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商隐诗歌类义词异文的普遍性与其诗歌大量存在的意象群相关。李诗中数目类异文一般表现为数量及日期的差别,包括与日期相关的数目类异文、非对仗位置出现的数目类异文和对仗观念影响下的数目类异文。方位类异文双方一般指向不同的方向或地理位置,体现出后世读者对空间关系的认知和探索。梳理和考察李商隐诗歌中出现的数目类异文和方位类异文,为李商隐诗歌异文的整体性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诗学卮言     
同根同源同体异名——诗与歌词的关系“诗歌”一名,始见于新文化运动,是伴随白话诗、新诗、自由诗的产生、发展而形成确定的。今天的诗,在我国古代称作诗或歌;古代并没有“诗歌”的名称。名依意而定,这说明,我国古典的歌,唱的是诗;我国古典的诗,是能唱的歌。诗与歌词,名虽不同,可并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以唐宋诗词为例,分析研究中国古典诗词当中大量存在着的异文现象,探讨形成异文现象的诸多原因并评判异文形成之后所造成的不同的意境风格及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4.
《碛砂藏》是现今流传较广的宋元刊刻佛经,其随函音义作为附于佛经函末或卷末的一种音义形式,不仅对佛经中的字词进行注音、释义,还分辨佛经异文,可借以考察佛经在传刻过程中因版本众多、异文数量庞大而产生的讹误字,判定其异文、解释致误原因并提供异文材料,对校读《大正藏》和汉文佛经的校勘整理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庄子阙误》载录唐至北宋中期《庄子》八种版本的异文,对探讨监本《庄子》的形成和影响、唐宋《庄子》的流传与演变及《庄子注疏》的形成等方面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蒋门马认为诸本异文皆是据郭注成疏、句法文意“篡改”或“增补”而造成的讹误,不足为据;将其与敦煌写本和高山寺钞本对比,发现异文中有一部分是有来源的,不是抄校者的篡改。梳理诸本之间的关系,发现天台本与监本属于同一系统,张潜夫本是以监本系统的本子为底本而成,文如海本与众本都有共同异文,可能曾参校众本,张君房所校三本则互有参考。《庄子阙误》在记录诸本异文时有不少遗漏和不完善之处,包括《庄子校诠》在内的各点校本都没有注意到;这些遗漏的异文见于《南华真经章句音义》,研究和点校时需要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6.
《全唐诗》异文讹字考释黄灵庚《全唐诗》的异文极为丰富,造成异文的原因也比较复杂,其中属于文字相讹而造成的异文就不少。从表面上看,这类异文相讹的情况也甚是纷繁,虽说如此,归纳一下,大体上也只有三种类型:一是异文二字直接相讹;二是相讹异文二字,其中有一字...  相似文献   

7.
利用异文去校读铜器铭文,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方法。本文征引具体例证,从订正文字、证明通假、考定词义、推求语法等方面,论证了异文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诗歌绵延数千年,数量浩繁。它们有没有共同点?是不是有脉相承?回答这个问题会因为视角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答案。比如,可以从古典诗歌的人民性上去考察,也可以从古典诗歌的艺术性去考察,还可以从古典诗歌的美学原则上去考察。本文意欲独辟蹊径,从人生意识的角度,用宏观研究的方法,把中国古典诗歌放在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9.
许衡是元代河洛地区著名理学家,世称"朱子后一人"。其诗歌创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许衡集》是许衡作品总集,历经元明清三代,因版本繁多,形成了众多文献异文。考订许衡诗歌文献异文,有利于厘清许衡诗歌文献真实情况,对当代许衡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 ,而诗歌主要通过意象和意境传达思想感情。本文旨在讨论古典诗歌意境的创造、意境和意象的关系 ,并由此分析古典诗歌虚实相生、意与境浑、韵味无穷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初步分析了中国古典文献校勘理论及校勘的基本方法,结合高校学报编校中经常出现的与之相关的错误,提出古典文献校勘理论及校勘的基本方法可以在学报编校中加以借鉴和运用。  相似文献   

12.
《修行道地经》是晋代竺法护翻译的小乘教佛经,现存版本众多,校勘工作应当予以重视,本文从《大正新修大藏经》所收《修行道地经》第一卷中选取七例对照校勘,力图呈现其原貌。  相似文献   

13.
文章指出今人对元代直解文献的校录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脱文和误录。误录问题又可以分成"甲乙二字音义不同,因形近误将甲字录作乙字"和"甲乙二字音义相关,因不明字形的时代性误将甲字录作乙字"两种。元代直解文献中有些词语的书写形式有特殊的习惯,其字形具有时代性。  相似文献   

14.
中华书局《胡宏集》2009年重印本在标点、校勘方面存在可以进一步推敲的地方。这对正确理解胡宏本旨构成一定障碍。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辨误并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5.
套管井测井是当前测井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套管、水泥环胶结质量及厚度是影响套管井中子测井的主要因素。实际测井资料显示,套管井中子测井效果较好,能指示地层含氢量的相对变化,能用于储层识别。用图版校正法、一元回归分析法、多元逐步回归法、BP神经网络法,对17.78cm套管和24.45cm套管中子测井进行校正。实际资料处理证实,BP神经网络校正方法精度最高,其它3种校正方法精度相当。17.78cm套管中子测井及其校正效果好于24.45cm套管。根据实际测井资料情况,推荐了相应的校正方法:在有井径和套管井中子长短源距离计数率资料情况下,选用BP神经网络校正方法对套管井中子进行校正;在没有井径资料的情况下,用一元回归校正法对套管井中子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明代以前古籍校勘的沿革状况,总结了从先秦至明以前历代校勘的成就和特色。  相似文献   

17.
王叔岷先生以广博的学识、深厚的校雠学功底,建立了融贯古今的宏阔的文学史观。他既能以校雠为基点把握文学的义理,又能以校雠学为基础对作品作出融会贯通的解析。王先生的广文学观念和他的治学方法,不仅对提升古代文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纠正急功近利的浮躁学风和培养新一代从事文献整理、校勘及理论研究的人才也有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江苏古籍出版社整理出版的《中国话本大系》,较好地保留了古书的原貌,为专业工作者提供了可靠的研究资料。但由于全书规模宏大、校点者水平不一等原因,书中还存在不少的校勘问题,虽然有人陆续提出了一些补正意见,但仍有一些当校未校者、校而未当者、阙字未补者,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9.
《论语》释名辨正及《学而篇》校释考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论语》释名之分歧主要在“论”字上,对“论”的解释达八种之多,其中唯章太炎的“论”作“仑”说合乎历史实际。古今对《学而篇》的校勘、解释亦不乏分歧,故略作考察辨正:对“学而”章应作整体性、连贯性解释;“为仁之本与”之“仁”作“人”;“传不习乎”之“传”的本字为“专”;“贤贤易色”句意即“贤贤”“修然”;“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句意即君子忠信,不与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  相似文献   

20.
苏词研究是近世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其中有关苏轼词集的编刻整理累计有二十余种。由张志烈、马德富、周裕锴主编的《苏轼全集校注.苏轼词集校注》,在参考传世苏词各重要版本和近期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苏轼词集作校勘、注释、编年、集评、辨疑等文献整理工作,在各个领域均进行了新的探索。撮其要者,在以下三个方面最为突出,这就是:意象词旨的深微探析、编年本事的精细考订、词语注释的准确追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