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董仲舒的《公羊》学产生了一套思辨历史哲学,本质上是一种皇权思想,与现实政治密不可分。为研究作为皇权思想的董仲舒历史哲学,运用文献分析法,从4个方面分析其历史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研究认为,董仲舒的《公羊》学具有3个特点:提出天命—神意史观,以天人合一的宇宙论解释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以君权神授说论证皇权合法性;提出王朝的三统循环的历史规律,将君王上升到历史主体的地位,认为皇权永恒;提出历史变易理论,呼应政治变革。从董仲舒以“三统”说和“大一统”说相配合、相交织的历史哲学是在西汉皇权巩固与扩张的政治背景下形成的,对比同时代罗马帝国未能产生高度系统化历史哲学的情形,这一点更明显。董仲舒历史哲学本质上是一种服务于现实政治的皇权思想,既论证了皇权统治合法性,又为当时皇权政治的发展与政治变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春秋繁露》全面地体现了董仲舒的史学思想。在董仲舒看来,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政治发展的过程,是各级官员履行职责的是非得失;而其任务是正名即区别行政事务中各级官员的职务和职责,考核其政治能力和贡献。所以,历史学的性质就是政治学,其功用是管理国家政治的锁钥、把握未来和抒发政治抱负的凭借。历史是人类为核心主体的发展过程,而仁义是人类创造历史的基本动力。行使仁义,就是掌握政权要合法,行使政权要合理;需要重用贤能,贤能则需要拿出自己的才智、本领和忠心;要制定制度,赢得民心。历史认识的方式是天人合一:即经过人自身的知识认识历史的叫作天之副在乎人,又经过对于过去历史的认识来把握现实的叫作人副天数;其范畴是五行和阴阳;其检验的标准是历史事实、学术讨论和政治实效。天人合一也是史学研究的方法论,包括善善恶恶的历史主义方法、将自然与人类两相对照的比较方法、注重圣贤先知先觉的理论分析法和注重历史创造主体的价值分析法。  相似文献   

3.
董仲舒哲学的核心是他的社会历史观。本文论述的主旨就在于全面揭示他所建构的较完备的取法于天的历史哲学体系,这就是人类社会全部运演发展的理论基础:天为元本的宇宙本体论;取法于天为表征的王道论;变而有常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论;以“天人感应”为机制、以“汤武革命”为途径实现历史进步的历史动力论  相似文献   

4.
5.
6.
新柏拉图主义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柏拉图主义的辩证法思想主要表现为关于世界的统一性和运动变化的思想,关于否定之否定的思想以及范畴学说中的对立和同一的思想。这种合理的辩证法思想是以神秘主义的方法表现出来的,是为其唯心主义思想体系服务的。这种二重性也决定了新柏拉图主义的辩证法对以后哲学的发展,特别是对辩证法思想发展的影响也具有二重性。  相似文献   

7.
董仲舒教化思想是一个较为完善的寓教育和感化双重含义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天人感应"论是其教化思想建立的理论基础,"性三品"论是其教化思想建立的现实依据,"三纲五常"是其教化思想的基本内容,"兴太学、置明师、实试求贤"是其教化思想实现的途径与保障。董仲舒提出的"以仁安人,以义正我"、"内视反听"、"强勉行道"等修养方法与要求,及"以身示教、以乐达教、因材而教"等道德教育方法,对于我们今天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有着启迪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超越了《公羊传》统一历法的意义,赋予了国家政权统一和国家意识形态统一的含义,亦即政治上的一统和思想文化上的一统。“大一统”思想观念深深地融入了中国历史和文化,是在民族心理的深层建构起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华夏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淀和养成的一种民族心理与感情,是团结、凝聚华夏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9.
董仲舒的科学思想主要就体现于他的天论和"天人感应"及阴阳五行说之中。他的"天"论严格说是有中国特色的自然神论,绝非是"正宗神学";其"天人感应"论所说"非有神,其数然也",显然是对有神论的拒斥,并提出了研究事物间"数"的关系的任务;他有关"十端"的"天"及宇宙图式的构成,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和相互关联的系统来对待,这对形成中国传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科学思想,无疑具有重大和深远的影响。所以把董仲舒的儒学体系看作宗教教义,并把儒术视为宗教,显然是错误的,也是对其科学思想的扼杀。  相似文献   

10.
汉代大思想家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吸取了法、道、阴阳等家的思想资料,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政治思想体系。他从探讨天人关系入手,阐述了循道治国的政治思想。他提出的君道理论和施政原则、治国方略是其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董仲舒的政治思想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果,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我们不能因其有局限性,而否定其积极、进步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董仲舒的历史解释活动中包含着三大模式:配景模式、合理性解释模式和法则解释模式.三大模式源自于孔子、孟子等人的思想,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强调历史事件的道德意义、历史人物的道德动因,以及从历史中演绎出来的具有普世意义的道德法则,为他的政治哲学作论证,这表明,董仲舒研究历史的范式是"以史为经",历史哲学,不过是他进入政治哲学的一块踏脚石.  相似文献   

12.
董仲舒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在道德教化方面,以"独尊儒术"为基本指导原则,在对人"性"作深入研讨的基础上,提出"性待教而善"的重要观点,主张"任德教而不任刑",强调设"教化堤防",用儒家的"三纲五常"之说教化百姓.与此相一致,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显德以示民"等道德教育方法.从总体上看,董仲舒的道德学说既有值得继承的合理因素,亦有需要剔除的封建杂质,应当认真予以清理.  相似文献   

13.
董仲舒的治身观念来源于上古方术及黄老思想 ,是对经典儒学养身思想的有效补充。在董仲舒看来 ,人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循天之道、法天所为 ,才能找到治身的根本路径。董仲舒从阴阳的理论高度 ,肯定了性生活的正当性 ,同时又强调治身当以积精为宝、凡养身者莫精于气 ,人生寿命是天对人所作所为的酬付与回报。  相似文献   

14.
以人的实践为基础,在各要素间建构起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历史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观点。基于此,以对立统一体的两方面分别作为考察视角,展开对社会历史现象的理解和解释,便构成了社会历史认识领域的双向视角。在双向视角的考察中,历史辩证法形成了许多独特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5.
论董仲舒的生态哲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仲舒的哲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与当代生态哲学有很多相通之处。他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主张要尊重自然规律,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探讨了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中仁民爱物的观念,透过阴阳五行学说,研究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从而明确人类的生态权利与义务,并把古代君王的道德与自然灾害结合起来,构筑了一幅天人感应的生态图景。  相似文献   

16.
董仲舒教化思想具有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对于道德教化的基本措施、途径和方法的理论论述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教育规律,对于我们今天进行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无启迪和借鉴作用。本文从"显德以示民,化民以成俗"、"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节民以礼,乐成其德"以及"以仁安人,以义正我"等四个方面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是历史辩证法大师,其分工与人的发展关系理论明显体现出历史辩证法的彻底运用与贯通.在马克思看来,分工与人的发展有着紧密的关联.古代社会的分工使个人显得比较全面,体现出了人的发展的有限的、不发达的"圆满".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工则使人受异化的物的全面统治,使人走向片面的、畸形的发展.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张"消灭"分工."消灭"分工的真实内涵,并不在于消灭"分工"本身,而在于消灭包括资本主义分工在内的旧式分工,代之以共产主义的"新式分工"——自愿分工.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消灭了"旧式分工"和私有制,建立了共产主义的"新式分工"和公有制,人的发展将表现为人的需要、活动、能力、社会关系等多方面内容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殽天地之化——从灾异思想看董仲舒的气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仲舒的灾异理论存在着谴告和气感两种形式。谴告形式的灾异论在具体解释过程中有其适用范围及其局限,气感形式的灾异论弥补了这种局限,笔者在此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探讨了董仲舒“毅天地之化”的气感论。这种理论对之后气论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春秋》经传在汉代行政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汉代“春秋决狱”、规范祭祀和立嗣继绝等行政管理理念的形成,深受《春秋》经传的影响;而由《春秋》经传衍申出的“守经知权”、“通三统”等理念,则时皇帝专制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论董仲舒社会控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仲舒的社会控制思想是基于其特定理论基础之上的系统化思考,这一理论基础即是以思想、政治上的“大一统”为社会控制的理想目标,教而后善的人性论、天人感应的宇宙观为社会控制的理论前提和基础。由此出发,董仲舒对社会控制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合理性、权威性作出了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