:‘……正冬会不得铎舞、杯盘舞。长跷、透狭、舒剑(中华书局校勘记据《礼志五》校为“舒丸剑”)、博山、缘大、升五案,自非正冬会奏舞曲,不得舞……’”(第1648页)按:两段记载所说同为一事。其中“长跷”、“透舒”、“丸剑”、“透狭”、“舒剑”、“博山”、“缘大”、“升五案”均为古杂技名。如…  相似文献   

12.
《偷桃》是《聊斋志异》中属于出自作者亲身见闻的一种创作形式,它记叙了蒲松龄“审时赴郡试”时事。父子二人为承官命,上天偷取王母园中的仙桃,从而演出了一场“颠倒生物”的幻术:父先取数十丈绳掷于空中,儿遵父命,持索登上万仞之高空;久之,果然从空中坠下一桃,但忽而绳落地上,其子之首、足、肢体纷纷堕落。术人大悲,将其子肢体一一拾于笥中,继而乞钱为之葬。得钱后,术人扣笥而呼小儿出,其子果然完好无缺地复活出拜。  相似文献   

13.
南宋杭州“说话”伎艺较北宋得到长足发展的主要标志,就是文体意识的进一步成熟,出现了“说话”家数的分类。“说话”四家为:第一家“小说”,包括烟粉、灵怪、传奇;第二家“说公案”,内容皆是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第三家“说铁骑儿”,内容多写士马金鼓之事;第四家说经,内容是演说佛事。“说话”与往常列入家数的“说参请”和“讲史”,都是当时瓦舍中处于同一层面上的说讲伎艺,不存在类属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永靖傩舞戏为例,指出当下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永靖七月跳会中的傩舞戏是我省保存较好的古代傩舞戏之一,但对它负载的深层文化符号意蕴研究还很薄弱,这直接影响了它的广泛传播和认同。本文通过对其表演形态、剧目名称、傩与傀儡戏的关系等几方面的论证,说明永靖傩舞是古代肉傀儡之伎艺遗踪。这一结论对重新估量永靖傩舞戏的价值及其获得全国性的认同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登楼寄王卿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数家砧衣秋山下,一郡荆格寒雨中。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这首七言绝句是登楼怀友之作。王卿其人似已无考,从诗意看,想必是韦的挚友。诗人登楼送目,怀友之情油然而生,情不自禁地脱口吟出这首七言绝唱。诗是登楼所作,所以从登楼写起。“踏阁”即登楼,起首二字便破题。“踏阁攀林”既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勾画,也是对旧时情景的回忆。读者可以想见,当年诗人与王卿相聚时,经常一起游览,他们曾携手“踏阁”,并肩“攀林”,而如今诗人却是一人独登,心境自然是今非昔比的了。诗人面对苍茫大海,极目…  相似文献   

16.
克己自律是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需要;克己自律就是“度己以绳”——意志约束之“绳”,义务与责任之“绳”,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之“绳”。  相似文献   

17.
曾令霞 《天府新论》2009,(6):144-149
“戏子”与中国文人的历史待遇与人格身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甚至在某个历史阶段合而为一不分彼此。但在某个历史时期两者又纠葛不断互相拆解或者身份互换反串戏台。“戏子”与文人在某种意义上来讲,都是中国历史中的功能性人物,或者是历史文化的符号。本文以《迷羊》为个案,用思想史的批评方法,通过作家郁达夫的知识分子精神境遇来关照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与“戏子”的身份纠缠及隐喻性。又以此反观出郁达夫在灵与肉、戏与真、罪与悔之间的挣扎与选择。  相似文献   

18.
说徽戏     
一、微戏正名微戏自始以来,叫法比较混乱,概言之,计徽腔、微调、徽班、徽部、徽戏、徽剧、弹胜、石牌腔、安庆调、安庆二黄、安庆梆子、安庆花部等名称。这些名称,有的是指整体而言,有的只指整体中的某一部分,有的有时间概念,有的则无,因此,严格说来,它们之间存有区别,不能笼统都称之为微戏;而其间异同之处,大致可分为三类谈及。第一类为“徽腔”、“微调”。据明万历刊刻的《词林一枝》、《玉谷调簧》、《八能奏锦》等曲本,其“微地滚唱新白”、“海内时尚滚调”、“新刻京板青阳时调”、“南北时尚徽池雅调”等,名称虽然各…  相似文献   

19.
(一)结绳记事与八卦──八卦是结绳记事符号人类为了把语言传达到远方和把它在时间上固定下来,在文字产生之前曾用过实物记事的方法来辅助记忆与交际。据文献记载,在汉字产生之前,我们的祖先也使用过实物记事的方法──“结绳”记事。《说文解字·叙》:“古老牺氏之王天下也,……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冶,而统其事。”我国古代是怎样结绳记事的呢?郑玄《周易往})说:“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李鼎柞《周易集解》引《九家易》也说:“古老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  相似文献   

20.
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节目曾有过这样一道题 :“压轴戏”是哪一出戏 ?许多人以为它是最后一出戏 ,其实不然。请看《辞海》 :“旧时一台折子戏演出中的倒数第二个剧目。由于最末一个剧目称大轴而得名。”可见 ,“压轴戏”排在倒数第二 ,因最末的“大轴戏”而得名。人们为什么常以为“压轴戏”是最后一出戏呢 ?首先 ,“压轴戏”“占据”了“大轴戏”的位置。“大轴戏”本来是最后一出戏 ,在不同的时期 ,有着不同的演出内容。有时候 ,最末安排一出热闹的大武戏 ,这算得上名副其实的“大”轴戏。但很多时候 ,看戏的达官贵人 ,往往不等终场即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