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金波 《浙江学刊》2012,(2):5-11,2,225
在历史上,印刷术包括两大类,即雕版印刷和活字版印刷.这两种印刷术在发明的时间上有先后,在制作技术上有传承,在实际应用上有交叉和衔接.中国最先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后来经过几百年的应用和发展,又于北宋年间率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1991年维修宁夏贺兰县宏佛塔时出土的数量巨大的西夏文木雕版,使中国早期木雕版零星传世的局面得以改观,大大拓展了中国早期雕版印刷实物资料,显示出中国中世纪雕版印刷的丰富多彩的内涵和高度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印刷术,自始于隋代,盛于唐代的雕版印刷术之后,对人类文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时至北宋毕升将印刷术进行了革命性的改良,活字印刷术诞生了。伴随时代的快速进步,古法印刷术已经被现代科技所替代,这种古老、原始的印刷术,已经是难得一见了。阮同民的家族是从事印刷业的,他从小耳濡目染,对印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设计专业毕业的他,先后从事的工作都与印刷有关,稍有积蓄后,便慢慢开始收藏印刷机器,几吨重的大机器,在别人眼里就是废铁一堆,他却喜欢得爱不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白话文是两种在中国古代并存发展、互相竞争的书面语体系,其中文言文占据了数千年的主导地位,直到晚清的白话文运动后,其地位才被白话文所取代。符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被传播技术所决定,文言文与雕版印刷术相适应,白话文与机械活字印刷术相适应。雕版印刷术的有限的传播能力和技术支持了文言文占据数千年的正统地位,而晚清以来机械活字印刷术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它要求有广泛的读者、频繁更新的内容、广阔的市场与之相适应,借助白话文运动这样一种剧烈的、范围广泛的社会运动,机械活字印刷术获得了大批量生产所必需的读者群和市场,并取代了雕版印刷术的主导地位。相应地,白话文也取代了文言文。这种社会运动、传播技术、符号体系之间复杂的互动,我们还可以在欧洲宗教改革中找到另一个例子。了解这种在思想观念背后的传播媒介的物质力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白话文运动。  相似文献   

4.
王维是一个佛教徒,禅宗是中国人的佛教。佛教禅宗是王维走向山水自然的一个重要因素。他的山水田园诗,渗透了佛光禅影,主要表现在诗歌题材的选择;诗歌意境的审美倾向;以诗参禅的思想情趣;以及“顿悟”的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印度都是世界文明古国,两国艺术本来是独立发展的,各有其自己的特点。但自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艺术便逐渐吸收印度艺术的特色,并加以发展,形成了一种特殊风格的中国佛教艺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展放异彩。据中国史料记载,东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楚王刘英曾为“浮图”斋戒祭祀并供养佛教徒,得到汉明帝的褒奖。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朝派使臣蔡谙到大月氏邀请天竺“  相似文献   

6.
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传播,而文化的传播又是通过一定的媒体进行的。从口语传播到文字的出现,从印刷术到电讯传播(以广播、电视为主),每一次传播媒体的演进,都会对文化传播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正如大众传播学者施拉姆所说:“媒体一经出现,就参加了一切意义的重...  相似文献   

7.
三历史上斯里兰卡岛是印度佛教向南传播的第一站和中转地,曾对佛教的传播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二次大战后,斯里兰卡佛教徒在复兴佛教弘扬佛法的旗帜下,热衷于向世界传播和交流传教文化,努力扩大佛教的影响。1950年建立的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和1966年建立的世界佛  相似文献   

8.
元代来华印度僧人指空事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印度,自古以来一直有着密切的交往。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中印两国佛教徒之间的往来,尤为频繁,对彼此的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过去有的研究者认为:“宋仁宗以后,回教徒侵入印度,扫灭佛教,故自是以后,中国史书无复梵僧东来之记载,而中国亦无西  相似文献   

9.
<正> 在上古时代,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是各自独立发展的。约在十五世纪,中国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传入西方,英国哲学家培根(1561—1626)论述“印刷、火药和磁石”的作用说:“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见培根所著《新工具》,转引自《世界名人论中国文化》)这说明了中因的技术发明传到欧洲之后起了促进西方近代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十六世纪后期,即明代万历年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到中国传教,在宣传耶教的同时也介绍了西方古代的天文学、数学等科学知识,更向西方介绍了中国  相似文献   

10.
尼泊尔主要流行印度教和佛教。此外还有耆那教、藏传佛教(喇嘛教)、笨教、伊斯兰教、锡克教等。但后几种宗教在尼泊尔从未占过主导地位,其信徒也较少。目前,在尼泊尔全国人口中,印度教徒占89.5%、佛教徒占5.3%、伊斯兰教徒占2.6%、其他宗教信徒共占2.6%。印度教是主导性宗教,在尼泊尔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起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六)如果说,对于康有为,精神的觉悟,是以借考证伪经而否定封建思想的形式实现的;那么对于谭嗣同来说,他的精神觉醒却获得了一种更具有特色的形式——他是以一个理性的佛教徒,一个人世的修行者的矛盾形式,对于封建思想,走上了一条更彻底的异端道路。当从总体上纵观中国文化史和中国思想史时,研究者必定会注意到这样一个极其引人深思的现象,这就是自汉晋隋唐以后从西方印度传入中国勃然兴起的佛教。这一宗教在哲学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给中国传统固  相似文献   

12.
吴光正 《学术交流》2013,(2):144-146
近五年来,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大学、西藏民族学院、内蒙古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一批中青年学者共同编撰12卷25册《中国宗教文学史》。这是国内第一部叙述中国佛教徒、道教徒、基督教徒、伊斯兰教徒创作的文学的通史性著作,也是国内第一部兼顾汉语、蒙语、藏语、维吾尔语、傣语等多个语种的大中华宗教文学通史性著作。课题组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达成了如下共识:宗教文学史就是宗教徒创作的文学的历史,就是宗教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文学的历史。《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在文学史观上倡导三种理念:一是提倡文笔并举,二是倡导信行兼顾,三是倡导辨体研究。《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应该包含四个观照维度:一是教派史的体认,一是创作史的梳理,一是精神史的把握,一是诗学史的建构。围绕着《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课题组先后发表了系列笔谈,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总体构思和具体构想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3.
侯传文 《南亚研究》2003,(1):52-57,60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陀的形象存在于佛教徒的心目中 ,也广泛存在于佛教文学艺术作品中。本文主要探讨了这一形象的渊源、演变、内涵及人格与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松 《学术交流》2013,(2):151-155
近五年来,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大学、西藏民族学院、内蒙古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一批中青年学者共同编撰12卷25册《中国宗教文学史》。这是国内第一部叙述中国佛教徒、道教徒、基督教徒、伊斯兰教徒创作的文学的通史性著作,也是国内第一部兼顾汉语、蒙语、藏语、维吾尔语、傣语等多个语种的大中华宗教文学通史性著作。课题组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达成了如下共识:宗教文学史就是宗教徒创作的文学的历史,就是宗教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文学的历史。《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在文学史观上倡导三种理念:一是提倡文笔并举,二是倡导信行兼顾,三是倡导辨体研究。《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应该包含四个观照维度:一是教派史的体认,一是创作史的梳理,一是精神史的把握,一是诗学史的建构。围绕着《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课题组先后发表了系列笔谈,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总体构思和具体构想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这位新晋的、史上最年轻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以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底色顺应互联网时代大潮,向世人宣告佛教徒不避世、不落伍、敏感于时代和现代人的苦乐。大和尚与互联网+一个僧人、一个学者和一个互联网公司高管坐在一起可以谈论些什么?答案是:"佛教与互联网"。2015年10月25日在江苏无锡举行的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上,"佛教与互联网"是其中一场分论坛的主题,增加这场分论坛是学诚法师特别提出的要求。学诚法师是北京龙泉寺方丈,2015年4月当  相似文献   

16.
彭琦 《浙江学刊》2002,(5):93-97
帝王对宗教的态度 ,是政教关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历史上 ,南宋孝宗是个有名的尊崇佛教的皇帝 ,但对于宋孝宗如何尊崇佛教 ,较少有人作专门地、深入地分析研究 ,致使有关的认识停留在较浅的水平。本文试图通过对宋孝宗尊崇佛教的言论 ,通过他同佛教徒的交往 ,揭示宋孝宗的内心世界 ,揭示宋孝宗尊崇佛教的特征和实质 ,从一个侧面揭示宋代皇权同儒、释、道三教的关系及形成的格局 ,以推动宋代政教关系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9,(8):108-111
观念史研究下,"新中国"是一个想象出来的政治意义上的共同体,一种意识形态的建构。在抗美援朝运动中,中共由上至下推行文化统一与政治统一的进程,通过印刷术、普及教育和内政构造等多方面的强有力推行,上层统治最终促使包含多样性和差异性的文化趋于同质化。个人与国家签订契约,纳入到"生活政治"中,"新中国"现代国家意识诞生。  相似文献   

18.
徐博彦 《今日辽宁》2014,(10):48-49
提起发明,中国人往往首先会想到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出现,推动了中国古代在科技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加快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步伐。吉往今来,发明让生活发生了改变。在我们生活中,小发明与大创造无处不在,发明就在你我身边,发明家就在你我之间,他离我们很近、他很普通……李超,一名从现场抡大锤的普通钳工,成长为设备维护的技术大拿,一位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普通通工人出身的发明家,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冷轧厂4号线设备作业区作业长兼党支部副书记。  相似文献   

19.
七千年前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印章在战国时期传入中国,压盖印章的封泥则在造纸术发明五百余年后转变为纸张。石碑起于战国时期的秦国,贵族彰显孝廉之风使得刻写墓志铭的石碑盛于东汉。以后为了书同文和一统今古经文之争,东汉皇帝利用石碑刻写经文。唐代佛经的传入,动辄就要捺印成千上万次佛像的宗教习俗,促进了印章与石刻拓片技术的应用,终演变成印刷术。冯道的贡献在于儒家经文的勘定和考生读本的普及,而非雕版印刷的发明。  相似文献   

20.
专家系统,这些随着人工智能的研究而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程序,突然之间成了继遗传工程之后最热门的技术。研制这些程序,目的在于使计算机具有摹仿人类专家思考过程的能力,而某些新的软件却被吹捧得比专家更为出色。政府部门、大企业以及数十个新建公司的计划者相继拨出几亿美元去发展专家系统。那些把这项技术看成是广泛扩大计算机对社会影响的人们则把专家系统的出现比作印刷术或蒸汽机的发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