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对20世纪上半期中国流行的实用主义儿童教育思想的批评主要源于对教育本质理解的分歧。鲁迅与杜威在重视基础教育、重视儿童的发展、重视教育的民主化等观念上有相通之处,然而由于他们所面对的社会问题不同,对本国历史和传统的认识存在根本差异,所以不可能走上相同的教育道路。因此,鲁迅的"以幼者为本位"思想与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虽然在字面上有相通之处,但其思想内涵以及在教育史与文化史上的意义却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杜威教育思想的当代意义得到了新一轮的诠释。纵观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不同时代产生的影响和我国理论界对该思想不同程度的研究,可见我国近百年来对杜威教育思想解读过程中的一些有积极意义的认识和误区。  相似文献   

3.
陈鹤琴论儿童与儿童教育周爱国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是极其丰富的。本文拟就他的儿童观及其儿童教育思想作一评述。一、儿童不是“小人”,应当尊重其人格思想支配行动,在儿童教育上亦然。1921年,陈先生发表了我国...  相似文献   

4.
学生观与课程与教学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出发点与归宿,二者又分别构成教育思想的基础与核心。本文以此为基础,比较分析赫尔巴特和杜威的学生观与课程与教学思想,得出结论:二人之间并非单一的对立关系,杜威对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是有所继承也有所批判的。  相似文献   

5.
试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我国教育变革的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适应 19世纪末美国社会大变革需要而产生的 ,它对传统教育思想进行了全面批判与革新。当前我国社会同样处于全面的转型时期 ,时代特征和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对此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体制却远不能满足。因此 ,积极借鉴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中的肯定成果 ,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改革新思路 ,对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卢梭和我国明代理学大家王阳明,均以告别传统、探索新生、遵循自然的儿童教育思想称世。但由于两者处在不同的思想文化背景下,他们在儿童教育思想方面也表现出迥异的哲学基础、政治色彩与文化旨趣。其相似性和不同点,对今天的儿童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编辑家,一生对儿童教育理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他在批判与继承传统儿童教育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儿童教育思想,提出了以生活为中心的儿童教育理论。他认为儿童教育的目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做人",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当以儿童生活为中心,教育方法则主张在生活中进行教育,教学做合一。叶圣陶以儿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及其实践,体现了以儿童为本的教育思想,可以为当前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20 世纪上叶,胡适、陶行知、郭秉文、蒋梦麟等学人在研究践行杜威教育思想过程中形成了中国杜威派。文章在研究杜威经验主义教育思想核心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杜威派学人的师承关系及他们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揭示了中国杜威派学人对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传统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如:教师是知识的代言人、学生是被动的接收 器、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忽视实践等,通过阐述杜威的教育思想的起源、现实基础和基本内容, 忽视个性化教育,试图探索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辛口杜威都具有丰富的技术哲学思想,但二者在技术哲学领域中的地位是不同的,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受到人们的忽视。通过从技术的涵义、本质、技术奴役问题的根源以及拯救之路等方面对两者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得出杜威的科学技术及道德拯救之路较之海德格尔的“诗”和“思”更具现实可行性和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为基本参照,概览杜威的教育思想,以杜威的哲学思想作为视角,追溯杜威的教育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2.
课程知识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因素。为了了解课程知识的演进过程以及发展趋势,分析了斯宾塞、杜威、布鲁纳、阿普尔和多尔的课程理论中的课程知识,并分析课程知识在特征、价值、主体、研究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期望能为当今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教育即生长"是杜威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它属于一种新的儿童观和发展观。杜威特别重视儿童的自我成长,认为儿童自身具有向上生长的能力。本文从促进儿童自我发展的角度解析杜威的"教育即生长"的内在涵义,分析当今我国儿童教育所反映出的一些问题,以及探讨如何促进儿童的自我生长,以期实现从理论上为教育理论提供依据,从实践上为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与杜威都是著名的教育家,由于教育价值观不同,他们的教育思想既有紧密联系又各具特点。陶行知以开放的教育系统观提出"社会即学校",发展了杜威"学校即社会"的教育思想;以新的教育知识观提出"生活即教育",变革了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思想;以和谐的教育发展观提出"师生共同发展",矫正了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比较陶行知与杜威的教育思想,有利加深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和日本当代教育家池田大作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健康生长,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长”学说,池田大作提出了“人格塑造乃教育之根本所在”等见解。他们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学校德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对杜威的“教育即生长”学说和池田大作关于学校德育与学生生长的论述作比较分析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杜威的形而上学立场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经历过一次比较重大的转变,即从反对形而上学、倡导哲学改造,转变为为实用主义建立一种经验自然主义的形而上学基础。通过对此时期杜威访华经历的分析,我们可以进行合理推断,杜威这个立场转变与其访华经历中所涉的中国因素密切相关。杜威1919年访问中国之前的形而上学立场在其《哲学的改造》中有鲜明的表达,即反对传统的、静观的二元分离的形而上学,对自然世界持积极"征服"的态度;而杜威在访华后不久出版的《经验与自然》中的形而上学立场则有显著的变化。虽然其中有美国哲学界实在论的流行及其对实用主义地位的微妙影响,即杜威作为实用主义集大成者,需要提出经验自然主义的形而上学理论,但相关材料表明,杜威1919~1921年在访华期间的经历使他亲身体会与深刻了解到中国传统思想,特别是《易经》思想与道家学说中关于自然、变动的观念,对杜威产生了他自己也承认的思想共鸣,进而激发其为实用主义哲学建立理论基础的"形而上学冲动"。杜威形而上学基本立场的转变既回应了针对实用主义哲学的"无根"质疑,又为中西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鉴提供了一个典范。杜威从中国传统哲学中取得的思想资源与相互之间的思想亲...  相似文献   

17.
在学界发生了"身体转向"的今天,卢梭与杜威两位教育思想家在对儿童身体的认识上颇具前瞻性。二者都重视儿童身体的自由成长与适当锻炼,强调成人对儿童身体的呵护及感官对儿童成长的价值。但是,杜威强调儿童天性,也很重视从社会层面关注儿童身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卢梭批判医学对身体有消极影响,杜威的科学思想则并不与医学相抵牾;卢梭从带有文学色彩的自然主义教育观看待儿童身体,杜威则批判吸收了卢梭的观点,并从生物学和心理学视角观照儿童身体。基于二者之比较,教育应以儿童身体作为各项活动的起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实证主义社会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主要引入的是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的思想。实证主义社会学家有许多,只有斯宾塞的思想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是有一定原因的。斯宾塞的思想符合中国的混乱国情,符合中国有志之士救国的需要。实证主义的引入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并推动了中国社会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育培养的是民族的人,国家的人,离开民族传统、国家传统则无从实现。本文认为儒家思想是我国重要的思想传统,并成为我国教育思想的重要源泉,儒家教育有丰富的经验、深刻的理论和完整的体系。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儿童教育思想,对构建我国现代儿童教育理论及实施素质教育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杜威是美国20世纪的杰出的教育家,提出了适合当时美国社会的教育思想,培养了社会良好公民。而陶行知师从杜威,却不墨守师道,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理论,培养了大批教育工作者、艺术人才和为革命献身的干部,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陶行知对杜威教育理论的超越和创新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分析他对杜威教育理论的超越,从而指导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