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阐述清代广东商人往日本长崎、神户、大阪、横浜等港市进行贸易,和在当地定居创业、建立商号以及地缘性组织“广东会所”的历史轨迹;分析广东商人在日本经商贸易的地位,指出广‘东商人是一支强劲的商人队伍,名曰广东帮,与三江帮(江苏、浙江)、福建帮(泉州、漳州、福州)商人齐名,并成为日本华侨社会的侨领之一,深受日本华侨华人的拥护和爱戴。  相似文献   

2.
史称“新感觉派”后起之秀的黑婴是唯一一位跻身于1930年代中国主流文坛的南洋华侨作家。这位生于荷印棉兰,长于广东梅县,深造于“魔都”上海的新一代南洋华侨,在“民国时态”浓郁的南洋氛围中登陆沪上文坛。在此跨文化的激烈碰撞与深度融合中,黑婴经由“乡愁”的激发与引领,讲述了新一代南洋华侨青年的苦难、迷惘以及艰难的蜕变。今天看来,这种包含着独特生命体验和丰富历史痛感的文化乡愁,正是南侨作家黑婴在“华文文学”和“海派文学”的脉络之外,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真正而独特的“新感觉”。  相似文献   

3.
从列宁到斯大林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从“直接过渡”到“迂回过渡” ,直至形成以高度集权为特征的苏联模式。苏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 ,对于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华侨”、“华人”可以说是具有普遍性的现代用法。本文对“华侨”、“华人”一词的缘起作了一番考证 ,对华侨、华人的概念与定义的不同解释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分析 ,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指出当今发生了从华侨到华人的话语变异。  相似文献   

5.
“华侨”、“华人”可以说是具有普遍性的现代用法。本文对“华侨”、“华人”一词的缘起作了一番考证 ,对华侨、华人的概念与定义的不同解释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分析 ,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指出当今发生了从华侨到华人的话语变异。  相似文献   

6.
我们曾经认为,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完成以后,我国仍处在过渡时期,并且把过渡时期的期限越拉越长,从"小过渡”理论演变为"中过渡”理论,而后又演变为"大过渡”的理论.这一认识的失误说明,我国已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不是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7.
1 92 7- 1 937年 ,海外华侨在广东投资的投资户数之众、投资金额之巨、投资行业之多和投资范围之广都堪称现代海外华侨在广东投资的黄金时代。文章分析了这一时期华侨在广东大投资的原因和条件 ,阐发了华侨大投资对广东经济早期现代化的作用 ,提出我们今天仍当从中寻得启示 ,找出规律性的因素 ,进一步做好吸引华侨、华人投资的工作 ,促进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8.
华侨华人喜不自胜 希腊华侨华人联合会名誉会长李白丁说.中共十六大是新世纪中国的盛事,将是中国发展新的里程碑。 旅英华人高技术商业协会会长张其军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继承,更是符合新时期形势的一种创造,对中国的革命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旅日华人学者、东洋学园大学教授朱建荣博士认为,十六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它如同十年前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样,将成为当前打破自我束缚、进一步解放思想的突破口。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对今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率先夺取政权并不违背历史辩证法;但是,由于过渡的起点发生了改变,因此,落后国家就不能简单照搬马克思的直接过渡理论,而必须寻找一条新的过渡道路。列宁所推行的新经济政策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的政策,即利用资本主义的政策,实质上是承认落后国家不具备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条件;但新经济政策不是对十月革命的否定。“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率先夺取政权与迂回过渡实际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统一的基础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政治思想史》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历程。其中最突出的创见表现在 :一是关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见解。该书认为 ,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早和急促完成 ,导致中国的社会生产力长期缓慢发展。二是关于封建思想对当代中国政治思想影响的分析。该书认为 ,建国后的政治思想家仍未摆脱“德治”和“人治”的传统思维模式 ,即使“左”的观念中也带有传统文化的深深烙印。  相似文献   

11.
境外生的管理是华侨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促进学生发展的管理理念下的境外学生的生活发展管理,就是使两类学生更好地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积极探索多元文化交融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加深境外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逐步形成华侨高等学府“和而不同、宽容为本”的校园精神。营造心理相容的校园气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海外华人无论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还是我国与华人所在国的国家关系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所必须要争取的一股友好力量。鉴于华人这一团体的自身特点,华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有其特殊性。即使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原则在华人思想政治工作中也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主要论述了华人思想政治工作的五个原则,即:实事求是原则、目标多层次原则、典型示范原则、物质利益原则、人性化原则。  相似文献   

13.
青田华侨在民国时期的经济活动和侨居地点有着非常独特的离散性质。不同于闽粤地区华侨以宗族作为强大纽带的集中性侨居和颇具规模的贸易体系,他们扎根于本土的青田石,携青田石雕的工艺品出洋,出国后继续从事石雕的贩卖,或转而销售其他小商品。这种贸易活动非常零散,但是绝对离散中也存在相对的集中,在“七七事变”后青田华侨主要集中于欧洲各国。本文以青田华侨在民国时期贸易活动的特点为中心,主要研究石雕等商品的简单贸易模式,以及在贸易过程中由出洋衍生的一系列偷渡行为和官方对偷渡的整治约束。  相似文献   

14.
张之洞督粤期间,采取过一系列积极的治粤方略,解决华侨海外受虐问题便是其中之一。张之洞认为华侨问题值得关注和重视,一方面,许多华侨具有爱国之心,每遇祖国有难,均慷慨捐资捐物;另一方面,侨民海外发展,既可一定程度缓解国内生存和就业的压力,又可帮助和支持国内经济的发展,改善和提高侨眷的生活水平。因此,当华侨在海外受到迫害时张之洞力主救助,并提出采取因地制宜的保护举措。张之洞对待华侨问题的积极态度和行为,不仅在当时使海外华侨的处境有所改善,而且至今仍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5.
韩华侨教及其现今的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陆过去对华侨的研究,重点是西方或东南亚一带,而对朝鲜半岛上的华侨研究却是空白。本文作者利用在韩讲学之余进行调查所得的材料,对现今韩华侨教面临的种种困惑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侨社应面对现实环境作一些相应的调整,为讲教重新定位,力争走出困境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福建沿海侨乡村级社区面临着共同的问题是人口外流、村庄集体经济薄弱,很大程度上依靠海外华侨捐助,村级社区治理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华侨回乡炫耀性消费,铺张浪费严重。如何引导海外移民参与村级社区建设,促进侨乡可持续发展,福州市亭江镇长安村给沿海侨乡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村级社区治理良好,已实现乡村生活城市化的发展目标,其原因是侨民集体观念强,通过村级非政府组织推动了村级社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华侨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是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权益保护法》有利于依法维护海外华侨参政议政的权利,而华侨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属于基本的政治权利。应在构建海外华侨选民信息库的基础上,划分若干海外选区,按华侨人口基数编制华侨人大代表和政协代表的名额,由驻外使馆的政法参赞负责对海外华侨代表候选人的身份进行确认及政审。改革并完善现行的华侨选举体制,符合中国的国家安全与利益。  相似文献   

18.
引进侨资始于晚清时期,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1895年8月光绪发布上谕正式出台了引进侨资的政策。在嗣后的十余年间,晚清逐步形成了引进侨资的原则、形式、办法及优惠政策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有缺陷,以至教训。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国家,基于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从立法角度,对归侨侨眷的权益加以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作为侨务法律体系的核心,较好地维护了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权益,但随着世情、国情、侨情形势的发展变化,该法的生存环境和实施效果遇到了挑战,以为侨服务为出发点,重新定位该法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华侨华人与侨乡的社会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文化模式的演进过程和结构设计。从历史和现实两重角度对华侨华人与侨乡的关系以及华侨华人的存在对侨乡社会的意义进行考察 ,可以看出华侨华人的作用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侨乡社会转型期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华侨华人与侨乡社会的关系会呈现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