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得主,著名美国经济学家克莱因在去年11月应南朝鲜“韩国开发研究院”的邀请,参加在汉城举行的经济讨论会以后,接受南朝鲜《韩国经济新闻》社李秉国的访问,谈了他对某些经济问题的看法。在谈到美国的经济时,克莱因说:“布什基本上沿用了里根的经济政策。里根留下了非常大的一笔预算赤字和贸易赤字,看来布什在解决这一问题上也不会取得多大的成功。他以紧缩政府开支来代替提高税收,企图以此减少预算赤字,但这是不可能成功的。在解决贸易赤字方面,只要他不从根本上改变政策,只能是悲观的结果。”克莱因认  相似文献   

2.
1983年9月3日,普赖斯(Derek John de Solla Price)在从耶鲁到伦敦访问时,不幸因病逝世.这使国际科学史学会失去了一位富于创造性的会员.普赖斯1922年1月22日出生于英国伦敦.在1942年和1946年,他分别获得伦敦大学学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1954年,他获得剑桥大学科学史哲学博士学位.在生命的最后24年,他几乎都是在美国渡过的,1980年终于取得美国国籍.他的科学活动,涉及众多的学科领域,实际上可以说,普赖  相似文献   

3.
一1978年夏,J·福雷斯特教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的《技术评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经济模式的变动》的文章.他说,体系动态分析的国家模式清楚地表明,美国经济存在着长期的(45至60年为一周期)循环现象.这种长期循环现象本是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吉也夫提出来的.福雷斯特说,他的实验表明美国经济的生产资料部门存在着强烈的长期波动的循环模式.更有甚者,他说,美国经济正在走向另一次经济萧条的边缘.  相似文献   

4.
据美国政治学会主办的季刊《政治学》1980年第4期报道,1980年12月5-7日,"欧洲社会主义与美国:国际交流"会议在华盛顿召开.会上,对欧洲社会主义的思想、纲领及其八十年代在美国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探讨. O. 帕姆作了关于经济民主化的演说,前荷兰副  相似文献   

5.
据《美国心理学家》1980年第5期报道,1980年下半年及1981年将召开下列会议:第四届国际学校心理学学术讨论会(1980年6月29日—7月3日,耶路撒冷)。第五届墨西哥行为分析大会(1980年7月2—5日,墨西哥,哈利斯科)。世界行为治疗法大会(1980年7月13—17日,耶路撒冷)。  相似文献   

6.
日本《东洋经济周刊》1980年3月8日号刊载的这篇文章,作者是日本神户大学副教授。作者报道了他出席美国1979年计量经济学会年度大会的观感,对美国目前经济学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摘译如下。作者受日本学术会议的委派,出席了美国于1979年12月28日至30日在亚特兰大市召开的计量经济学会的年度大会。应邀参加这次大会的有三十三个分科学会和五千名学者。计量经济学会是国际性的学术组织,但是,这次大会实际上是以美国经济学会和计量经济学会为主体的经济和经营等系统的各种学会组织共同召开的大会,其中包括美国金融学会、美国  相似文献   

7.
据苏联《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杂志1980年第5期报道,苏联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1979年共发表了21部研究世界经济、政治、社会关系与阶级关系等方面的著作.这些著作的内容涉及五个方面.一、论述"现代帝国主义当前的矛盾和发展趋势、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特点"问题(共发表了6部专著).1. 《现代资产阶级的经济增长和周期的理论(批判性分析)》,着重分析经济周期性发展的各种理论和模式,以美国为例,对战后资本主义再生产特征作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8.
据匈牙利《经济评论》杂志1980年第10期报道,1980年5月7日至9日,匈、美经济学家在美国坎布里奇市讨论匈牙利经济发展和体制问题.双方各出席九名经济学家,美方另有多名观察员.匈牙利代表团由匈牙利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席马伊·米哈依院士率领;美方由德克萨斯大学教授爱德华·赫维特任团长.会议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1,八十  相似文献   

9.
《美国历史评论》1980年6月号介绍了美国历史学会的简况。该学会建于1884年,会址在华盛顿。现任会长是华盛顿大学的D.H.平克尼;新当选的(尚未就任)会长是哈佛大学的B.贝林;执行主任是M.汤普森。美国历史学会的会员是对历史研究感兴趣的专业人员或其他方面的人士,目前共有会员17,500人左右。学会负责人由会员投票选举产生。学会每年12月28日—30日举行年会。美国历史学会出版的刊物有:《美国历史评论》(每年出5期)。此外,还有《年会报告》、《美国  相似文献   

10.
据《美国经济评论》1985年5月号报道,由L.雷诺兹编著的《第三世界的经济增长(1850-1980)》一书即将由经济增长中心出版.该书是第一部系统地收集大量有关第三世界各国经济史方面的文献的论著.书中着重论述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41个较大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雷诺  相似文献   

11.
从1979年2月起至1980年7月底止,美国又经历了一次为期一年半的经济衰退.虽然从8月份起,美国出乎意料之外地出现了复苏,但在其他主要工业国家走入经济下降的情况下,目前的复苏无疑是温和的、脆弱的.当上次衰退出现以后,美国的经济活动日益显得迟滞低迷,以至美国各个方面对衰退的深度和长度,估计颇不一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到1980年7月份还估计,衰退可望于当年年底进入沟底,翌年才可能开始复苏.从膨胀率来  相似文献   

12.
国际社会发展联合会(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for Social Development,ICSD)于2005年7月24~30日在巴西累西腓市举行第14届国际研讨会.此前的历届会议曾在中国香港(1980)、英国(1982)、加拿大(1984)、日本(1986)、芬兰(1988)、哥斯达黎加(1990)、美国(1992)、斯里兰卡(1994)、葡萄牙(1996)、南非(1999)、土耳其(2001)、印度(2003)等地举行.  相似文献   

13.
一 在探讨90年代国际形势时,先谈谈1980年以来几个值得注意的动向。 首先,东西方关系走出了“新冷战时期”的谷底,出现了缓和的趋势。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长达40年的军备竞赛中,经济上败象渐露。美国在庞大的双赤字重压下,从1986年起沦为债务国。据估计,美国的净外债去年底已达到4000亿美元,到90年代初可能达到1万亿美元(美国《商业日报》1988年4月6日)。苏联背着沉  相似文献   

14.
根据福冈教科文协会1980年的统计,全世界(除日本外)共有1,459名研究日本问题的专家。其中,40%以上在美国。而专门研究日本政治的135名学者中,又有82名(即60%)是美国人。可见,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日本问题研究中,无疑处于领先地位。本文试就美国的日本问题研究做一大概介绍,并略加评论,重点放在有关日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一、日本问题研究在美国1.简单的历史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的日本问题研究主要  相似文献   

15.
瑞典科学院10月1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弗朗哥·莫迪克利亚尼教授,以表彰他在研究家庭储蓄和金融市场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瑞典皇家科学院强调,莫迪克利亚尼的主要成就是:第一,他提出了关于一个人一生中家庭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说,这个假说是"分析不同年金制度的作用的理想工具".他的贡献在于他创立了说明人们怎样为老年而储蓄的模式,并把这个模式纳入经济理论,从而"对经济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二,他创立了关于企业价值和资本成本估价的莫迪克利亚尼一米勒定理.这个  相似文献   

16.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J.皮阿热(Jean Piaget)于1896年8月9日出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1980年9月16日在日内瓦病逝,终年八十四岁.法国报刊称誉他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和"当代最博学的思想家之一".皮阿热既是一位生物学家,又是一位逻辑学家和社会学家,但首先是一位心理学家,以  相似文献   

17.
自1980年以来,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了11至13个百分点.1980年3月通胀率约在13.9%-14.7%之间,到1985年中期,出厂价格指数增长率为1%,而消费价格指数上升3.7%.这是自五十年代起,5年之内通胀率下降最多的一次.从高度通货膨胀一下子变为紧缩,经济扩展当然会受到影响.但是究竟什么原因使物价骤然普遍下降呢?有5种力量在起作用,它们是"1)1980-1982连续3年的经济衰退是40多年来仅见的一次,制造业设备利用率在1982年11  相似文献   

18.
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居伊·索尔芒(Guy Sorman)生于1944年,1964年毕业于法国巴黎政治学院,1969年曾就读于法国国立行政学院,1970年起执教于巴黎政治学院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纽约和阿根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现任法国第一个有关地方行政管理的索尔芒出版社社长.他著有《美国保守革命》(1983年)、《自由决策》(1984年)和《国家最小干预》(1985年)等专著,其中《自由决策》曾获1984年法兰西学院奖.上述三本著作在法畅销,已有英文、日文、意大利文、德文等译本在一些国家发行.本文是他在1986年11月3日至10日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来华访问时的讲演稿.作者在理论上是反对计划经济的,但文章写得严肃.文中对计划经济的批评和对"自由主义"的鼓吹也许有失之偏颇之处,但他提出的一些论点或许对我国学者有所启发.现将译文摘要发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1980年10月9日,瑞典科学院宣布,将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金授予波兰作家、诗人C.米罗什.瑞典科学院认为,"米罗什以毫不含糊的锐利目光注视着在一个充满严重冲突的世界中人们受到威胁的处境",并以"要求艺术家要正直、诚实,强调人的自由"而闻名于世.他既是作家、诗人,又是散文作家、翻译家和小品文作家.1911年他生于立陶宛,父亲是工程师,他在维尔纽斯长大,并在这里攻读法律.后来在  相似文献   

20.
简讯     
1980年7月1日,英国著名小说家、政治家和物理学家C.斯诺在伦敦逝世.英国《泰晤士报》、美国《时代》周刊以及日本《朝日新闻》等先后发表了纪念文章.斯诺1905年生于英国莱斯特郡,1930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克利斯特学院,获博士学位,以后曾在该学院任教.他早年从事于物理学研究,在放弃物理学研究之后曾担任过多种公职.斯诺的一生在文学、政治学和科学领域里作出突出的成就,但他致力最多的是文学.在他将近50年的创作生活中,一共发表了25部小说、传记和散文作品,另外还有多部剧本和许多论文.英国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