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党和国家提出的伟大治国方略。破除落后的法律思想 ,培养公民的现代法律意识 ,树立现代法治观念 ,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南都学坛》2016,(2):85-92
在观念层面上,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确立和拓展,实际上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法治观念生成累积的结果,是一种观念的社会化过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对法治的认知经历了由革命法制到要人治不要法治、由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由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几个阶段的演变,这一过程既反映了人们对法治认知发展的辩证法,也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真理的光辉品质。  相似文献   

3.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的十五大,我国逐步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要实现依法治国的方略,必须增强法治意识,更新法治观念,树立法律至上的意识、积极的守法意识、正确的权利与权力关系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信用观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然而 ,在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 ,它却呈现出某种危机状态。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信用危机问题 ,除了道德的调节外 ,更为重要的还应当建构维护信用的制度体系 :规制个人资信状况、健全市场竞争的法律制度、健全权力制约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公民法治观念淡薄的成因与法治观念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以来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我们的治国方略和我国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实行法治 ,建立法治国家 ,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重任。然而 ,在推进法治的过程中 ,自然会遇到许多问题和阻力 ,其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由于公民法治观念的淡薄 ,难以对法治的有效运行提供有力的思想、行动支撑 ,极大地制约了法治目标的实现。为此 ,本文在对公民法治观念淡薄的成因进行历史与现实的探究与反思的同时 ,并将面对现实 ,就如何培育公民法治观念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之一是法律观念的现代化。其中法律至上是法治化的观念基础 ,它包含了法律应该成为权力的控制器 ,成为解决社会冲突的首要渠道的内容。而这种观念的确立又必须依赖于司法行政机关的守法 ,民众权利意识的复苏和国家坚持不懈的普法教育等条件的具备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是法居于统治地位的治国方略 ,司法公正是化解社会纷争的最后屏障。依法治国与司法公正具有一定的辩证关系 ,依法治国体现和保证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则是依法治国的价值目标。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是司法公正由理想变为现实的过程 ,是法治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从分析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大学生现状出发,论述了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必须强化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其法制观念,阐明了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现代法制观念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培养法制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方略。法治与民主不可分割,但它并不等于具有工具主义特质的法制。但囿于我国的国情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民主革命反封建的缺失;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失误;商品经济的薄弱以及文化教育的落后等等。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不可盲目乐观。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立了一个渐次完备的法律体系,在立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但在执法、司法实践中,中国法制建设还面临着巨大的难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吏治腐败等现象较普遍的存在着。在此情况下,部分人对中国的现代化法治进程失去了信心,甚至认为中国不可能从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对此观点,笔者并不认同,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对一些基本概念的分析,来论证在中国具有建立法治社会的可能性,同时提出一些在法治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目的是希望重建人们对在中国建立法治社会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以普及法律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已不适合时代需要,现代法律教育应以培养人们的法治观念为重点;培养法治观念的核心问题是对法律的信仰,最大障碍是人治观念的影响。确立法治观念必须破除人治观念,破除人治观念的有效手段是建立时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12.
实现党的十五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 ,必须从现在起高度重视全民法治观念建设 ,强化人民主权观念、依法行使国家权力观念、领导干部带头知法、守法观念、执法部门应成为依法办事 ,追求正义的表率观念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尊重个人自由观念、尊重个人财产观念、绝对义务观念、重视程序观念、法德结合 ,德为基础等十大观念。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集中表现形式和有力保障 ,宪法的实施、完善和发展 ,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首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虽然历经重重的坎坷与曲折,但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始终是我国50年政治发展的主旋律。值此跨世纪之际,为了积极、稳步地推进新世纪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本文就其50年的发展历程,主要经验教训和未来发展方向展望等作初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法治环境是法治在一国得以实现的社会条件的总和。政治的民主化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经济的市场化是实现依法治国的经济基础;理性文化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权利观念是当前村民法治观念培育的核心,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弊端,现行法律规范与法律制度的不合理性,以及当前农村生产方式的分散性特征成为村民权利观念培育的障碍。因此,要通过加快农村生产方式变革,完善法律制度,进行法治宣传,加强法律实施监督等途径创造培育村民权利观念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涵义,论证了实现依法治国需要具备的经济,政治与文化前提,并对依法治国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文章系统地提出了有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依法治国的理论根据、法治国家的主要标准与建设法治国家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19.
十五大以来我国政治现代化在法治建设、机构改革、廉政建设、民主制度等领域取得新进展。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试行的“三轮两票制”民主选举镇长的改革探索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创举。这一个案孕育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20.
通过阐述"和谐文化"与"人的观念现代化"的内涵,指出了两者的重要关系,并说明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以共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伟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