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新课程理念也早已深入老师们的心。他们曾认为,新课程的理念是先进的,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大班额教学背景一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有效实施新课程的理念似乎又有一定的难度。在大班额课堂上如何克服课堂上的“盲点”?如上课时你能关注每一位学生吗?每一时刻有多少学生心不在焉?你的讲解每位同学都听懂了吗?讨论时有多少学生在积极参与等,现针对这些“盲点”,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曾几何时,我们经常可以在师生之间听到这样的对话:“老师,事情不是这样的,你听我解释好吗?”“你认为我现在还想听你的解释吗?你什么都不要再说了,犯了错误还要狡辩!”其实,诸如此类的对话在我们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层出不穷。曾经,我也是如此“果断”地评判着学生的错误,“雷厉风行”地处理着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傅允 《科学咨询》2009,(22):18-19
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当老师正颇有兴致地讲解、引导时,有学生突然冒出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当同学正在提出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旁若无人地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就是我们常在课堂中遇到的学生“插嘴”现象,由于学生的不经意的插嘴,往往会搞乱教师心中预设的教学程序,于是课堂上我们便常听到老师这样说:“有问题请举手!“你的想法很好,但请等会再说好吗?”  相似文献   

4.
2013年5月15日下午,我校一位年轻教师小林在QQ空间里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当一个老师辛辛苦苦的为孩子着想时,家长会觉得那是老师理所应当的;当一个老师稍稍有不妥时,家长会毫不留情的指责老师;当一个老师,有多少痛?谁知道?说白了,老师无非给学生和家长打工的。凭什么如此认真?工资高吗?有正常的休息时间吗?老师,一个卑微的工作!仅此而已。”  相似文献   

5.
“教育好比谈恋爱,永远不会单相思。”我为什么这样说?那是因为学生是万般在意他的老师的。所以,老师也要万般在意他的学生。很多时候,学生习惯不好,或许真是因为我们忽略了他,没有在意他的感受。如果在意学生像在意你的恋人一样,把学生当作你恋爱的对象,工作就会简单得多。
  一、学会得体地夸奖
  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恋爱中的人,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优点。我喜欢看到学生什么好就夸什么。有一个老师曾经问我,你把学生夸得心花怒放,听起来舒服极了,你是怎么夸出口的?我就夸不出口呢!我说,我只不过是实话实说,说了我眼睛看到的,说了我心里想到的。她又问:“原来你看到的只是学生的优点。难道在你眼中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他们就没有缺点了?”我笑了,哪个学生没有缺点?比如,姚翱翔期末语文只考了50分,数学基本一位数,平时不做作业,写字乱七八糟,读书永远发不出声来,而且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你骂了他,他像大人一样,会说我去告你。你摸了他,他会说今天你把我弄疼了,我要找你。一度以为,他真的不可救药。可是,从这学期来,他真的很给力,这得源于得体的夸奖。有一次上课,他读书特别卖力,特别洪亮,把我高兴得不得了,忘了他以前的形象,马上夸他:“天啦,翱翔,这是我听到的最响亮的声音,你是怎么读出来的?快快教教大家!”他喜形于色,更加努力地教大家读书。考试时,他总是有几个大题不做,稍好一点我就会夸他:“翱翔,今天只剩三个空没填了,有进步!”今天中午考试,他说:“我只有一个空没做。”我笑着说:“相信你做得完。”他就开开心心做试卷去了。这样的夸奖越来越多,不仅仅是读书,包括他的字,他的爱劳动,他的热情,他的考试成绩,他的每一点进步,我都看到了,都表扬他鼓励他,他信心十足。我的学生也学会了我这样的方法,谁有优点,就会发自内心地去赞扬别人。他们也会夸奖:“今天你读得可响亮了,声音比以前大多了!”“翱翔,你好多天没打架了,要继续努力哟!”因为学会了相互欣赏,学会了互相夸奖,班上孩子们幸福了,快乐了,学习积极性也高了,行为习惯也慢慢好起来。  相似文献   

6.
渴望成功的朋友都知道“有志者,事竟成”、“天才就是努力”这样的名言警句,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又有这样的困惑,明明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最后却一事无成或收效甚微。这使人不禁怀疑:真的只有努力就可以了吗?  相似文献   

7.
我是杨淼琴,一名初入教坛的90后英语教师。
  说到90后,大家几乎都能想到这样的字眼:不靠谱!脑残!那当你知道孩子的老师就是90后,又会有怎样的反应呢?新生报到那天,我看到了这样的场景。“老师你今年多大啊?”“二十三。”“啊?90后啊?妹儿,我的对你的要求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8.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古人早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然而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却忽略了朗读这一环节,语文的课堂再也没有了往日的书声琅琅,学生也无法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朗读的课堂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因此笔者呼吁还语文课堂琅琅的读书声,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中最美的音符。然而如何加强朗读指导,如何提高朗读的有效性?这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难题,下面就此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小说《出关》中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老子为了向他的学生庚桑楚阐明自己的“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思想,他张开嘴巴,问迷惑不解的庚桑楚:“你看,我的牙齿还有吗?”“舌头还在吗?”当庚桑楚看到年迈的老师牙齿没有了但舌头还好好的时,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是借牙齿和舌头为喻,教导自己要懂得“硬的早掉,软的却在”的道理。  相似文献   

10.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可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我们精心设计的课不能让学生感兴趣?
  但是你如果问学生:你们喜欢玩电脑吗?学生几乎是毫不犹豫的、声音洪亮的回答你--喜欢,如果你再问:你们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吗?恐怕就很难得到“喜欢”这个结果了。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听一位老师讲余秋雨的《信客》,引发深思。该堂课的教学形式主要是合作探究,课堂主体是围绕“尽职、诚信、宽容、厚道”进行研讨:信客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信客形象有何现实意义?学生写下自己或身边尽职、诚信、宽容的经历、感受的故事;老师随机阅读学生“小作文”,并根据其内容与同学们“对话”交流;最后大量引用责任、诚信、善良的名句和故事,全课在愉快的交流中结束。  相似文献   

12.
一、背景
  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就不能离开“关注”二字。“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第一,不能忽略没一个孩子。每一位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和尊严。所以,在课堂上关注没一个学生,让没一个学生都有表演的机会和表演的舞台,这本身就是教育的前提。第二,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应该成为学生感觉愉悦的地方,而不能够当作刑场。学生如果把课堂当作刑场,一句话都不敢说,这还能算是语文课堂吗?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这一切必须由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来引导他们,将心比心,有了对学生的关注加关爱,学生才会喜欢上这门学科,也才能在课堂之上畅所欲言,才能成为课堂的主角。第三,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师不仅要充分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这门课程,逐渐体会到怎样学习语文,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星期五下午的第二节课快下课时,二年级八班的同学陆陆续续的从操场上回到教室,准备等待老师布置家庭作业放学,我也正准备去九班教室布置家庭作业放学。在这个节骨眼上,八班的一个女学生突然呜呜地哭着走进办公室,说:“陈老师,你们班的赵红(化名)把我打了。”说完,又伤心地哭了起来。我朦了,心想:“这节课不是刘老师在上课吗,他怎么可能会在操场上呢?是不是知道他平时比较捣乱,这次被别人打了诬陷他呢?”心里这样想着,但没有表露出来,轻声地问道:“你怎么知道是九班的赵红呢?你在上课他也在上课呀?”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因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和谐幸福的教育,创设幸福课堂!创设幸福课堂,这是我教育工作的不懈追求。一路走来,一朵朵盛开的幸福之花犹如一泓清澈的泉水,注入我的心田,又好似一阵夏日的清风,拂过我的脸庞,好惬意!
  孩子,你幸福吗?老师我很幸福!作为学生爱戴的一名普通小学语文教师,我是如此的幸运,又是如此幸福。每次上完课总有一群“小护卫”左拥右扶“打道回府”--办公室;每次学校组织外出活动,总有不少“乖乖女”、“淘气儿”提前向我申请:潘老师,出发那会儿,请你站在我身旁,我要牵手与你同行;每当我精神不佳,脸上有了倦意时,中午总会有“尊师捶”为我捶背擦肩;每当……孩子,老师有你们真幸福!  相似文献   

15.
一、“爸爸教我学游泳”还是“我落水了,工作人员在救我”?
  教学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四幅图,以激起他们对暑假生活的回忆,激发口语交际的欲望。当观察到第三幅图的时候,有学生说:“这幅图讲了在暑假里,爸爸在游泳池教我学游泳。”有孩子说:“在暑假里,叔叔带我去游泳。”我正准备指导学生观察下一幅图时,一个孩子把手举得高高的,好像有非常急的问题要问。我叫了他的名字,他说:“这幅图还可以想象成‘我在游泳时不小心落水了,工作人员在救我。’”我心里很不以为然,心想:这幅图不是明摆着“爸爸在教我学游泳”吗?可是为了不打击这个学生的求异思维,又能够让他正确理解图画,我马上问全班同学:“可以这样想像吗?”立马有人举手持反对意见。  相似文献   

16.
记得在课程改革刚开始时,有位前辈曾经这样对我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学生一生的命运!”这句话使我深感责任的重大。于是,作为语文课改实验教师的我,常常在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学生一种什么样的教育?让学生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苦思良久,我认为,让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时光,这应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追求。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充分享受课堂时光呢?我认为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学生,让学生个性拥有更多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就记住了一个学生的名字,他叫冉讯,是七年级20班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学生,上课特别不安分,时而左转时而右转,时而手里玩着东西时而两腿不停摇晃,眼睛左顾右盼,其间偶尔看一眼老师,一节课下来我至少得提醒他5次。课后我找班主任了解情况,原来他在小学时就自由散漫惯了,家长也将他无可奈何。有一天,我路过20班教室,正好碰到冉讯,我便友好地跟他聊了聊:“冉讯,你的家长是不是经常不在家?没人管你?”,他说“我爸妈都在家”,我笑着说“那就可能是他们管不住你,冉讯,其实你很聪明的,上课时只要认真听讲,你不比其他同学差!”。从那过后,课堂上的冉讯明显规矩多了,可是好景不长,这天我提前3分钟走到教室门口,便发现冉讯手里拿着手机正和一个同学玩得起劲,我顺便说了句“学校不让带手机进校园,快收好!”,冉讯连忙把手机揣进兜里进了教室。我这节课讲练习题,别的同学都在边听边写,就他像个没事人一样,于是我走到他旁边提醒他快写作业,他没理我,我再次提醒他并用手敲了敲他的桌面,这下他急了,眼睛瞪着我,脖子一伸,冲我吼了一声“做哪样吗!”(酉阳方言,意为“干什么!”),我说“你快做作业”,他又吼“做哪样吗!”,脖子上的筋还一鼓一鼓的。他的吼声把班上所有学生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紧接着他把桌上的书本全部推到了地上,气愤地坐在那里,我一改往日的恼怒说了一句“如果你把手机也扔掉,你就是真正的男子汉!”后便离开了冉讯的座位。随着我的声音“同学们,我们接着看下一道题”,课堂马上恢复正常,我讲着,同学们写着,我偶尔用余光瞄了瞄冉讯,我发现他也跟着同学们在写,心里暗自高兴。我没有骂他,更没有狠狠地批评他,但我用宽容告诉了他“男子汉就要学会担当”。一周过去了,两周过去了,他没有在课堂上表现异常,倒是非常认真地听讲,也不时做着笔记。  相似文献   

18.
何谓“卓越课堂”,其内涵又是什么?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有的教师对“卓越课堂”概念不理解,误以为“卓越课堂”只是建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无非是强调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何必非要弄一个什么‘卓越课堂’的新名词呢?这样反而给大家造成误导”。更为严重的误解是:“特别是一些不懂教育又在管教育的行政官员们,硬生生强行推进,非搞‘卓越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不可,结果是流于形式,玩点新花样,最终是把我们的教育搞得不伦不类,学生成了最大的受害者。”由此看来,对“卓越课堂”的内涵做出全面的理解、合理的解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上流传着:“音乐,音乐,豆芽科学,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想学”的顺口溜。农村中学的学生,他们只想如何跳出“农门”,成天埋头于“数理化”,这是升学的敲门砖,什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强调得十分重要,但对不少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谈,可望而不可及。面对这样的实际,音乐课几乎形同虚设,课堂上作其他作业的人比比皆是,老师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做音乐教师难啊!尤其是像我这样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音乐女教师更难啊!怎么办呢?难道我含辛茹苦,所学的知识,不能传授给学生,就付之东流了吗?党中央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标就…  相似文献   

20.
陈捷 《管理科学文摘》2009,(12):194-194
常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差劲,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学的?”、“不知道他们整天忙些什么?”……其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如何学?怎么想?他们的疑难会是什么?他们到底喜欢什么样的问题?而不能自己成了老师便忘了自己也曾是学生的事实,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在思维上达到共鸣,教学才会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启发性和教育性,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达到和谐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