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和电影的不断发展,在新时代语境下,主旋律电影的叙事话语在不断尝试中有了新发展。对此,围绕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的叙事话语转变,可以从人物范型的平民化、情节构造的陌生化及主题彰显的明朗化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人物范型的平民化主要体现在人物价值的多元化与人物形象的朴实化两方面;情节构造的陌生化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主旋律电影不断在"他者"凝视下产生了一种常态式的自我"内化",不断地接受消费文化的规训,逐渐在对过去主旋律电影的改变中成为当代电影不可或缺的部分,并获得多重文化认同。但随之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政治无意识、身份的丧失与暴力等问题不断地冲击着新主旋律电影,促使新主旋律电影在自我"内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与自我同一性相悖的符号"异化",让自身在这个作为消费商品符号来实现身份认同的社会体系中,在对其所代表的中心文化不断消解与建构过程中进行了重建。  相似文献   

3.
《上甘岭》与《金刚川》都以奇迹呈现的方式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主义精神,但叙事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就作品主题而言,《上甘岭》的主题是胜利,《金刚川》的主题是牺牲;在叙事方式、人物塑造、意识形态投射上,二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两部不同时期出品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都体现出中国电影人对时代主题的主动回应,反映出国家意志下主旋律电影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4.
匿名在新闻报道中是一种特殊的处理方式。电影《罗马假日》与《大阴谋》虽然故事情节迥异,但从新闻从业的角度来看,这两部电影中的新闻记者都涉及到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的问题。本文将从这两部电影出发,探讨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匿名方式及其限度。  相似文献   

5.
从当代电影的艺术使命出发,研究了1989—1991年这一时段主旋律电影的一个重要景观:改革题材电影。探讨了改革题材电影在结构模式和人物塑造上的重大突破,分析了这类影片的诸多艺术遗憾  相似文献   

6.
克拉考尔电影理论二题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拉考尔关于电影的本性是纪录和揭示物质现实、关于电影创作必须在写实状态中追求影像造型等理论,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和争论。克拉考尔所主张的是纪实电影理论,克拉考尔的偏激在于他总是以纪实电影的审美特性去涵盖和评判所有电影,但是从他对纪实电影的论述本身来看,其理论又是独创的、深刻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电影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和市场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国产主旋律影片借鉴了商业化电影成功的实践运作模式,尤其是整合市场营销中,不仅带领国产电影走出了"叫好不叫座"的窘境,陆续占领国内电影市场以及票房份额。本文通过对国产主旋律影片的创新性、成功典范以及与商业化结合的营销道路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依据海德格尔哲学理论,从"非本真向死而在"和"本真向死而在"两个方面比较分析张艺谋电影《活着》和黑泽明电影《生之欲》中主要人物的死亡观,可以发现两位电影导演在死亡观方面和哲学境界方面的不同。张艺谋电影中主要人物的存在方式是"非本真生存",对待死亡的态度是"非本真向死而在",即中国人的世俗哲学"好死不如赖活着"。而黑泽明电影中主要人物的存在方式先是"非本真生存",直接面对自己的死时,对待死亡的态度转变为"本真向死而在"。两部电影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体现了电影艺术家在死亡观维度上的追问与反思,更反映出了黑泽明导演比张艺谋导演的哲学观念要深刻。  相似文献   

9.
主流电影是一个内涵丰富、驳杂的术语,也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务实、折中但又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理想电影形态。它在中国电影语境中的萌芽、显形、发展的复杂过程,是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由多种意识形态诉求共谋的结果。在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环境中,商业电影、主旋律电影、艺术电影都在各自的场域中,呈现出不同路径的主流化趋势:主旋律电影商业化、商业电影主流化、艺术电影商业化。而它们的共同实质则是大众化趋势。主流影片是丰富多元的文化共生与融合的结果,其中有主导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冲突与调和,也有历时性与共时性的传统文化、青年文化、香港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突与流变。这些文化资源的主流化或大众化,营造了多元化的主流电影文化格局,并呈现出一系列主流性的艺术、美学及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10.
数字技术与电影语言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影1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电影语言经历了蒙太奇理论的诞生、声音的运用、色彩的运用、长镜头理论的出现等主要变化,这些变化都引发了电影的影像和叙事表意手段的深刻变革.数字技术拓展了电影的造型手段和表现领域,促进了电影制作理念和方法的变化,但是从建设电影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数字技术并没有直接导致"电影语言系统"的建立,没有促使电影语言的语法实现根本性的超越.数字技术的运用给电影语言带来的是一种"局部的重大革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