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冰 《社会》1989,(11)
我们常常从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新闻:某个体户偷漏或抗交税款数千元,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或半年;某企业偷漏税款数万元,厂长被依法起诉;如此等等,屡见不鲜。最近又从报纸上看到这样两则报道:南京某歌唱演员“走穴”演出,高价索要,一年多时间获利27万元,偷漏税款15万多元,开始她百般抵赖,拒不照面,后来又被税务部门当作“座上客”,予以“保密”接待;北京某著名电影演员(刘晓庆)在青岛一地就偷漏税款17万元。按照国家税法有关务款规定,上述两位“名人”所偷漏税款数额至少应判处三年以下徒刑。然而,有关部门并未依法起诉  相似文献   

2.
自从一九八一年基本证据被提出以后,我国法学界的理论工作者和政法战线的实际工作者,都在进行研究和探讨。为进一步活跃学术讨论气氛,笔者就基本证据有关的问题略抒浅见,并求教于专家、学者和同行。一什么叫刑事诉讼证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有下列六种:(一)物证、书证;(二)证人证言;(三)被害人陈述;(四)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五)鉴定结论;(六)勘验、检查笔录。以上证据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第三十二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