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右倾保守思想与革命先进思想互相对立。这是人民内部思想领域内先进与落后的矛盾,这一思想矛盾影响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切工作。先进思想可以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潜在力量高度地发挥起来,从而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速度。与先进思想对立的保守思想,不能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潜在力量,甘居中游,因此必然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这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精神背道而驰的。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的,在全国人民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  相似文献   

2.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从事这一活动的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则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也是千百万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伟大事业.列宁曾明确指出:“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①纵观本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所呈现的各种新气象,如从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到兴办经济特区等,无一不是发自基层.发自群众.正如邓小平所说的那样:“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②只有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事业方能如日中天.深入领会邓小平关于依靠人民群众治理国家和建设国家的理论,对于积极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人民群众的事业。我们要胜利完成九十年代的繁重任务,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要我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奋发图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一定会无往而不胜!”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共产党人,是以共产主义的实现为自己的最  相似文献   

4.
我们从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这两个高度文明的建设,没有人民群众积极性的充分发挥,都是难于实现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航向已经拨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任务和方针已经确立,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正在走向新的高涨。在这个时候,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人的积极性问题作一番考察,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大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当前加快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更具有它的特殊重要性。 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需要深入宣传贯彻到人民群众中去。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正从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这是党领导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进行的又一次伟大革命。这场革命与战争年  相似文献   

6.
刘淑霞 《中文信息》2022,(3):275-277
我们国家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乡土文化,因此,坚持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在管理工作中引进了西方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并进行了广泛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怎样科学地运用激励理论,更好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一、激励是调动人积极性的重要手段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只有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高效益的建设。因此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内在的潜力是搞活企、事业的中心环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当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在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亿万群众的伟大事业,需要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共同建设.天津市和平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之所以能够做到深入持久,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它深深植根于广大群众的实践之中,反映了群众的要求,体现了群众的利益,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的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把这种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论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人民至上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其总的原则和最基本的内容。他所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方针政策都是从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的。为了人民的长远利益 ,他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最基本的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邓小平利益观的又一重要内容 ,他十分重视新时期的党群关系 ,强调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把群众的智慧 ,把符合群众利益的思想上升为党的方针政策 ,来指导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邓小平认为我们重视人民主观能动性和精神力量的作用是不错的 ,但决不能忽视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他反复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人人都有追求正当物质利益的权利 ,强调要把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 ,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创造性与积极性 ,坚决反对“平均主义” ,鼓励先富帮后富 ,最终走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亿万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精神状况和人心所向,最终决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新形势新任务,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状况,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是保证我们党始终做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要做好新时期…  相似文献   

11.
<正> 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在于通过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的发展.然而,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具体工作中,人们往往只注重人在经济生产领域中的积极性,在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中又着重于制度建设的思考,面对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政治积极性重视不够.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同步进行的今天,人的民主意识、政治积极性不仅是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动力,而且对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江泽民同志这一重要思想 ,对我们党更好地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带领全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 ,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 ,为调动…  相似文献   

13.
论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与现实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我们党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符合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愿望,是党治国理政、富民兴邦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4.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千百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只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综合治理工作才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取得成效。一、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是搞好综合治理工作的思想基础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人民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社会主义制度就…  相似文献   

15.
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 ,人民的事业 ,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人民群众是受众的主体 ,也是媒体的主人 ;受众是新闻工作者服务的直接对象 ,新闻工作者是他们的勤务员。这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是我们采写新闻最基本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这样我们就应该多从群众角度 ,站到群众中去写新闻 ,制作节目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农村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 ,12亿多人口中 ,80 %在农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 ,农民是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 ,是我们国家政权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这是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问题。一、理想、信念是团结人民群众 ,占领农村阵地 ,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理想、信念之所以具有特殊重要性 ,就在于它能团结、凝聚人民群众 ,推动他们奋不顾身地去排除艰难险阻 ,战胜各种困难 ,去实现预定的目标。邓小平说 :“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 ,我认为 ,最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17.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在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史上,中国共产党都紧紧依靠人民,坚持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来自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中国共产党不断突破瓶颈,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握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中国共产党积累的历史经验是全党智慧的结晶,也是宝贵的政治资源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正一、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人。人们的认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只能来源于群众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把实践的观点和群众的观点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把认识方法建立在群众路线的基础上;另一方面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为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之一,使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符合认识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认识的规律,使它进一步建立在科学世界观的  相似文献   

19.
十四大的历史功绩,最突出的是确定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我们党坚定不移地确定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这对于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仅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  相似文献   

20.
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文明的、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强国,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多年来的共同愿望。领导这一宏伟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这一点。广大人民群众对此也是深信不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