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稽二志     
宋、元两朝,是我国各地开始大量修纂地方志的时代。根据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的统计,浙江省共有宋代方志一百三十九种,元代方志三十九种。这中间当然不乏佳志。其中如《临安三志》、《四明六志》,已经成为后世对于一个地区几种不同的宋、元方志的美称。清陈(鱼禀)在嘉庆十四年(1809  相似文献   

2.
一、地方志的特点。地方志又称方志,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书籍。从秦汉到现在,每朝每代,无不编修方志,有时一朝数修,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宋以前,常以“图经”、“图志”为名,宋以后,才普遍以“××志”、“××县志”、“××府志”、“××通志”为名。明清时期,方志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地兴盛起来,尤其到了清代,几乎没有一个省府州县不修方志。边远地区如新疆、青海、蒙古、吉林、黑龙江以及西藏等地都修有不少方志;经济文化发达之处,乡、镇、村、里也都编修方志。此外各地还有山志、水志、寺  相似文献   

3.
清代是方志编修的鼎盛时期。据《中国地力志联合目录》统计,我国现存方志有8264种,11万余卷,约占我国古籍的百分之十。而这些志书中,清代就有5685种,其中不少是名志佳构。梁启超在《中国近二百年学术史)一书中,列有清一代共计名志116种,其中通志15种,府志27种,州志9种,县志65种。在府志27种中,贵州为5种,其中之《贵阳府志》、《大定府志》、《安顺府志》、《兴义府志》均为邹汉勋主纂或参纂于道光年间和咸丰元年。一人纂编四府府志不仅为当时所少见,且皆被列入“著作之林”更为当时所仅有。本文拟就邹汉勋其人、邹汉勋来黔事…  相似文献   

4.
纂修地方志书,是我们中华民族独具的优良传统。上古的方志,“其书今不可见”(《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即使从秦汉到清代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间无论王朝更替,还是社会制度变迁,修志事业都没有中断过。汉、唐、宋、元、明、清诸朝,修志风气之盛,自不必说。就是政局动荡、战无暇日的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官私志书也屡有修纂。据《中国古方志考》一书著录,南北朝的方志就将近百种。其中宋盛弘之的《荆州记》、齐粱间伍端休的《江陵记》、陈顾野王的《与地志》、北魏阚骃的《十三州志》、北齐李公绪的《赵记》、北周宇文毓的《国都城记》等,至今还都有后人的辑佚本流传于世。后唐还曾严令“诸道州府,据所管州县,各先进图经一本,并须点勘文字,无令差误。”(《五代会要》职方)后梁的《天下郡县目》、前蜀杜光庭的《续成都记》、南唐涂虞的《豫章记》等,都有文献可考。  相似文献   

5.
1976年8月我参与了我省科技局、文化局和教育局组织的有关山西省地方志普查天象资料工作。在普查过程中,我有机会看到1976年8月天象资料组汇编的《中国地方志综录》(待定稿)。这部书集全国地区方志目录之大成,而且是目前最新的资料。该书的山西部分录有573种方志,相当完备。但我发现其中明版成化《山西通志》的年代有问题。现在提出来就教于该书的编者朱士嘉同志。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方志历史悠久,取材丰富,分门别类,广泛而详细地记载了一个地区的历史、地理、政洽、经济、军事、工业、农业、交通、文化、灾异、风俗、人物等方面的内容,被称为“地方百科全书”、“科学资料的宝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方志数量极多,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记载,保存至今的方志有八千二百余种,约十二万卷,  相似文献   

7.
清代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一百卷 ,是继厉鹗《宋诗纪事》之后研究宋代诗歌、考订宋代诗人的一部重要资料。该书虽在引用厉氏未见书及大量方志、地区性总集上颇为丰富 ,但存在不少失误 ,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序中批评的 :“错误百出” ;又如钱先生在其《宋诗纪事补正》(即将出版 )序中所说的“更不精审”。现就读此书时发现的失误 ,举例如下 :一、不当补而误补 :卷七七的“罗浮人” ,《纪事》卷九十明有 ,作“罗浮山中客” ,却补入 ;又如卷八五“汤益”及其诗 ,《纪事》卷八一有 ,作“汤仲友” ,亦误补入。二、重出 :如卷三八韩元…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方志源远流长,其内容之丰富,卷帙之浩繁,在世界各国是无与伦比的。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统计,现存方志有8500多种,这是我国的文化宝库,重要的历史文献。《禹贡》和《山海经》是最古的人文和地文地理。东汉袁康的《越绝书》和赵晔的《吴越春秋》是现存记载有关吴越风土人情,具有地方志的雏形。《隋书·经藉志》:“后汉光武,始诏南阳撰作风俗,故沛、三辅有耆旧节士之序,鲁、庐江有名德先贤之赞,郡国之书由是而作。”隋唐地方志多达一百余种,有地方志总志、区域志,如陆广微撰《吴地记》、唐林谞撰《闽中记》等。  相似文献   

9.
西康方志的编纂源头,可追溯到东晋时期常璩的《华阳国志》,历经唐宋元明,至清代趋向兴盛,民国时期出现转型并持续发展。西康地方志的编纂,既为后世保存了大量珍稀的康藏文献资料,也为当代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志编纂提供了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地方志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一九八○年出版的《辞海》和《辞源》为代表的两种起源说。《辞海》认为,地方志起源于《禹贡》、《山海经》,即起源于古地理,因而今天有人把地方志等同于地理书,故有所谓地方志即地理之说。《辞源》认为,地方志起源于《周礼·地官·诵训》:“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方志如《晋乘》、《楚祷杌》、《鲁春秋》,即起源于古国史,因而今天有人把地方志等同于历史书,故有所谓地方志即地方史之说。  相似文献   

11.
我国撰著地方志的历史悠久,及至清代,最为盛行。在清代以前,对于总结历代地方志的得失,从理论上加以探讨和深入研究者,尚无其人。唐代刘知几的《史通》,也无非着重对于国史等进行总结,加以评论,而把地方志只列为史学杂著的一部分,因此,对地方志的评价并不客观。直至一千多年以后的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根据自己撰修地方志的实践并总结了前人撰修地方志的成败和得失,把地方志提高到其应有的地位,建立了我国封建时代的方志学。其代表著作主要反映在《文史通义》中的《方志立三书议》、《州县请立志科议》、《修志十议》、《为张吉甫司马撰大名县志序》及《记与戴东原论修志》等篇中,集中地表达出他对撰修地方志的系统见解。其重大成就在于他从理论上阐述了地方志在史学中的重要地位,地方志的概念、性质、内容、体例及社会作用。为我国史学作出了贡献。章学诚的方志学,成了乾嘉时期史学界三大突出成就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地方志多有序、跋,序跋已成为地方志的一个组成部分。清代西藏地方志与各地古地方志一样,也多有序、跋,有的还有多序多跋。本文以不同时期的《藏纪概》、《西藏见闻录》、《西藏志》、《西招图略》、《拉萨厅志》、《西藏图考》及《巴塘盐井乡土志》这七部方志的序、跋为例,逐一介绍其内容,并对重要观点、评价进行分析评述,在此基础上,分几个方面指出了清代西藏地方志序、跋的特点及在清代西藏方志史研究中的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吴文治教授主编的《宋诗话全编》 ,继《明诗话全编》(1997年 12月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 )后 ,迅速于 1998年 12月面世。这两种卷帙浩繁的诗话著述的问世 ,意义深远。但是 ,参编者众 ,数近 3 0 0之多 ;素质不一 ,颇有良莠之别。既“全”且“准” ,谈何容易。因此 ,不“全”不“准”处 ,往往得见。《宋诗话全编》点校之错 ,较《明诗话全编》为少 ,本文即对《宋诗话全编》部分《解题》之误漏作出举正  相似文献   

14.
近人梁启超渭:“最古之史。实为方志”。然此论已见于东汉郑玄注《周礼》。至于将地方志擘划为史学中的专门学科且有系统论述者则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史学家章学诚。章氏对方志之性质,源流、内容、体例、作用、编纂原则、方法等均有建树,这来源于他的修志实践和对前人及当时人修志观点的研究和探讨并有创新和发展,成为我国封建时代方志学的奠基者。方志属性问题,是个原则问题,是历来争论的焦点。本文着重章氏关于方志属史论的探讨。注意章氏其理论依据及其对志书编写的作用。并着重指出方志属史论对于今天编修新志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出版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公开出版的一部涉及面最广,所收录地方志数量也最多的大型方志目录.这部方志目录的出版,对各地古旧方志整理及新方志编纂均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部方志目录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情况与问题.根据目前可以收集到的材料,在西藏地区清代方志中,这部方志目录从较早的《藏纪概》、《西藏志》到清末的《巴塘盐并乡土志》、《西藏新志》等9部方志的著录及注均存在可商榷之处,有的需要加注.同时,这部方志目录的著录也有遗漏,《西藏志考》、《三藏志略》、《西藏赋》应著录,雍正《四川通志·西域志》及《乍丫图说》、《门空图说》等也应著录.  相似文献   

16.
《豫章丛书》有两部:一部是清陶福履(江西新建人)辑,专收清代江西作者的作品,共收书26种,47卷;第二部是近代胡思敬辑,共收书103种,674卷。本文介绍的是胡辑《豫章丛书》,线装,前有总目,后附《四库著录江西先哲遗书抄目》各1册。收唐、宋、元、明、、清5朝江西籍人士所撰的书,由南昌退庐图书馆(后称豫章丛书编刻局)于1915年1920年陆续刊印出版。胡思敬字漱唐,号瘦篁,晚号退庐居士,江  相似文献   

17.
此次补遗元明以来的《古文苑》叙录共计34种,元代1种,明代8种,清代21种,民国4种,以清代居多。这34种叙录主要分布在方志、目录、经籍、类书、谱牒和总集等明清典籍中。方志主要集中在《古文苑》21卷本的注释者南宋章樵的家乡,即现在浙江省昌化县及相邻区域。目录和经籍有9种,也以清代为主。相比之下,谱牒和总集种类则较少。加之《古文苑论稿》已经搜集的59种题跋,目前搜集的《古文苑》各种叙录共有93种。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我国方志学过程中,有些认识、体会和不成熟的见解,写出,敬请学者、方志学家予以批评指正.一、方志的意义和内容方志即地方志,它是记述全国或一个地区的天文、地理、物产、名胜、古迹、人物、风俗、教育等的情况、特征及其历史沿革的书籍.方志名称由来已久,如早自《周礼》即有“外史掌四方之志”之说,又如左思《吴都赋·注》也提出:“四方物土所记录者”的说法,由此可见,所谓方志就是指各地方生产  相似文献   

19.
清代是我国古籍丛书发展的繁荣时期,除著名的官修《四库全书》之外,许多私刻丛书也竞相而出,其中黄丕烈所校刻的《士礼居丛书》是清代前期的一部很有特色的丛书。黄丕烈、字荛圃、江苏吴县人,是清代乾嘉时期的著名藏书家和校勘家。黄丕烈藏书注重版本,遇有善本不惜破产而购之。他尤其喜爱宋板本,自号“佞宋主人”,并称“余生平无他嗜好,于书独嗜好成癖。遇宋刻,苟力可勉致,无不致之以为快。”即使是宋刻残本,虽残鳞片甲也不放过。经过多年的努力搜罗,得宋刻百余种,以“百宋一麈”名其藏书之室。宋本之多,名倾海内。王芑孙在《黄荛圃陶陶室记》中称:“今天下好宋板书未有如荛  相似文献   

20.
自魏晋南北朝至清,成都地方志的发展经历了地记、图经到方志的演变过程。宋代成都的修志活动日趋频繁,六修成都志。及至明清,成都府县志保存下来的有四部:天启《新修成都府志》、康熙《四川成都府志》、嘉庆《成都县志》和同治《重修成都县志》。本文利用四部成都方志所载“纂修姓名”对明清成都府县志修志人员的职责和分工及其修志经费来源进行了分析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