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汉语学界对动词重叠的形式、语法意义、动词重叠使用条件、专书动词重叠研究、方言动词重叠研究等方面成绩斐然.但尚存在关于动词重叠所包括的形式、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动词重叠能否带补语与动态助词等几个争议较大的问题,需要重点做好穷尽调查各类动词重叠格式在代表性文献中的使用情况;重视近代汉语内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方言的比较,重视与现代汉语方言相结合:对动词重叠嬗变的原因、方向予以解释;与其他词类的重叠研究相结合,考察各类重叠之间的关系,从中概括出词类重叠发展的一般规律,把重叠研究上升到新的理论高度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重叠是汉语的一大特色。汉语方言中存在丰富多彩的动词重叠形式,动词单纯重叠式就有两叠至五叠不等。形式上不同的动词重叠式在基本语法意义上却高度一致,都是表持续。对汉语方言动词重叠语法意义的考察,能为共同语中一直存在争议的VV式动词重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研究背景。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不能重叠的动词的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引言 重叠是汉语动词的一个重要语法特征,这是语法学者们普遍认同的。但是对于能重叠动词的数量却一直没有一个精确的说法,对于不能重叠的动词也较少从语义上和语法上作深入地探讨。本文通过对大量语言事实的考察,得出一个较能反映现代汉语实际情况的能重叠动词比率,并力求从语义上和语法上对不能重叠的动词加以探讨,从而对动词重叠这一语法现象得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固始方言与普通话在重叠构形有所不同的形容词、动词和量词的重叠形式;重点讨论了动词每种重叠构形的语法意义;还讨论了固始方言和普通话即使在某些构形上相同,但语法意义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
与语音的研究相比,我国藏缅语族语言语法和词汇的研究,不论就研究范围还是就研究深度上看,都有一定的距离。但近十年来,尤其是语法研究有了明显的进展。本文重点介绍动词、句法和语法体系方面的研究成果,兼及词汇的研究情况。 一、动词研究 藏缅语族多数语言的基本语序为主——宾——谓型,有较丰富的形态变化,动词在语法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关于动词的研究成果比较多。近十年来,学者们主要就动词的态、趋向、人称范畴以及动词的屈折形态问题进行了较多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赵树理小说动词重叠式考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树理小说动词重叠式考察分析●李敬国现代汉语动词常常可以重叠使用,这是一种重要的语法现象。长期以来,有不少语法学者撰文对这一现象进行讨论分析,但是,至今在学术界还有许多认识上的分歧:动词重叠式包括哪些形式?动词重叠式是动词的变形形态还是动量组合?动词...  相似文献   

7.
言语行为动词重叠结构是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共有现象,迄今为止,人们对重叠结构有过一些讨论,但针对言语行为动词重叠现象的研究还很少见。从语体、语法结构、语义、认知等角度,审视英汉言语行为动词的重叠结构并展开分析,以证实实际上英汉言语行为动词的重叠结构并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中的动词重叠及相关句式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瓶梅》中的动词重叠及相关句式考察张鸿魁按照习惯的说法,动词有“态”的区别是汉语语法的特点。其中短时态是近代汉语才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形式在现代汉语里表现为所谓动词重叠,本文记作DD,相应的已然形式是D了D,研究者多认为DD是由D─D发展来的。《金瓶...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俄语界对动词语法范畴研究的一些传统观点和最新成果,简要论述和归纳俄语动词语法范畴的意义实质及其相互关系,列举了动词语法形式的转义用法。  相似文献   

10.
根据后A读轻声还是读原调,单音节动词重叠式AA可以分为AAq(后A读轻声,下同)和AAy(后A读原调,下同),AAq表示动量小、时量短,可以带宾语,具有动词的功能,已有定论。文章列举AAy式用例并论证它具有状态形容词功能,以期对单音节动词重叠的功能有所补充,也可以体现语音形式对语法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谨香 《云梦学刊》2002,23(4):119-120
俄语中简单动词谓语的繁化形式是非母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语法点之一。因此,俄语研究和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动词+动词、动词+名词、动词+副词、语气词+动词等几种类型的简单动词谓语的繁化形式。  相似文献   

12.
上古汉语连词用于连动式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从《尚书》到《左传》到《史记》,连词数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连动式中连词的使用频率则经历了从少到多再到少的过程。连词在上古连动式有语法、语用和语义三个方面的功用,其使用频率的变化则存在连动式语法化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再说”的演化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正中  王立杰 《云梦学刊》2011,32(2):132-134
"再说"最早出现在六朝,作动词短语;宋元时期作短语的用法逐渐增多,明清时期普遍运用。"再说"作动词最早出现在明代,到清代运用得比较普遍;作为连词,在清代时才出现。短语"再说"可以出现在句末和句首,句末"再说"逐渐演化出动词用法;句首"再说"逐渐演化出连词用法。"再说"的词汇化伴随着语法化,虚化是"再说"由短语演变成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中国古诗特有的现象即名词句的存在,发现对偶在古诗的句子中起着动词的平衡作用,这样动词的地位便削弱了。名词得以摆脱动词以致动词彻底消失的现象也就出现了,这是形成名词句的直接原因。通常认为,古诗的形式如对偶是对诗歌的束缚,实际上,对偶增大了古诗运用语言的自由度,解放了诗歌语言。  相似文献   

15.
"放置"义动词从上古发展到近代经历了一个新旧词更替的过程。"置"是上古至中古时期"放置"义的主导词。到了近代汉语时期,"放"在搭配对象、义域上不断扩大,逐渐取代了"置"成为"放置"义的主导词,沿用至今。现代汉语方言的"放置"义动词比通语中要丰富,既有承传词,又有创新词。各方言中使用的"放置"义动词反映了不同的历史层次。  相似文献   

16.
及物动词作为动词的一种次分类,其内部并不是同质的,因为有些及物句能转换成被动句,有些则不能。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可利用被动式作为一种测试手段来判断及物动词的及物性问题。在参照原型及物结构与非原型及物结构的观点及观察语料的基础上,首先把及物动词按能否进入被动句式分成两类,然后再根据能否单独出现在被动句式把出现在被动句式的动词分成两类。这样,及物动词就可以按照它们的及物性被分成三个次类,以此建立汉语及物动词的及物性阶层。  相似文献   

17.
动词是汉语最重要的词类之一,它是句法结构的核心,也是语义结构的核心,因此,儿童动词的发展对儿童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运用分类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纵向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说汉语儿童冬冬(ZHZ)1岁零4个月至1岁零11个月的动词习得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真实的语料数据在习得种类、习得顺序、及动词结构使用等多个层面考察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动作动词是最早出现及数量最多的动词;心理动词中,描述认知行为的动词比情感动词更早被习得;使令动词在儿童2岁之前没有出现;动词词序出现零论元现象。  相似文献   

18.
文章试图从转换生成语法的轻动词概念对及物性系统的过程类型、参与者角色界定以及过程类型的语义和论元结构的匹配进行分析,以期使及物性系统的分类更为合理,形式化更为精细。基于轻动词的分析框架,我们认为:(1)所有小句都是及物性的,但每一过程的及物性有程度的差别;(2)及物性系统各过程类型都是形式-意义的结合体。(3)及物性是小句的,而非动词的;(4)对过程类型的形式描述将有助于计算机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从语言类型学视角看,英语和汉语在句法上分别是偏重形合和意合的语言。受时间一维性原则的制约,在一个英语句子中,在某一时间位置如果有多个动词表达相关动作(同时发生或先后发生),就只有一个动词(并列动词除外)具有时体等与时间信息有关的句法特征,其他动词则通过名词化或非限定形式来消除与时间信息相关的句法特征;汉语的动词在句法上也受时间一维性的制约。研究发现英汉语中的限定动词与非限定动词的对立在本质上相同,在句法表现上不同。此外,对比分析了英语动词名词化过程的连续统和汉语名动词的相似点,更好地揭示英语-ing分词、动名词和动词派生名词的本质和汉语名动词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戚晓杰 《云梦学刊》2007,28(2):140-143
《金瓶梅词话》“比”字句分X比Y式、X比YW式两种类型。X比Y式的否定式远远多于肯定式。这说明其动词“比”是一个处于虚化过程中的成分;X比YW式包括差比句、异比句、疑比句、等比句四种类别,等比句几近枯萎,其“比”仍带有一定的动词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