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统”在绥远的特工组织简称“绥室”。“绥室”控制下的特工组织计有:“特指处”、“战工会”、“特工处”、“党政总队”等。特工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反共防共,主要对象是共产党和八路军。为此,在河套搞“清除内部”的大逮捕;在陕北、伊盟和大青山地区设立情报据点,目的是实行对陕甘宁边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以及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同时加强情报搜集。“绥室”也向绥远敌占区派出特工人员、设立情报据点,从事策反和发展特务组织。“中统”在绥远地区的特工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抗战时期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相互交错的复杂背景下国民党的内外政策  相似文献   

2.
间谍片一直在美国长盛不衰,影片中的这些间谍高手们风流倜傥、身手敏捷,尤其是他们所使用的种种武器装备,经常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除了窃听器外,各种奇思妙想、五花八门的装备更是获取情报时必不可少的。再回到现实中,这些神奇装备也许真的存在。近日,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美国特工所用过的一系列秘密装备,并在中情局博物馆展出(不对公众开放),它们都曾在二战时期和冷战时期被美国特工使用。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蜻蜓窃听器。下面我们就来见识一下美国特工们当年用过的神奇装备……  相似文献   

3.
双重间谍、三重间谍?这些跟五重谍报王袁殊比都弱爆了。他是中共情报史上的超级特工、电视剧《记忆之城》“中共特科”朱今墨的原型。朱德曾称之为“我党情报工作战线不可多得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游宇明 《社区》2011,(5):6-6
前一阵子流行谍战电视剧,看过这类片子的人都知道.特工人员想交接或传递一个情报,总要调动包括眼睛、耳朵在内的全部警觉,以保证自身的安全。有一点,您肯定想不到.当年我之读书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卢获 《百姓生活》2014,(2):55-55
傅作义身边的重要助手和亲信幕僚,被原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誉为"隐蔽典范"的阎又文,可称得上中共特工潜伏最久之人。中共执政后的相当长时间里,包括其家人在内,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份是红色特工,以为他不过是追随傅作义的起义者而已。他一生深藏不露,不仅生前少有人知道真相,而且逝世后仍深度“潜伏”。直到1993年,在他逝世31年后,他的身份才完全解密。  相似文献   

6.
陈赓是中国解放军将帅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他的经历之丰富令人眼花缭乱,创造了很多解放军的“唯一”或“第一”. 陈赓1922年就入党了,在十大元帅十大将中,只有萧劲光可以和他比肩.他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黄埔三杰”之一.他曾救过蒋介石的命.何香凝曾想把廖梦醒嫁给他.他参加过南昌起义并差点牺牲.他到苏联学习过特工并担任过中央特科的情报科长.他既在四方面军当过师长,也在一方面军当过师长.他是唯一见过鲁迅也是鲁迅唯一见过的红军将领.  相似文献   

7.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使出浑身解数刺探对方军政情报.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政府甚至成立了一个由“特异功能者”组成的绝密实验室,培养特工人员.这些“超级特工”据说能预卜凶吉,洞察未来,甚至可以从电视上出现的外国元首影像中“看出”其健康状况. 2010年,前苏联科学部“生物信息”实验室的首任领导——莫斯科大学教授亚历山大·斯皮尔金临终前,向媒体披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冷战初期,美国的空军主要是对苏联的边境地区进行侦察,企图收集有关空中防御的情报。随着美国情报活动的升级,需要深入苏联的纵深地区,收集制造核武器和原子武器的情报,一般的航空侦察机已不能胜任,U-2侦察机和宇航工具就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百花文学"思潮的出现深受"双百方针"和苏联"解冻文学"思潮的的影响。鉴于中苏当时的特殊政治联盟关系,文艺政策的执行与调整也多倾向于苏联,因而"百花文学"作品自然耦合了苏联"解冻文学"的写作模式,尤在当时"干预生活"的相关作品中表现明显。但因不同的国内形势,苏联的"解冻文学"繁荣发展,而国内的"百花文学"却在政治的强力下被迫中断。尽管"百花文学"思潮是短暂的,但毕竟显示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文学生态的新变,与新时期文学也有着某种内在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韩裔美国小说家李昌瑞的小说《说母语者》讲述了一个韩裔美国特工亲眼目睹同胞在纽约市的政治角斗中惨败的故事。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依托,沿着主人公身上的"背叛即自我背叛"这条主线,通过回到该事件的"伦理现场",解析其所经历的"伦理选择"、"伦理身份"、"伦理意识"等"伦理结",便可以解答"谁是‘说母语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概念发展为构建主线,阐述了"科学哲学"概念在苏联学术语境中经历的四个阶段,从中所折射出的光韵照亮了苏联社会经济状况变迁的某个历史断面。全文依"科学哲学"概念在苏联所经历的五个阶段展开,抑扬之意内蕴其中。  相似文献   

12.
苏联特工部门曾有一个秘密实验室,专门研究、合成各类有毒物质,还秘密研制了各种各样具有神奇功效的药物:有的具有兴奋、安慰功效,有的可治疗重病绝症,有的可控制他人意识,还有的可以延缓死亡……  相似文献   

13.
戈尔巴乔夫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休克疗法"不但没有彻底解决苏联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反而被激起的公民政治参与失控引发的"政治参与爆炸"摧毁。经济民主化进程滞后于政治民主化进程,从而引发的"差距效应"是导致苏联出现"政治参与爆炸"的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信息产业带来了数据使用的根本性变革,对产业竞争情报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产业竞争情报和大数据的概念和特征;其次,深入剖析了大数据对产业竞争情报工作所带来的影响,阐明产业竞争情报未来发展方向;最后,阐述了大数据时代产业竞争情报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希望以此有助于拓展情报学科的研究视野,为产业间的竞争提供情报支持。  相似文献   

15.
苏联干涉"布拉格之春"的重要原因有:东欧领导人的支持增强了苏联政治局中"军事干涉支持者联盟"的力量;克格勃夸大、歪曲、捏造情报的行为对苏联决策层产生了误导;美国的不干预态度打消了苏联入侵的顾虑.  相似文献   

16.
杨金华 《中华魂》2013,(19):22-23
在苏联剧变前夕,苏联理论界背离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大搞"填补历史空白点"和"重新编写历史"活动,掀起历史虚无主义的逆流。自由派借机编造各种奇谈怪论或者捏造各种谎言丑化国家领导人。有人把斯大林描绘成专制暴君,是历史上最大的"杀人犯"。他们无视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打败法西斯、捍卫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基本事实,反而污蔑斯大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在丑化完斯大林后又把攻击矛头指向列宁,自由派轮番上阵,口诛笔伐,说斯大林之所以"罪恶累累",是因为"列宁带了个坏头"。  相似文献   

17.
被美国抓获的10名俄罗斯间谍日前被遣返回国,但这些人没有灰溜溜,一回到莫斯科,他们立即从西方舆论中的“罪犯”变成俄罗斯举国崇尚的英雄。俄总理普京24日接见这些人并与他们同唱《祖国从哪里开始》,俄媒体纷纷预测这些人光明的政治前途。俄罗斯人一直对特工这个职业怀有景仰之情,二战时期的佐尔格曾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前两年被西方指责暗杀叛逃特工利特维年科的安德烈·卢戈沃伊也被推举为国家杜马议员。  相似文献   

18.
情报教育应放到正规化的义务教育中."文献检索与利用"课应是师范生的必修课.情报教育的重点是在书目、期刊连续出版物、检索刊物、机检教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福田赳夫内阁积极奉行"全方位外交",一方面积极谋求与苏联发展关系;另一方面力图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而不至于开罪苏联,超然于中苏对立之外。这种在日苏及日中之间开展"全方位外交"的举措终因苏联方面缺乏应有诚意而失败。福田转而在美国的支持下将推动中日缔约作为自己任内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福田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全方位外交"在美苏对峙的冷战格局下很难真正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20.
《新华航空》2011,(9):51-53,50
"几乎没有哪一国总统的声音未在我们特工的耳机里出现过。他们要么是在办公室里打电话时被窃听,要么是访美期间在饭店房间里被监听"。有统计表明,全球1/10的通话被美国侦听。从苏联开始,还包括欧洲盟友和联合国,都在这个超级大国的控制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