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日本与朝鲜间关系的发展不仅是两国出于各自利益的主观意愿,更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态度和利益。朝鲜半岛重要的地理位置不仅使其在历史上成为各大国互相争夺的焦点,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重要战略工具。特别是在冷战结束后,美国更加重视朝鲜半岛在美国东北亚地区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此,美国以朝核问题为切入点,制造地区紧张气氛以维持和加强日韩对美国的军事、安全需要,同时将日朝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纳入自己的地区战略和掌控之中,以维持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遏制中国。可以说,日朝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态度和利益,也因而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朝鲜半岛是冷战的焦点地区之一。两极格局瓦解后,冷战阴影在朝鲜半岛仍然挥之不去。两极格局瓦解后的朝鲜半岛冷战现象更多地具有不对称性和不平衡性,体现了美国东北亚外交的主导性。美国继续并强化在朝鲜半岛的冷战外交是美国东北亚战略利益的需要。当代关朝关系发展体现了冷战在亚洲结束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朝鲜半岛是北太平洋最有战略价值的地区之一,美国在该地区拥有地缘政治利益,同时,朝鲜半岛介于中、俄、日三大国之间,由于朝鲜半岛所显现出的独特地缘政治属性,便成为东北亚国际政治斗争的焦点.从地缘价值取向因素来看朝鲜半岛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国争夺战略生存空间的"冷战"因素,意识形态因素,大国因素和国家安全战略需要等.  相似文献   

4.
东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大国利益纵横交织,形势纷繁复杂,热点问题频发的一个区域.冷战结束以后,东北亚地区战略位置凸显,合作机制缺乏.作为东北亚地区的主要大国,中国国家核心利益与东北亚地区局势密切相关.冷战后东北亚地区由于受历史原因、战争遗留问题和领土争端、大国关系交织博弈等因素的影响,安全局势错综复杂,充满变数.目前,解决朝核危机是当前东北亚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构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是解决东北亚安全问题的努力方向,而中国应在东北亚区域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重塑区域国际关系,进而促进东北亚地区安全局势朝着更加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以来,东北亚地区一直是国际政治的聚焦点之一:中国持续快速发展、俄罗斯政权平稳运行、朝鲜半岛局势扑朔迷离、日本经济腾飞后向政治大国努力等,各国社会的变化使东北亚局势越来越复杂.东北亚未来走向不但会影响亚洲,也势必会影响全球.认识东北亚,了解东北亚,对现在以及将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金正一教授等著的《冷战结束前后东北亚区域社会转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一书,以各个国家冷战结束前后的社会现代化进程为脉络,以各国政治转型和经济转型为视角,通过纵向历史性的回顾与概括、横向相似性的诠释与比较,为我们了解、把握东北亚地区社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野;它不仅是一本让人们很好地了解东北亚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的教科书,也是我们洞察东北亚未来发展趋势的有益参考书. 《冷战结束前后东北亚区域社会转型》一书把中、俄、朝、韩、日五国冷战结束前后的社会发展分别设置章节集中进行论述,从社会发展的政治和经济视角进行切入,注重分析各国社会发展所采取路径的国际、国内环境条件,以各国政治转型、经济转型历程为内容,论证了各自路径选择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了摆脱越南战争的泥潭以及由此带来的与苏联对抗中处于下风的不利局面,开始全球性战略收缩。在东北亚地区,美国抛出了旨在减轻美国对日、韩战略负担的交叉承认方案,其核心是谋求在朝鲜半岛制造南北朝鲜被由美日韩构成的"南三角"和由中朝苏组成的"北三角"分别承认的局面。交叉承认的本质是在冷战时代背景下的国家集团间外交。依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各当事国对朝韩两国态度的变化,交叉承认问题的变迁分为南北三角对峙、"北三角"分化和后交叉承认三个时期。交叉承认未能实现其初衷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及其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利益。目前,随着朝核问题由于美国和朝鲜在朝鲜先弃核还是美国先同朝鲜实现关系正常化这一问题上僵持不下,重提交叉承认以促使美国承认朝鲜、给予朝鲜安全感未尝不是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一个选项。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单边东北亚战略、日本国内的危险倾向和朝鲜半岛问题的复杂性是影响东北亚多边安全体制建立的三大因素 ,其中的核心障碍在美国。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 ,才能实现东北亚地区有保障的真正持久和平。  相似文献   

8.
朝核危机的根源是冷战:即一方(朝鲜)要走出冷战,另一方(美国)则以冷战作为“紧箍咒”来控制朝鲜半岛,主导东北亚局势;朝核危机的实质是朝鲜希望彻底解除朝鲜的安全困境,美国要称霸世界,掌握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安全的主动权。朝核六方会谈留下诸多启示:对话与合作是解决国际热点问题的有效途径;集体行动是制衡霸权的有力武器;建立东北亚安全机制,才能走出安全困境;美国在东北亚安全机制的建设中将起主导作用;六方会谈透现中国对安全环境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黄凤志  刘勃然 《国际论坛》2013,(2):28-34,80
美韩同盟缘起于朝鲜战争,维系在冷战环境中,是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东北亚安全困境的症结之一。21世纪初美国出于护持其东北亚地区主导地位和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需要,采取了同步强化美日、美韩同盟的政策。近年中国东南海疆困局与美国重返亚太的重合性令人疑虑美国正在推行新的遏制中国崛起政策。2010年3月以来朝鲜半岛事态的发展具有超越韩朝争端剑指中国的特点,令中国周边外交与安全开始步入困局。美韩同盟强化是美国在东亚为遏制中国崛起谋篇布局的组成部分,韩美日同盟发展的东北亚小北约走向对中国东亚地缘安全利益产生巨大影响。如何应对美韩同盟强化所带来的东亚地缘安全挑战,护持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安全利益,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0.
美韩同盟缘起于朝鲜战争,维系在冷战环境中,是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东北亚安全困境的症结之一。21世纪初美国出于护持其东北亚地区主导地位和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需要,采取了同步强化美日、美韩同盟的政策。近年中国东南海疆困局与美国重返亚太的重合性令人疑虑美国正在推行新的遏制中国崛起政策。2010年3月以来朝鲜半岛事态的发展具有超越韩朝争端剑指中国的特点,令中国周边外交与安全开始步入困局。美韩同盟强化是美国在东亚为遏制中国崛起谋篇布局的组成部分,韩美日同盟发展的东北亚小北约走向对中国东亚地缘安全利益产生巨大影响。如何应对美韩同盟强化所带来的东亚地缘安全挑战,护持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安全利益,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三个世界”战略理论是依据国际形势和世界基本矛盾的重大变化而划分的,其主要内容是:美国和苏联是第一世界,实行霸权主义,是世界人民的主要敌人;广大亚非拉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是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主力军;第二世界是处于美苏2个超级大国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可以联合的力量。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理论,为中国外交开拓了广阔的国际空间,为世界各国人民反对霸权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世界和平与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亚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走出了一条特点显著的发展之路,创造过“东亚奇迹”,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也暴露了引人注目的缺陷。分析东亚经济发展战略的特征,总结经验教训,对发展中国家制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为了实现变东北为"大东亚粮谷兵站基地"的目的,便强制粮谷购销,即推行所谓全方位的"粮谷出荷"政策,变本加厉地搜刮粮食,给东北人民尤其是延边地区水稻产业的主导者———朝鲜族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4.
中亚东干文学的研究价值是多方面的,论文从独特的东干拼音文字、以中国西北方言为基础的东干语言、将中华文化与俄罗斯文化、伊斯兰文化融为一体的东干文化、民俗色彩、美学风格、作家文化身份等层面,论述了世界华语文学中东干文学独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台湾因素对中、美、日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的结束,意味着以美苏对峙为基轴的两极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世界进入多极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因素成为中美、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将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日本传统的亚洲观始终处于"脱亚”或"归亚”双重的困惑之中.随着冷战的终结,它开始向现实的"亲美入亚”战略转换.现实主义的势力均衡论是日美安全保障重新定义的依据;自由的制度论是建立日美经济同盟,实现日美自由贸易协定的框架;亚洲外交中心构图体现了日本充当亚洲盟主的企图."亲美入亚”战略转换,来自日本国内的支持力是保守、革新两党价值目标的趋同.经济主义是这一趋同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美一直对其全球军事战略进行缓慢调整."9.11"恐怖袭击加速了美全球军事战略调整的步伐,促使美开始了冷战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军事战略调整.美将亚太地区作为此次军事战略调整的重点,将对亚太安全形势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对中国这个亚太地区大国来说,如何应对亚太新的安全形势,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提高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地位,是中国战略决策者面临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美国对华政策正处于形成过程中。美国的对华政策存在着通过谈判在外交上承认新中国的可能性。在美苏冷战的两极世界格局下 ,美国为了加强其在全球遏制苏联的力量 ,在中苏之间实施“楔子战略” ,决定改变对华政策 ,即由二战后的“介入政策”转为“脱身政策” ,脱身国民党政权 ,撒手台湾 ,承认新中国。朝鲜战争爆发后 ,美国人认为苏联已开始在全球扩张共产主义 ,在目前情况下 ,中苏的分裂已失去现实基础 ,台湾也不能被中共控制 ,于是 ,美国对华政策走进了死胡同。  相似文献   

19.
中印边界冲突爆发时期,美国一改之前的亲巴政策,态度明显向印度倾斜,对其提供大规模的经济军事援助,企图改变印度的外交政策,实现"以印制华",并实现印巴和解,从而团结起来共同承担冷战的责任。但美国的构想与其努力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印度不仅没有放弃其固守的中立主义外交政策而与美国建立长期的安全关系,反而向苏联靠拢,"以印制华"战略不攻自破。特别是美国的盟国巴基斯坦向其冷战对手中国靠拢,标志着美国南亚安全政策的彻底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