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发展史应该包括宗教文学发展史。宋代道教文学史一体自足,有一代宗教文学的特殊风貌。宋代道教文学文献体量庞大,不仅《道藏》等教内文献蕴藏丰富,《全宋诗》、《全宋文》等大型总集亦有大量存藏。宋代道教文学的创作主体为道士。从教派归属与空间分布上看,南方内丹修炼者的道教文学创作数量较多,且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2.
宋代状元文化背景下的市民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协状元》以其市民阶层立场,反旧有状元系统文学思路,予以改弦更张,其目的是为迎合市民趣味的娱乐需求,追求情感与感官刺激、剧场效果.其结果则重新组合了宋代状元文学的样式及内容,从而竟使《张协状元》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而成为宋代状元文化背景下的市民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3.
自宋伊始在中国古典戏曲文学中出现众多的“背亲弃妇”的负心男子形象。它是两宋以来社会生活的反映 ,与科举制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它是两宋以来意识形态的反映 ,代表着理学体系中的秩序法则和行为规范 ;它是宋代“市民文化”和“市井文学”的必然产物。其代表作品《张协状元》、《王魁负桂英》、《琵琶记》等对后世戏曲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成为宣扬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形象教科书  相似文献   

4.
各具特色的默杀──刘勰、钟嵘、萧统文学史观之一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文学史家对于他们最看不起的作家、作品往往不惜使用“默杀”的杀手锏。本文具体研究《文心雕龙》、《诗品》、《文选》三部书在这一方面的特色,分析齐梁时代文学史观的衍化,并进而指出:由分析历史上的文学史家入手,作文学考古学的探讨,乃是今天重写文学史的一大任务;文学史不必求全求细,一味收容是没有什么意思的。  相似文献   

5.
《诗家鼎脔》、《宋诗拾遗》、《宋艺圃集》、《宋十五家诗选》及《圣宋高僧诗选》等五部宋诗总集或选优,或存诗,各有特点,各具气象,有着文学与文献的双重价值,亦颇多局限与不足。前四部宋诗总集分别为宋、元、明、清四朝人所编,反映了不同时代编者的艺术追求,后者则为两宋释子的诗选,于宋代佛教文学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王水照教授与宋代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水照教授与宋代文学研究朱刚1958年国庆前夕,北京大学中文系。55级学生集体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出版,二十四岁的王水照先生(王先生1934年7月生于浙江余姚)时为宋元编纂小组负责人。从那时起到现在,王先生从事来代文学研究,已将近四十年。其间世事变迁...  相似文献   

7.
一部“活”文学史——读林庚先生《中国文学简史》吴相洲林庚先生的《中国文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7月,下称《简史》)修订本出版了。这是文学史写作上的一件盛事。《简史》从1947年出版后,1954年、1958年两次修订,多次重印,影响广泛,但两...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成长于钱惟演手下的思考黎小瑶(湛江师院中文系湛江524048)程千帆、吴新雷著《两宋文学史》云;“欧阳修倡导诗文革新的起点是在洛阳,而且恰恰就是在西民派钱惟演的手下成长起来的。这在文学史上,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情况。”之所以值得思考,主要是因为:钱...  相似文献   

9.
由陈辽、曹惠民教授主编的《百年中华文学史论》(以下简称《史论》,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9月)代表了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也表明了大陆关于百年文学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史论》大胆创新,提出了不少新颖独到的见解。在大陆文学史发展分期问题上,著者提出了“百年中国  相似文献   

10.
由《宁夏回族文学史》编写组、《宁夏大学回族文学研究所》筹备组联合,分别于1987年6月和11月在宁夏大学召开了《中国回族文学史》编写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回族文学研究所专业人员和区回族文学研究爱好者共十五人。会上,宁夏  相似文献   

11.
《小说月报》是中国新文学史上重要的大型文学月刊。沈雁冰担任主编后,对《小说月报》进行大胆改革,使之成为发表新文学作品的重要阵地,新文学史上许多有影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都在该刊上发表过文章。《小说月报》的改革成功,标志着新文学运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作为教材,《中国文学史》编著甚丰,编著者在撰写指导思想上,在其反映的内容、重点和难点的处理上,在作家、作品以及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的评价上,呈现百家争鸣的现状,它给教学者带来了如何选择教材的问题。如何以袁行霈《中国文学史》为本,有选择地参照其他文学史进行教学是本文论及的重点。打破传统“文学史”与“作品选”讲授时间比例,以精讲作品入手,以学生课外阅读为辅,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文学嬗变是值得实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文为赋”和“以赋为文”,可以说是宋代文学中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长期以来却没有得到研究者们足够的重视,因而也没有系统、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成为宋代文学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王水照先生主编的《宋代文学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以敏税的学术眼光,关注到这一特殊的文学现象及其产生的必然性,并对其在文学史的创新意义,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一)文、赋相参是宋型文化的产物。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赋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宋以前,它经历了古赋(包括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咏物小赋以及杂赋)、徘赋(即…  相似文献   

14.
巴·苏和先生研究蒙古族文学发展史近二十年 ,曾发表论文数十篇 ,先后出版了《科尔沁文学概要》(1 993年 )、《蒙古文学发展论》(1 995年 )、《蒙古文学发展概要》(1 996年 )等文学史著作。《蒙古文学发展史引论》(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 0 0 0年 )便是以前研究的继续和进一步深化。这部 37万字的文学发展史专著 ,体现了作者坚实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文学史意识 ,标志着蒙古族文学史写作新突破。这是一部研究性、学术性都很强的文学史 ,在一定程度上它已摆脱了以往文学史的教科书心态。以往的文学史多以机械地介绍作家作品为能事 ,努力提供社会…  相似文献   

15.
刘培是近年来古代文学研究界比较活跃的青年学者,他的关于宋代辞赋的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代辞赋的嬗变”07CzW023、“宋代辞赋的社会文化学研究”12BZW037),都着力于对宋代辞赋的全面综合的研究。他的《两宋辞赋史》应该就是这些研究的一个方面,该书人选“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并获得2012年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其学术价值引人注目。用了一些时日,读了这部60万字的专著,最突出的感觉是,刘著的确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文学史著作。  相似文献   

16.
进士为科举时代功名的最高层级,进士情况可以明确反映地方教育和文化发展的水平。进士的文学创作更可以作为地方文学史和地方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两宋东阳进士的基本情况包括文学创作情况,足以揭示宋代东阳文化特别是教育发展的阶段性成果,更可以说明东阳在宋室南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后的巨大发展。总体来说,两宋时期,东阳进士数量为历代之最,文学成果虽少,但对地方文化的引领作用甚巨,其文学创作除对地方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更是对东阳的地域文化特色的形成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刘培先生是活跃于学界赋论方面,近期颇引瞩目的知名青年学者。《两宋辞赋史》即是刘先生沉潜宋赋研究多年的一部扛鼎之作。这部专著对于辞赋研究,特别是宋代辞赋研究是大有拓荒之功的。此外,这部专著的独特价值还体现在如下方面:宏观方法论层面,融通文史哲,将宋赋研究置于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具象研究方法层面,采用究际通变,洞源索流的方法以图宋代赋坛真貌;文化史层面,发掘了许多发人深省的文学史、文化史现象。同时又兼具实证之史实与滂沛之文采,堪称一部优秀的文学史著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宋代社会文化背景及文学发展的特殊规律两个角度来论述西昆体这一诗歌体裁的产生的合理性及其在诗歌发展史中的意义,以此来证实《西昆酬唱集》在文学史中也应有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南京大学程千帆和吴新雷教授新著《两宋文学史》(上海古籍版),为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两家断代文学史的专著,是著者积累数十年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的结晶,不仅史料宏富,且见解独辟,博大精深,锐意创新,体现了近年文学史研究新潮中的丰硕果实。有来三百年,文学艺苑云蒸霞蔚,名家辈出,人各有集,集各有体。本书对诸如欧阳修、王安石、苏武、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姜白石、吴文英、文天祥等名家的代表作都做了审美研究,其深造的识见和鞭辟入里的剖析,令读者耳目一新。本书对往昔所忽视的宋四六、南本散文、婉约派、江湖诗派,也都作…  相似文献   

20.
随着21世纪全球化推进与后现代语境中“世界文学史重构”潮流出现,我国文学界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中国传统民族文学形式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断流,以及在后现代语境中世界文学史上的缺位,提出了复兴传统民族文学形式的理性诉求。当代小说《青雪盟誓》不仅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学形式复兴,也为反对文化殖民主义和语言霸权主义的东方或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学批评家们提供了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文本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