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最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张广志教授新著的《中国古史分期讨论的回顾与反思》一书,这是一部对中国史学“五朵金花”的首花———中国古史分期问题进行全面、深刻的回顾、剖析和反思的成功力作。稍微接触中国史学的人都知道,解放以来,在中国史学界一直存在着一个“中国古史分期”问题。这是一个关于中国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在什么时间断限的问题。1 930年,郭沫若出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论证古代中国与古希腊、古罗马一样,都经历过奴隶社会发展阶段,中国历史于五种社会生产方式并不悖违。此书一出版,即获许多人的赞同,也遭到一些…  相似文献   

2.
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原本是在肯定中国按五种生产方式经历奴隶社会的基础上进行的古史分期讨论,竟然走向自己的反面,倒给中国无奴隶社会说提供了广泛传播的机会。然而这却是无法否认的事实。目前学术界,首先是在中国史学界,已不是个别人,而是有相当一批人从各个角度谈论中国未曾经历过奴隶社会的问题。他们中有五、六十年代就曾参加古史分期讨论的老一辈史学家,更包括一批思想敏锐、富有独立思考精神的中青年史学工作者。长期以来进行的古史分期讨论,  相似文献   

3.
我所谈的限於先秦史部分。编写先秦史最困难的地方,是古史分期的问题,到现在史学界还没有统一的意见。尚钺同志主编的中国历史纲要对古史分期问题,采取了审慎的态度,在“编者的话”中,曾说明自己编写的态度,是: “关於古代史分期问题,由於我们知识范围的限制,找不出充分说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确实材料,尤其是缺乏表现分期问题的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及其变化的确实材料,所以我们不能轻从一般的说法;又不敢作盖然性或臆测式的判断。因此,我们仅只提供出史学界一般认为合於客观实际的材料,作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的产生和发  相似文献   

4.
稍微接触中国史学的人都知道,多少年来,在中国史学界存在着一个“中国古史分期”问题。所谓“古史分期”,是指中国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在什么地方断限的问题。古史分期的讨论,尽管意见纷呈,各持一词,互不相让,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论者们在讨论问题时,都承认中国历史上曾经历过奴隶社会,其前提是相同的。其所争者,惟“分期”而已。 这个问题的讨论,是由郭沫若先生首先揭幕的。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郭沫若被迫流亡日本。在那里,他开展了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研究。1930年作者将其研究成果编成《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出版。此书试图论证古代中国与古希腊罗马一样,都经历过奴隶社会发展阶段,中国历史于五种社会生产方式并不悖违。具体的历史划分是:殷代是原始氏族社会末期,是中国历史的开幕时期。西周是奴隶社会,周室东迁进入封建时代。  相似文献   

5.
<正>20世纪30年代学术界曾讨论中国社会性质和古史分期等问题,争论是否存在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社会是否存在奴隶制、封建制的特征和分期、中国社会是否进入资本主义等问题。这些讨论试图套用欧洲模式来解释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问题,由此造成近百年来多种观点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财富是权力的目的,权力是财富的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6.
罗香林有一篇少为人知的旧文,检讨了<古史辨>的学理基础.对该文进行简略的考察分析,可以看出"古史辨"学人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一些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的演变.也可见中国史学界在思考一些史学的基本问题上,已达到相当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文史哲》1956,(8)
有关中国古史分期问题,多少年来没能有一个大家同意的说法,近四五年虽又展开讨论,然而距离结论的时期尚远,有待於我们热烈地展开讨论和研究。这个问题之没有及早解决,绝不是古史学者的有心立异,也不是由於“文人相轻”,而是中国古史问题本身的确存在着复杂问题。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地大人多,长时期地各民族共处,这就使  相似文献   

8.
古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关於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尤其是关於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的研究,有?滞不前的现象。有的同志说:“关於中国古史分期的文章,材料重复,论点片面,进展的情况是不理想的”。引用材料上的重复,是我们反有深入发掘,只好就大家全知道的材料,反复使用,不能在“无字”虚作文章。关於论点片面的问题,因为我们对於某些古代史实,只是注意到一些现效,还不能掌握问题的本质的结果。因此我们在古史研究中水平还不高,好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甚而没有被注意到,比如: (1)中国古代社会的重复性问题。我们不能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延安学者争鸣古史分期是先前中国社会史论战中关于中国历史分期问题的深入,既体现了论战学者个人的治学风格,也凸显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绝不是纯粹的"政治史学",其学术意义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史分期新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古史分期问题,是长期困扰史学界的一个大问题,从二十年代到现在,讨论已经进行了六十年。六十年来,研究成果虽然显著,但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分期思想越来越乱,分期观点也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成文的看法已不下十种:西周初年封建说(范文澜),周宣王“不藉千亩”封建说(李亚农),春秋(东周)封建说(唐兰),鲁“三分公室”封建说(薛其晖),战国公元前481年封建说(杨宽),战图公元前475年封建说(郭沫若),“商鞅变法”封建说(田昌五),秦统一封建说(金景芳),汉武帝“罢黜百家”封建说(赵锡元),东汉光武“释奴诏”封建说(郑昌淦),魏晋之际封建说(何兹全)等。笔者认为,以上各家无论从分期理论、分期方法乃至最后分期观点,均欠科学。本文试图对此谈点新看法。  相似文献   

11.
杨东晨 《云梦学刊》2011,32(2):55-63
从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史学发展到近代中国史学,世代史学家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做出了重大贡献。讨论"封建"与"封建社会"学术问题,应坚持马列主义史学理论和方法,正确对待传统与近现代史学及世代史学家,在继承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学。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史研究复兴,后现代思潮开始影响西方史学研究,并在同一时期传入中国,在经历一段时期的沉寂后,至90年代逐渐为学界所瞩目。中国社会史学界在自己的学术演进脉络中,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史研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表现在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勃兴、社会文化史研究的转向与"新社会史"的出现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各自取得了重要成就,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中国社会史研究正处在分化与整合之际,后现代思潮的影响提供了一种使中国社会史走向独立和成熟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论魏晋隋唐间的少数民族史学(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林东 《河北学刊》2008,28(3):67-78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发展的第一个高潮。《隋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的有关著录反映了这一高潮的基本面貌。这个时期成书的各朝正史中的民族史专篇,发展了司马迁、班固撰写民族史专篇的优良传统。《华阳国志》和《蛮书》记述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历史;《十六国春秋》和《晋书.载记》则记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魏书》和《周书》因其自身的特点而具有少数民族史的性质;《通典.边防典》本质上是一部古代少数民族史。以上这些,反映了这个时期少数民族史撰述的盛况。  相似文献   

14.
论魏晋隋唐间的少数民族史学(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发展的第一个高潮.<隋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的有关著录反映了这一高潮的基本面貌.这个时期成书的各朝正史中的民族史专篇,发展了司马迁、班固撰写民族史专篇的优良传统.<华阳国志>和<蛮书>记述了西南少教民族的历史;<十六国春秋>和<晋书·载记>则记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魏书>和<周书>因其自身的特点而具有少数民族史的性质;<通典·边防典>本质上是一部古代少数民族史.以上这些,反映了这个时期少数民族史撰述的盛况.  相似文献   

15.
钱茂伟 《学术月刊》2012,(1):127-131,135
乔治忠认为,中国史学史学科体系的建设具有不同的构成层次,界定其学术任务和研究内容,展现学科性质的板块式逻辑结构,明晰学术研究的切入点,是独立学科地位能够成立的基础;探研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主导线索,划分中国史学的发展阶段,是在深入研究条件下的整体性把握。罗炳良认为,中国史学史的学科体系渐臻成熟,中国史学史研究也应当拓宽学术领域,促进史学史的内涵和体系不断深入和完善;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关重要的是加强史学思潮和史学批评范畴两个领域的研究。钱茂伟认为,需要用新的视角来研究史学史,一是用史学范型观照传统史学的发展历程,二是用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观照史学的发展历程;特别要重视研究民间史学,注重小历史的书写研究。朱政惠认为,中国史学史研究要放到国际中国史学史、东西方史学研究和交流的大环境中考察,从历史的纵向考察和横向的比较中探寻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乔治忠 《学术月刊》2012,(1):118-122,135
乔治忠认为,中国史学史学科体系的建设具有不同的构成层次,界定其学术任务和研究内容,展现学科性质的板块式逻辑结构,明晰学术研究的切入点,是独立学科地位能够成立的基础;探研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主导线索,划分中国史学的发展阶段,是在深入研究条件下的整体性把握。罗炳良认为,中国史学史的学科体系渐臻成熟,中国史学史研究也应当拓宽学术领域,促进史学史的内涵和体系不断深入和完善;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关重要的是加强史学思潮和史学批评范畴两个领域的研究。钱茂伟认为,需要用新的视角来研究史学史,一是用史学范型观照传统史学的发展历程,二是用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观照史学的发展历程;特别要重视研究民间史学,注重小历史的书写研究。朱政惠认为,中国史学史研究要放到国际中国史学史、东西方史学研究和交流的大环境中考察,从历史的纵向考察和横向的比较中探寻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罗炳良 《学术月刊》2012,(1):123-126,135
乔治忠认为,中国史学史学科体系的建设具有不同的构成层次,界定其学术任务和研究内容,展现学科性质的板块式逻辑结构,明晰学术研究的切入点,是独立学科地位能够成立的基础;探研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主导线索,划分中国史学的发展阶段,是在深入研究条件下的整体性把握。罗炳良认为,中国史学史的学科体系渐臻成熟,中国史学史研究也应当拓宽学术领域,促进史学史的内涵和体系不断深入和完善;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关重要的是加强史学思潮和史学批评范畴两个领域的研究。钱茂伟认为,需要用新的视角来研究史学史,一是用史学范型观照传统史学的发展历程,二是用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观照史学的发展历程;特别要重视研究民间史学,注重小历史的书写研究。朱政惠认为,中国史学史研究要放到国际中国史学史、东西方史学研究和交流的大环境中考察,从历史的纵向考察和横向的比较中探寻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朱政惠 《学术月刊》2012,(1):131-135
乔治忠认为,中国史学史学科体系的建设具有不同的构成层次,界定其学术任务和研究内容,展现学科性质的板块式逻辑结构,明晰学术研究的切入点,是独立学科地位能够成立的基础;探研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主导线索,划分中国史学的发展阶段,是在深入研究条件下的整体性把握。罗炳良认为,中国史学史的学科体系渐臻成熟,中国史学史研究也应当拓宽学术领域,促进史学史的内涵和体系不断深入和完善;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关重要的是加强史学思潮和史学批评范畴两个领域的研究。钱茂伟认为,需要用新的视角来研究史学史,一是用史学范型观照传统史学的发展历程,二是用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观照史学的发展历程;特别要重视研究民间史学,注重小历史的书写研究。朱政惠认为,中国史学史研究要放到国际中国史学史、东西方史学研究和交流的大环境中考察,从历史的纵向考察和横向的比较中探寻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李建先生《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研究相关问题探析》一文高屋建瓴,议论周密,对推进中国古代历史教育 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其中某些论述似乎意有未尽,因就所论略加引中和补充,提出"大历史教育"概念,包括狭 义的历史教育和史学教育两个方面。古代历史教育研究应该围绕此两大主题展开。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史学界争论颇多目前仍在探索的问题。以现代化为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不仅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本质和主题,能够比较全面、深刻地反映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而且史学界也早有此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