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提出,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人的全面发展因其与社会的和谐密不可分,所以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要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终级目标.无论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还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都暗含着社会和谐和社会主体和谐.社会和谐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又是其保障.社会和谐的关键是社会主体和谐.它包括人的自身和谐,人与人关系和谐,群已和谐,天人合一和以人为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发展观,目的是寻求一条使人与自然得以和谐发展的道路,其最终内核和终极目的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现实要求。人的全面发展 ,离不开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构建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求我们更新教育观念、充实学习内容、构建新型的国民教育体系以及建立相应的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5.
社会理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历史上的各种社会理想包括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都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核心理念,而人的全面发展也永远不会失却其超越现实、高于现实的理想性质。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性质,是由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与个体的全面发展之间的特定关系、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内涵、实现条件及其根本特点决定的。确认并深刻地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理想性质,有利于我们摆正人的全面发展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充分发挥其对人的发展的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必要的条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和谐互动、相互促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传统之“和谐”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和谐乃协调之意。《左传》襄公一年:“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孔子提出:“致中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他为形成和谐社会提出了四种办法:一是全社会倡行忠恕。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协调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熏使社会协调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和谐社会的内涵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出发,把二者结合起来指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了三个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温顺生 《学术论坛》2005,23(8):52-56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代社会发展观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建设目标看作是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的过程,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我们必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为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我们党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崇高价值维度,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一理论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客观上要求培育和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文化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也离不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源开发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力资源开发对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考察人力资源本质状态的社会性、释放过程的能动性、使用过程的时效性和开发过程中的无限性特征,可以看到我国人力资源存在着量与质不相适应、严重缺乏与闲置浪费、人力资本投入与人力资本收益三大问题。要充分认识到有效开发人力资源对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有效开发人力资源必须处理好智力能力与非智力能力、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利益驱动与精神激励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人的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主题,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互为前提,互相促进,二者是同步前进的。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虽然也关注人的发展问题,但最终目的是为寻求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乃至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也在于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对人的发展的本质要求 ,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追求的目标。这一理论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廉清 《晋阳学刊》2007,(5):64-68
市民社会观是黑格尔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终结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等同的观念,开创了对市民社会的现代理解。在构建中国市民社会的进程中,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对明晰当今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完善社会规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杨巧蓉 《学术探索》2007,(6):97-102
概览西方市民社会的悠长发展历程,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之发育、发展、生成始终与西方国家社会转型保持着相互照映的密切关系。其经验、理念中的一般性内容,可为中国社会转型提供经验参考,可为中国市民社会生成所借鉴。中国作为后发展中国家,特殊的历史背景、制度环境和当下社会境况,注定中国社会转型与中国市民社会必将依循一条符合现实国情的道路,即中国社会转型所生发的现代因素催生市民社会的自身发育、市民社会的成长为中国社会转型提供动力,二者互动发展,共生共强,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8.
和谐是幸福的一种强烈感觉。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倡行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人的解放"的意义,她必将引领广大人民不断超越低级需要,健步走向"意义生活",提升人的"意义世界",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幸福作为人生最终目的,是所有价值的基本依据,也是所有制度设计的基本准则。自由、平等、人权也概莫能外,最终也须由人的幸福来说明。道德是幸福的先决条件,善是幸福的存在方式。达致幸福的关键在于变化气质,剥除身上的浊气,使善性光亮起来。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的理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内政和外交上的完美体现,是我党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在外交领域的延伸,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对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关键性的导航作用。  相似文献   

20.
西方经典理论认为,公民社会在民主巩固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监督选举过程、推动政治参与、强化民主教育等方面。通过考察东亚国家的政治实践来检验西方学者关于公民社会与民主巩固的结论可见,东亚公民社会仍存在一些明显的不利于民主巩固的因素,如公民社会缺乏对民主政治制度化的影响力、公民社会在社会整体利益的整合面前无能为力、公民社会的过度动员等,很容易对民主进程造成分裂性的影响。这一结论表明,对于制度赤字的转型国家而言,公民社会的发展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而要更为有效地巩固民主,仍需回归到国家、政府和政党来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