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子在1988年7月第二次进藏途经德令哈时,写下了这篇孤独的《日记》。他在雨夜的德令哈,面对空旷的草原和戈壁,呼喊出对姐姐这一独特意象的思念和追求。海子用黑色的孤独把自己封闭起来,失落忧郁,但他的灵魂是自由的,他是精神上的贵族。他以其特有的、灵性的内省姿态审视着人的生存形式和状态,寄托着个人的理想抱负和人生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2.
伊恩·麦克尤恩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麦克尤恩的作品题材复杂多样,早期的作品大多描写了人的阴暗面,"死亡"这个词是他作品的主题。而后期则把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结合来描写人民的现实生活。他的作品展现了当代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进而使许多读者在麦克有恩的作品中感悟到了自己的生活状态。这正是他以及他的作品越来越受读者关注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从麦克尤恩作品中的死亡主题特征角度来分析。  相似文献   

3.
《死亡诗社》是一部经典的电影作品。在这部电影作品当中,作者描述一群学生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所经历的挣扎与反抗。也正是因为这种压抑的教育体制,影片才能通过学生在基廷先生的影响下对梦想与自由的追求,表达出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自由和梦想的无限渴求。本文主要对《死亡诗社》中所表达的自由与梦想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的好天气》荣获了第136届芥川龙之介奖,芥川奖是日本最高的文学奖项,本文的作者是青山七惠,她的作品不仅获得了芥川奖,还在2009年凭借短篇小说《碎片》获得了川端康成文学奖,所以青山的作品具有很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本文欲通过研究《一个人的好天气》的故事情节和语言来体现出作品给人的一种由孤独虚无走向独立的顺其自然的心路历程。小说所传达的孤独感可以看作是当下青年一代人孤独感的缩影,以及在遭受挫折后努力成长的生命真实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曾红 《现代交际》2011,(9):77-79
当代女作家迟子建将笔触深入到死亡这一永恒母题。本文试图运用海德格尔对于死亡的观点,来解读迟子建的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从直面死亡与“向死而生”阐述小说中死亡主题的深刻含义,探究这篇小说蕴含的存在主义哲思。  相似文献   

6.
作为皮克斯又一力作,《寻梦环游记》撼动人心的地方在于将被遗忘作为不爱的宣告与爱相对立,融合死亡并非是终点这个古老信念,传达出真正的死亡作为对生的终结是被所爱的人遗忘的哲理,并以此戳中了成年人心灵深处那份对爱的依恋与极度的不安全感。实际上,死亡一直是哲学史上的经典话题。因此,本文拟从哲学的视角来分析这部影片对死亡这个哲学经典话题的再定义。  相似文献   

7.
生存与死亡,是我们每一个人降落在世界上就开始面对的事情,所有人都会经历的状态。那么,川端康成作为文学界有影响力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频繁地出现与死亡有关的主题故事,他对于死亡的描写是带着哀伤的基调,会害怕和恐惧,会流泪和难过,这与川端康成的人生经历以及生活的历史背景是离不开的,就是因为特定的历史年代和他个人的经历,从而形成了他作品特有的美学观,那是他人生观的一种反映。因此,本文从黑色笔调构筑的黑色世界、黑色世界渲染的死亡之吻,黑色死亡背后的绚烂之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让我们探寻川端康成作品中有关死亡的秘密。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是一个具有人文关怀与存在价值思考的作家,他的人生经历以及对社会的关怀意识使他尤为关注人的生死问题,并致力于人类生存状态的探讨。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笼罩在人物四周死亡的阴影,无论是反映普通民众生活的作品还是描写战争题材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志贺直哉的名作《在城崎》描写了三个小动物蜜蜂、老鼠、蝾螈的死亡过程。通过小动物的死,让作者领悟出了生死的真谛。蜜蜂的死令作者感到死亡之后是宁静、静寂的,老鼠的死令作者感到死亡前的过程是悲惨、残酷的,蝾螈的死令作者感到死亡是无常、偶然的,不知道何时就会降临到某个人身上,这都体现了死亡的可怕,由此可见作者认为死亡是恐怖的,让人不能憧憬的。  相似文献   

10.
王宇翔 《现代交际》2011,(12):88-90
本文以加缪作品《局外人》和《西西弗的神话》为研究对象,对作者的哲学思想进行解读。首先,对《局外人》中荒谬的人的性格特征、生命轨迹、意识状态和世界观以及荒谬的人和反抗者的形象进行剖析;其次,解读体现加缪哲学思想的《西西弗的神话》;最后,综合以上作品总结加缪的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11.
张寒冰  王佳英 《现代交际》2014,(2):92-92,91
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美国南方文坛上的著名作家,《伤心咖啡馆之歌》是她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与萨特的剧本《禁闭》有着强烈的互文性,本文借助萨特存在主义的他人观阐释《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人物关系,以揭示故事悲剧的根本成因。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一部“没有美女,没有爱情,没有明星”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不露声色,突然走红,大众的赞誉之声挟排山倒海之势而来,剧中主角、傻里傻气的特种兵许三多更位列《南方周末》年度人物候选席,其成长道路被媒体高扬为“简单主义+钝感力”的道德天性的胜利,并宣称将被写入现代社会的成功宝典。  相似文献   

13.
一部电影能够引发人类关于生存的困惑与思考,特别是面对着死亡威胁时的严肃与温情,《入殓师》堪称杰作。对生命感悟,对死亡思考。这是影片最成功之处,也是影片最想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日前,青岛的一位老人在一养老院去世,悲痛的家属准备办理丧事,却因为养老院出具的死亡证明无效,老人户籍地派出所拒绝盖章办销户证明,家属来回奔波,丧事也没法办,后来“找关系”才在一家医院开出《死亡证明》。  相似文献   

15.
《群山之巅》是迟子建的最新力作。龙盏镇在现代性的侵袭和腐蚀下,权力与欲望泛滥成灾,人性陷入精神困境。迟子建本着底层写作的立场,在文本中投射了对于现实的深切关照,以现代性视角描摹新时代的人心与世情。  相似文献   

16.
2009年4月4日,一辆黑色劳斯莱斯灵车将一具白色棺木从英格兰东南部的埃塞克斯运到伦敦。之后灵车经过东区抵达伦敦东北部巴克赫斯特希尔的一个教堂。沿途,成千上万的人目送灵车经过并抛撒花瓣。无数记者追踪了整个送葬和葬礼的过程。一架电视台的直升机还从空中拍摄了送葬的队伍。死者不是王侯贵胄,也不是名流巨星。她叫杰德·古迪(Jade Goody),27岁,是第一个通过媒体将自己迈向死亡的过程记录下来的人。  相似文献   

17.
关注人的精神空间,书写人的生存境遇是余华始终如一的努力和追求.在小说《河边的错误》中,作者为我们建构了一个不合理性的、充满了虚无的、荒诞的世界.这幅看似非理性的荒诞图景,揭露的正是一种真实的生存意识,即人的存在的终极意义上的虚无,人生命的脆弱和人内心的隐疾、人性的异化.同时,作者把生存的苦难意识植入文本内部,用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方式来展示人们所面临的现实生存困境,但不难看出,他对生存进行严厉拷问的背后,包含着一颗热情的心灵:唤醒人们对人性"溢恶"的敏感,启发人们对荒谬世界中荒诞真相的警醒.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形形色色的珍稀植物中,不仅有举世闻名的活化石、坚硬如铁的栋梁之材、美丽动人的风景树,也有被称之为死亡之树的巨毒植物。老人与熊在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密林中,隐藏着许多珍贵稀有植物,在那里祖  相似文献   

19.
《帕斯库亚尔·杜阿尔特一家》《最蓝的眼睛》《个人的体验》三部小说中主人公所处的国家不同、身份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却在精神层面均表现出迷茫并渴望追求自由的特点。本论文将从主人公生活的家庭背景、社会背景以及时代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主人公迷茫的生活状态的成因,本论文认为三部小说的主人公尽管付出代价不同,但在精神层面上均获得了自由。  相似文献   

20.
在密尔的思想中,自由之所以是至关重要的,是因为其有利于对真理的追求和社会的持续进步,追求真理和推动社会进步才是密尔的真正目的。(1)密尔的两部作品《论自由》和《代议制政府》都是围绕如何实现这个目的而展开的,或者说是围绕如何充分地实现作为条件的自由而展开的,但是在这两部作品中其对政府却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态度。在这两种对政府的不同态度背后所体现出来的则是密尔在如何追求真理和推动社会进步这个问题上的持续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