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末,尽管经济快速发展,女性的传统角色极大地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发展。传统的婚姻道德也约束了女性对自身自由的追求;而且看似体现礼貌的社交风俗实质上也是变相的将女性进一步囚禁于家庭的牢笼。因此,面对家长制意识形态的压迫,进步的女性开始对这些约束压抑女性自由与解放的因素进行深刻的反思。《纯真年代》中埃伦·奥兰斯卡女性意识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华顿对女性意识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4,(21)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十九世纪中期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小说描写了主人公爱玛按照自己意愿,主宰自己的命运和生活,并狂热的追求浪漫的理想爱情,却被环境所不容,被视为是一个不正经的女人,最终因为负债累累、无力偿还和解脱而走向了不归路。从女性主义视觉来解读,在艾玛身上,有许多女性所共有的东西,她的要求也是合理合法的。她的反抗,是女性意识觉醒的体现。艾玛勇敢的追求理想的爱情,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由此可见,女性只有和男权社会做不屈不挠的斗争,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相似文献
3.
《纯真年代》是伊迪丝·华顿描写美国上流社会的世态风俗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她对老纽约这个既养育过她也束缚过她的上流社会复杂的情感——“斩不断,理还乱”。既有亲切的眷恋,又有清醒的针砭,展现了时代变迁与社会新旧价值交替的大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4.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福楼拜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女主人公爱玛的悲剧命运不仅来源于其自身对于爱情、名利的疯狂追求,整个当时的法国社会也是扼杀爱玛生命的帮凶。本文将以爱玛的主观因素和爱玛所处的客观社会环境来分析福楼拜的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主人公爱玛的悲剧命运形成的缘由。 相似文献
5.
电视剧《金婚》的几个女性角色的设置,折射出了剧作编导对女性的艺术想象带有某种隐秘的男权意识偏见,偏离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是对女性形象的压抑和歪曲,极易误导观众的不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6.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5,(13)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是一部伟大的爱情小说。主人公于连与德·雷纳尔夫人的爱情被认为是心灵的爱情。本文将从恋母情结入手,分析于连与德·雷纳尔夫人的爱情,探索于连在真爱的召唤下,形成自我毁灭后所达到精神和爱情真诚复归的历程,以及对这种恋母式爱情所显现出来的真爱进行歌颂。 相似文献
7.
陆奕宁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5,(5):21
《黄色墙纸》是吉尔曼一篇带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本文主要从女性所扮演的三大角色女人、妻子和母亲进行分析,看父权社会里男性对女性的禁锢和束缚以及女性重新认识自身、对男性权威反抗的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8.
天花藏主人著的《玉娇梨》以其一见钟情小人拨乱及第团圆的结构模式,给明末写实风格盛行的婚恋题材领域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尤其是红玉与卢梦梨两位佳人,展现了封建社会桎梏下适婚女性自我意识的萌芽,进而对婚姻自主的追求和自主的掌控力。 相似文献
9.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4,(3)
动画电影《猫的报恩》是吉卜力动画工作室的优秀作品,是动画大师宫崎骏请森田宏幸导演指导完成的影片。《猫的报恩》是一部较为典型的成长题材的影片,讲述了小春在猫的王国经历一段冒险后重新找回自我的故事,从而警戒观众要时刻坚持自我,不要被外界的诱惑与困境而干扰。 相似文献
10.
11.
《孔雀》讲述了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历史,它把那段特殊岁月的故事娓娓道来之后,似乎为第五代导演关于文革记忆的讲述画上了一个暂时的句点。从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开始,中国过于丰富的近现代历史对于个体命运的纠缠就成了一种通用的叙事模式,无论是《蓝风筝》、《活着》,还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都力图在个人化的文革记忆中取得历史与艺术之间的平衡。《阳》淡化了前几部影片中具有强烈伤害性的社会外力背景,而《孔雀》此番所努力营造的正是与其一脉相承的"淡淡的哀愁";稍有迥异的是,《阳》的"大院子弟"可 相似文献
12.
13.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5,(15)
二十世纪中叶,在大陆文坛动荡不安之时,偏安一隅的台湾文学,生发了新的果实。60年代的台湾文坛承续了二十世纪初大陆的现代文学思想,各大社团流派和现代杂志风起云涌,其中不乏台大以白先勇、王文兴等主编的《现代文学》刊物。《现代文学》已然成为当时台湾现代派作家一个重要的创作阵地,对六七十年代台湾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7,(15)
在莫言的中篇小说《牛》与《透明的红萝卜》中,常常有大篇幅的主人公心理描写,使主人公强烈的自我意识贯穿全文,本文对这种自我意识进行了剖析。其一,主人公形象的确立不偏重于外貌、性格等的刻画,而是将自我意识作为主人公形象塑造的艺术重心。其二,自我意识拉开了主人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距离,使主人公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故事的旁观者与见证者,带有一种客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16.
张梦阳 《社会观察(上海)》2008,(8):71-72
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还是上世纪70年代初号召读马列时细读过的。这次搬家整理书籍,无意中在书堆中发现了。拿过翻读,见到上面用红笔密密麻麻写着的稚拙的读书心得,不禁有如见故人之感。于是重读了一遍。 相似文献
17.
18.
《现代交际》2015,(5)
《黑王子》是默多克创作中期以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中纠缠不清的爱情关系为重要主题的一部作品。其中的四位女性人物都渴望拥有完美的爱情,但因斯芬克斯因子的作用而走向殊途,同时展现了文本中女性人物"唯我主义"爱情观的的消融到向善的爱情观的重新建构的过程。由人性和兽性因子组合而成的斯芬克斯因子是文学作品解读与阐释关键点。斯芬克斯因子通过理性意志、自由意志和非理性意志之间的伦理冲突决定了人类伦理选择在个体发展和社会历史中的价值。本文指出,《黑王子》中爱情主题在斯芬克斯因子作用下展现了默多克作为道德哲学家对于女性爱情观的主张,唯有打破兽性因子控制下的"唯我主义"爱情观,把充满爱的目光投到外部世界,才有可能达到"善"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20.
刘新阳 《青春岁月:学术版》2021,(8)
陈忠实的《白鹿原》被称为民族的秘史,而这本书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此,更多的是作者塑造了生活在男权社会中不同的带有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其中最为典型的为男权社会的受害者吴仙草、大胆反抗命运的田小娥和先进的革命叛逆者白灵.通过描写她们不幸的命运,感受到她们身上体现着新与旧的冲击与碰撞,进而展现了女性自我本身意识觉醒,实现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