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红高粱》和《百年孤独》两部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以神话传说来展示不同的文化传统,折射出当代作家在吸收借鉴民族文化传统的取舍和意义。文章通过比较这两部作品,找出了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周易》作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元典,不仅以其文化典籍的形式作用于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同时还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深深地扎根于民族成员的意识深处;通过审美范畴的建构与艺术媒介的选择,规范着民族审美思想的特征;并且在思维方法与审美观念两个方面显示出它对民族审美文化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周易》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周民族具有根深蒂固的独特农耕文化精神 ,这种文化精神以强大的力量鼓荡着该民族一代一代的人们去适应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大而言之 ,他们的情感生命在一年中可分为春、秋两大节奏 ,这是由农事活动以春、秋为两大节奏决定的。小而言之 ,他们一天内的生活、行为、情感、心理都不可违背地分为早、晚两大节奏 ,这又是农业人生自觉遵守大自然的运行规律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的必然结果。关于这一切 ,我们都可以从《诗经》中看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4.
《哀郢》与《耶利米哀歌》在内容、创作背景等方面都极具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的比较,探讨不同民族文学所表现出的思维情感的共性与个性,探讨其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以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鲁迅小说《补天》和郭沫若诗剧《女神之再生》题材相同,外在风貌相似,但情感内涵和终极旨趣迥异。本文通过比较论析,具体从三个方面透视出这种本质差异:1作品表现实际不同;2表现实际的不同反映出两位作家有着不同的创作关怀;3以上两方面不同深层次地蕴含着两位作家不同的社会人生经历和社会文化感受。两位作家反映在创作中的不同精神特征和文化心态也正是整个中国处于新旧文化交替期的两类现代知识分子的典型精神特征和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6.
《周易》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瑰宝,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周易》研究多以普及阐释为主,而对《周易》的宏观文化分析及其现实意义重视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易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为此,我们约请了几位长期从事《周易》研究和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就此展开讨论,以启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周易》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瑰宝,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周易》研究多以普及阐释为主,而对《周易》的宏观文化分析及其现实意义重视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易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为此,我们约请了几位长期从事《周易》研究和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就此展开讨论,以启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狱中上母书》是少年英雄夏完淳临刑前写的家书,信中既流淌着作者至真至纯的个人情感,也表现了忠 孝节义和宗族意识的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9.
《周易》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瑰宝,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周易》研究多以普及阐释为主,而对《周易》的宏观文化分析及其现实意义重视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易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为此,我们约请了几位长期从事《周易》研究和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就此展开讨论,以启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觉醒》和中国剧作家曹禺的《雷雨》讲述了两位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中的女主人公相似的觉醒历程和相同的结局。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父权文化对两名女性是同样的残忍。因此,现代社会应给予女性更多的宽容,使女性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实现两性平等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根》与《紫颜色》这两部优秀的作品都出自非裔美国作家之手,都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高潮阶段的产物。《根》是一部寻根小说;《紫颜色》也用耐蒂这条暗线表现了寻根的主题。通过两部寻根小说的比较阅读,可以发现哈里与沃克对相似的文化,有着不同解读。这种不同,使得《紫颜色》在思想深度上,要明显优于《根》。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塔吉克人和维吾尔人虽民族、文化和语言都不同,但这两个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在中亚这个文明区域,因此在文化上互相影响是必然的。文章用《福乐智慧》的诗句为例,阐述了塔吉克文化在《福乐智慧》中的表现,最后还谈到《王书》和《福乐智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愚公移山》和《老人与海》可以认为是体现中西不同文化特征的代表性作品。文章结合马林洛夫斯基的文化三因子论,从器物、组织制度和价值观念三个层面指出两部作品所折射的中西文化差异并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以期对两部作品的赏析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周易》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瑰宝,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周易》研究多以普及阐释为主,而对《周易》的宏观文化分析及其现实意义重视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易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为此,我们约请了几位长期从事《周易》研究和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就此展开讨论,以启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赵吉士的《寄园寄所寄》中有许多有关徽州文化的内容,其中《倚杖寄》和《泛叶寄》两寄最能突出徽州文化的发展。《倚杖寄》中作者详细描述了徽州的山水文化、农业文化,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徽州山川秀美,吸引大量文人墨客前来观赏作诗;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只能种植茶、果鲜等经济作物,这就促使徽商的兴起和发展:同时徽州地区兴建大量的佛...  相似文献   

16.
记忆是海外游子寻求精神慰藉的一种方式,显示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深厚情感.小说《上海女孩》讲述了两个上海女孩旅居美国,在洛杉矶唐人街奋斗的故事.《上海女孩》的核心是思乡,作者通过追忆往昔的记忆书写,叙述了海外游子在异国他乡依然传承故乡文化、追求精神家园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7.
唐传奇小说《莺莺传》是西厢故事的源头,《董西厢》是西厢故事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环节。文化的变迁是《董西厢》情节和人物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董西厢》创作于女真统治的金代,这是一个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发生冲突与融合的特殊时期。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这两部作品分别带有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曹雪芹与金庸虽然隔着两百年的时空,但是在创作个性的主体选择与响应民族文化的呼唤上,却若合符节。从反映的文化层次上,《红楼梦》与《鹿鼎记》居于中国文化系统的两极,正好构成了循环的中国文化背景。作为作家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中国文化进行的反思与批判,《红楼梦》有对文化凤凰涅槃的绝望的期待,《鹿鼎记》则沉潜到历史中寻找文化持续更新的动力。虽然曹雪芹与金庸对于文化的层级、文化的角度表现有别,但他们的基本写作立场依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忧思"传统。基于独特的创作个性与独立的思想判断,他们对中国文化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新的构形,并创作出了能作为民族文化镜子的伟大作品。  相似文献   

19.
《诗经》的宴饮诗反映出仁爱精神与道德理性在周代文明中成长了起来,它塑造了情感兴发的诗教传统以及即生活即宗教的儒家人本精神。在《诗经》的宴饮活动中,重在情感抒发的“乐”与重视人伦秩序的“礼”统一成为儒学的文化特质。《诗经》中情感兴发为开端的诗教精神与《易传》中忧患敬畏为开端的教化思路,共同构成了儒家的教化传统。《诗经》的礼乐精神,经过情感本体论的现代诠释,可以成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美学之维。  相似文献   

20.
《雷雨》与《安提戈涅》分别是中国和西方悲剧的杰出代表,不同的文化土壤养育出不同的艺术特色,但两种悲剧艺术所追求的崇高与真挚却是统一的。文章从悲剧人物,悲剧冲突,悲剧文化特性,悲剧舞台效应等方面来论述两部作品的悲剧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