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贮满春那一种诗意”的《绿》──试析朱自清《绿》的诗意特征邓宏艺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大师.他的散文风格纯正朴实,笔法漂亮缤密,在其时文坛上独树一帜,广有影响.郁达夫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  相似文献   

2.
对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作《荷塘月色》,论者甚多。有人判定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也有人认为是一篇抒情散文,还有人说,作者是以欣赏荷塘月色前后心情的变化为经,以对荷塘月色景物的描写为纬,来构思这篇散文的。 以上诸说,都不难从作品中找到例证,都有一定道理。不过,我以为《荷塘月色》就其终极意义而言应是一篇哲理散文,它所演绎的是一种人生生存的智慧;或者说,它简直就是对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一种形象表述;反过来说,叔本华的人生哲学是朱自清《荷塘月色》的哲学原型。 《荷塘月色》的艺术构思是独到的。它通篇主要是写景,但却以一句点明心境的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开篇;接着“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于是“沿着荷塘”走去。这种开篇方法在中国古代写景散文中很难找到前例。不少研究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文学的诸门类中,散文的成就最为突出。朱自清在《〈背影〉序》中说“:就散文论散文,这三四年的发展,确是绚烂极了。”在这“绚烂极了”的散文百花园里,有周作人的隽永,俞平伯的绵密,徐志摩的艳丽,冰心的飘逸,而朱自清先生则以其“真挚清幽的神态”屹立于“五四”散文之林。在当时的作家中,有的从旧阵营中来,往往有陈腐气;有的从外国来,往往有太多的洋气,尤其是带来了一些西欧世纪末的颓废气息。朱自清则不然,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他的散文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建立…  相似文献   

4.
在朱自清的散文中,“我”体现为一种普遍性的营构形态,而《女人》、《阿河》和《荷塘月色》里“我”又很特异,它们是一种叙述人设置,目的是为了在作者和文章内容之间起某种程度的屏障作用。这种叙述人设置充分体现了朱自清散文中的“技术意识”。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先生“意在表现自己”美学原则的提出建立了以作者个性为本位的中国现代散文观念 ,这是他对时代思潮和传统散文深切体认的结果。在此基础上 ,本文尝试着重新阐释了朱自清散文的精神境界、女性意象、谈话风等内容。作为“白话美术文的典范”,朱自清先生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确立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茅盾同志的散文《白杨礼赞》是有口皆碑的名篇,现在编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雷雨前》,也是一篇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这篇散文大约是在一九三四年写的,曾收在《速写与随笔》散文集里。“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已闯进中国,人民残遭蹂躏,而国民党蒋介石却实行卖国投降政策,叫嚣“攘外必先安内”,推行法西斯反动统治,对中国共产党、进步团体和进步力量,实行残酷的反革命“围剿”。  相似文献   

7.
读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绿》,瑞安的胜迹——汕岩山的梅雨潭汪汪一碧的优美画图,如悬面前。一种凉丝丝绿茵茵温润如玉的柔美之感,沁人心脾,悦人耳目。 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无论诗歌、散文,在语言的锤炼上都很有功力。他的散文语盲既有琅琅上口娓娓动听的音乐之美,又有着意从提炼口语中琢磨出来的,无比生动,具体、细腻朴实的形象之美。朱先生的散文还巧于布局,中心突出,层次井然,引人入胜。我们从《绿》这篇优美的散文中,随时都能够看到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散文风格独树一帜,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荷塘月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以朱纯深的英译本为例,从修辞手段对等角度探讨如何在汉语散文翻译中达到风格对等。  相似文献   

9.
《名作欣赏》1992年第2期发表余光中的《论朱自清的散文》,指出朱文的许多瑕疵,认为朱自清的历史意义已重于艺术价值,称不上“散文大师”。余先生的评论固然有很多可取之处,亦给人很多启示,但总体评价却失之偏颇。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中国现代文学将被逐步经典化,作家作品将面临新的严格的批评和筛选。但在世纪末的今天看朱自清,他的“背影”依然清晰、高大,他在散文创作上的成就,使他堪称中国现代散文大师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一生主要精力付诸散文创作的艺术实践。他以散文这种形式“表现自己”,也“表现着、批判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背影·序》)素享盛名的《荷塘月色》,状写月夜荷塘的静谧美,堪称绝致;抒写人生的苦闷,时代的忧思,酣畅而缜密;曲现出这位“积极的狷者”庄重而矜持的品格,沉默而坚韧的风貌。清风亮节于“囹圄”,郁勃歌啸于浊世。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一生所写散文,约可分为三类:一类以写景状物为主,包括著名的《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以及许多游记。一类以记事写人为主,如著名的《背影》、《给亡妇》、《儿女》等作品,这两类大都抒情成分较重,故又被不少人名为抒情散文。还有一类以议论为主,主要是晚期写的杂文以及其他的短评、短论。这些散文各有特点又互相交织,构成朱自清多姿多彩而又完整的记叙、抒情、议论的散文网络。本文仅就他写景为主的散文的美学特色和山水意识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2.
散文最要紧的是表达真情实感,朱自清的散文就极具真情实感,因此,他的散文感人至深,经久不衰,深受读者喜爱。 “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人们崇尚真、善、美,而朱自清的散文中对真、善、美的追求尤甚。他在《论逼真与如画》文中,对“真”曾发表过自己的观点,“真就是自然”。他的散文也刻意求“真”。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既是他艺术追求的出发点,也是他艺术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开手,致力于散文创作,一生写下了《踪迹》(诗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你我》、《杂文遗集》等作品,形成了他散文的“清新朴素、简洁自然的独特风格”.他的散文摒粉饰、去藻绘、写真情,“意在表现自己”;他的散文重构思,善传情,富诗意,委婉、细腻、精致.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的散文有着超乎寻常的美感力。意境美和动态美是他的散文的两大特点。所谓意境,就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描绘的生活图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在意境中意与境的关系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荷塘月色》就是一篇情景交融的典范。优美的散文,还必须讲究构思,散文的艺术魅力集中地体现在构思方面,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构思,十分注重“眼”的安设。静态的事物动态化,在动态的过程中创造出动态美,这是朱自清散文的又一特点。他在写散文时,有意识地追求艺术审美表现的动态化,在他的散文创作中也就有着多姿多彩的动态美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简称“《褒》文”)是我国古代游记作品中的名篇。明清以来,编纂古代散文的主要版本都把《褒》文编进书中。目前高校文科占典文学教材,以及全国通用高中语文教材也都选进了这篇文章。然而,很长时期以来,大凡有关评论文章或教学参考资料,或古代散文选本的注释(或说明部分)多数把《褒》文作为说理文,注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半个世纪来总是脍炙人口,成为现代散文的名篇;《背影》的发表,使朱自清以现代散文家彪炳于世。对他的不朽人格和民族气节,毛主席曾作了这样的评价:“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在纪念这位现代著名散文家逝世三十周年的时刻,研讨朱自清的散文艺术特色,借鉴有用的东西,对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散文创作,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先生在《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本文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中,选择了《春》《绿》《荷塘月色》《生命的价格——七角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先生虽然以散文名世,但他后来长时间在大学任教,讲授“诗选”(以《古诗源》为教本)“、歌谣”“、陶渊明诗”“、新文学研究”等课程;其学术研究著作,有着很深的学术造诣。这种厚实的为文积淀的得来,自然与他读书、爱书有很大关联。朱自清在上中学时,就极喜欢读书。当时家里每月给他一元零花钱,他大部分都交给家乡一家广益书局了,而且还常常欠账。1920年,是朱自清在大学读书的最后一年。一次,他到琉璃厂逛书店,在华洋书庄见到一部新版的《韦伯斯特大字典》,定价要14元。这对一个念书的学生却实在不是个小数目。自己手头没这么多钱,可…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先生自二十年代初期致力于散文创作。在他短短的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和《你我》五本散文集。他的散文,在当时以“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脱颖而出,尽了对旧文学示威的任务,为新文学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这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在艺术上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0.
绝大多数读者认识朱自清是因为他所写的那个蹒跚着的父亲的背影,那条洒满月光的煤屑路,还有那顺着指缝匆匆溜走的时间。我们所不知道的是这颗敏感的心灵在它跳动着的五十个春秋里,有多少辛酸隐藏在字里行间,在那淡淡的哀愁之外它也曾倘佯于学术研究的理性王国,在那匆匆的背影中沸腾着流动在中国人血液里的坚强和不屈。朱自清曾经说过“文化是继续的”,他自己是非常重视科学知识的大众普及及学术成果的社会转化的。为了将朱自清的一生更好地介绍给喜爱他的人们,姜建、王庆华二人合著了这本《朱自清图传》(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以下简称《图传》),此书获得湖北2006年有影响的十种书之一。鉴于学术普及的目的,该书力避抽象化和学理化的严肃阐释,以清新的文笔在张张老照片和幽幽墨香中将一个“匆匆的旅人的颜色”娓娓地道来,在朱式散文的气息中为这匆匆的背影展开生命的画卷。风雨飘摇的时代,难免有着一路的颠簸和不安。朱自清就像他在《匆匆》里面表达的忧虑那样,总是紧张着人生苦短。他的一生过得非常累,不仅因为他的辗转数地,即便到了假期他也总是给自己定下庞大的读书写作计划并督促自己完成,常常伏案工作到深夜。《图传》的序言中说到“他走路匆匆忙忙,看朋友匆匆忙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