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周立波第一次过长江演出,多少还是小小惊动了一下北京。日前,在众人好奇的期待中,周立波和余隆音乐对话的“欢乐颂·交响音乐新赏会”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上演。这场特殊演出不仅所有的票早早售罄,记者更在现场看到了很多熟面孔。除了余秋雨马兰夫妇和钱文忠的捧场,崔永元这样的名嘴也赶来一睹究竟。而北京的媒体几乎悉数出动。 相似文献
3.
肖彦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47-49
交响乐是人类崇高智慧所创造出来的结晶,是最能震撼人们心灵的典范音乐。本文从交响音乐的概念、交响音乐的生成及发展阐述了交响乐的魅力,意在提高人们对交响音乐的了解。通过贝多芬的作品具体地说明了交响乐的结构及欣赏内涵。 相似文献
4.
贝多芬在不同的时期分别创作出了九部不同风格和意义的交响乐作品,他的音乐中充满着英雄主义的气概.本文主要从英雄的诞生、英雄的成长和英雄的涅槃三个方面来阐述贝多芬交响乐作品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5.
南京,走过历史变迁的风雨坎坷历程.记录硝烟战火,记录悠长文化,宽厚又博大。而她的绚丽容颜在这六十年问更是演绎得多姿多彩,变得愈加时尚。见证南京变化最直接的也许就在那一个个数据上,简单的数字折射了最真实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自从我区成立全国第一家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以来,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这一源自崇川的创造性社会矛盾调解机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心,并在全国得到推广。区委区政府也对大调解的建立、发展给予高度扶持和精心培育。在区委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大调解已成为调解各类纠纷的重要载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大调解也有一个不断规范完善的过程,为使大调解更好的适应崇川经济社会事业跨越发展的需要,经过认真思考,结合我区区情及工作实践,我就完善大调解提出几点建议。一、完善对接工作机制,扩大大调解工作职能坚持“以防为主… 相似文献
7.
8.
蒙古族风格交响乐作品,是作曲家在长期写作实践中创作出的一系列以蒙古族文化内涵为表现内容,以蒙古族风格的民歌、器乐曲旋律或自创的带有蒙古族风格的旋律作为作品主题并贯穿发展的交响乐作品。这些作品所表达的是作曲家眼中的蒙古族历史、英雄、自然风貌、民俗风情等一切涉及蒙古族文化所包含的内容,表现的是蒙古族的精神、性格和气质,传达的是蒙古族的崇高审美理想,是蒙古民族的感情、特有文化和审美方式的升华。 相似文献
9.
于少华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1):99-100
认识和把握交响乐的审美特征与欣赏规律;避免过多依靠语言、文字解释、阐述交响乐;反对把想象与联想心理过程作为欣赏交响乐的主要功能;主张通过听觉直接感受交响乐的交响性音响艺术效果美,进而欣赏、领略交响乐艺术所表现的内容美、形式美;不同意过分夸大交响乐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万新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5(1):10-16
被称为土家族“民间交响乐”——建始丝弦锣鼓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时代变迁,丝弦锣鼓现主要活跃于丧葬文化。若能对其进行创造性的继承和改造,对促进土家族地区社会进步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都柏林人》的交响乐结构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兰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都柏林人》是乔伊斯的第一部作品,作为他唯一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它颇能体现乔伊斯早期文学创作的诸多艺术特色.从其主题结构上看,这部作品采用了交响乐的表现技法;从该作品的主题结构出发,结合每一篇故事,以及通过对“瘫痪→麻木→死亡→复苏”这一主题发展模式的分析,可以发掘整部作品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8.
19.
20.
王永梅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1):141-145
艾米莉·狄金森在用词、语法、标点等方面的试验性创新,引发了人们对她的诗歌的语言学和文体学研究。她的死亡诗歌中的时态运用,不是单纯使用抒情时态(一般现在时),而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在各种时态中游走,构成不同时态的交响乐,进而形成诗人以弘扬时间和生命、抗拒死亡和永恒为特征的时间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