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48年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共产党宣言>得以发表,其中超前反映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思想在今天成为唯物史观理论中的"新大陆".本文在深入剖析<共产党宣言>中的经济全球化思想及其与中国入世历程融合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中国应如何理性地应对入世所带来的利弊.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观,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所开创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这一时代的产物和理论表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形成明确系统的"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在时问上是重合或同序的,在逻辑上,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力量前提和方法论原则.面对全球化的浪潮,马克思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观,对于今天的"全球化"讨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蔡红武 《理论界》2005,19(6):27-28
本文从<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基本原理出发,论证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实现由革命的主题向建设的主题转变,在"生产力"学说、"所有制"学说和"目标论"学说三个方面,对<宣言>的新发展.目的在于使人们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宣言>,坚定理想信念,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运史上第一个向人类阐发科学社会主义真理和全人类最崇高理想的纲领性文献.在<宣言>的光辉思想指引下,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当然社会主义运动并非一路高歌,也经历了严重挫折,并面临着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严峻考验.所幸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广大人民看到希望和光明,增强了信心.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决定了,判断某一部马克思主义文献是否"经典",不能单纯从"文本学"角度着眼,而是要结合它的思想内容和结构形式,看它在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单纯的"文本学"视野必然有其局限性.聂锦芳对<共产党宣言>的阅读就是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科学地阐述了"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150多年过去了,尽管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发展的总趋势仍没超出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景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7.
蒋敏华 《江淮论坛》2003,(5):128-132
全球化浪潮激荡下的中国文化正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应对早已成为文化界瞩目的焦点.马原的以<冈底斯的诱惑>为代表的一系列西藏题材小说、央珍的<无性别的神>、阿来的<尘埃落定>分别为读者摹画了一个遥远、神秘却又互异的西藏世界.对西藏理解的不同文化立场是引起这种互异的重要原因.本文试图对这种文学现象进行文化心理层面的透视,以此作为考察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心理的切入点,并希望能为"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化及其应对"的大讨论建立一种可供借鉴的文化的社会心理参照.  相似文献   

8.
论文以"2000年世界易经大会"(2000年10月在南京大学召开)为契机,以"夏商周断代工程"最新研究成果等为依据,对<易经>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及影响作了新的探讨,提出由<易经>开其端,<易传>集其成,经历数千年发展的易学是中华文化之根干.论文还对<易经>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世界易经大会"由来及其传承中华文化的宗旨作了概述.指出在世纪之交,千年更替之际召开的2000年世界易经大会,有其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春秋>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圣经>,<公羊传>与<榖梁传>专注于对<春秋>的"微言大义"进行了诠释,即使是以记事为主的<左传>对此也屡屡涉及.至于后儒的此类著作,更是汗牛充栋.即使<春秋>确为孔子所编撰或修订,这种对"微言大义"的挖掘也是以<春秋>在流传过程中没有出现文字讹误为前提的.本文对<春秋>经之阙文与错简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意在说明后儒对<春秋>经文中"微言大义"的挖掘多有可疑之处.  相似文献   

10.
<春秋>为孔子晚年依据鲁史所选择、整理的教科书,左丘明以"鲁太史"和"鲁君子"的身份为<春秋>补充了大量史料,编成<左传>,<左传>因此而与<公羊>、<谷梁>二传明显不同.后世儒家学者以经学今古文标准匡范<春秋>及<左传>,其实孔子在<春秋>中寄寓的"微言大义"渊源有自,承袭着古代"记事"、"实录"以外的另一史学传统,同时古代"记言"、"微言"的史学传统也因孔子整理<春秋>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王安石诋<春秋>为"断烂朝报",历来为千年来的学术公案.或以为王安石尊<春秋>,故无"断烂朝报"之说;或以为王安石贬<春秋>,而有"断烂朝报"之说.笔者认为,王安石是轻视<春秋>的,且也说过<春秋>为"断烂朝报"之类的话,但是,王安石所言<春秋>为"断烂朝报"是特指其弟子陆佃、龚原对<春秋>的注释,而非孔子删削之<春秋>;对于孔子删削之<春秋>,王安石虽不甚尊崇,但作为封建士大夫王安石不能也不敢公开诋诬之.王安石之所以轻视<春秋>,是因为<春秋>的主旨与其变法思想相抵触.  相似文献   

12.
张义宾 《阴山学刊》2004,17(1):9-15
<乐记>受到了<荀子>和<周易大传>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两种根本不同的美学观.其中源于<荀子>一系的美学思想以现成性的、由具体之物构成的既定性的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的源泉在于人心与外物的相感;而源于<易传>一系的美学思想则以非现成性的、生成性的生活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以生活世界的本体--天为源泉.在以西方主客二元文化为主导的现代语境中,我们对源于<荀子>的美学思想有明确的理解,但对源于<易传>的美学思想却发生了十分严重的文化"误读",以致于多数现代学者将其全盘否定.其实,只有来自<易传>的美学思想才是<乐记>理论的精华,它真正代表了中国文化精神,是西方传统文化不曾涉及的、难以解读的中国学术思想,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3.
"子夜宣言"为新发现的辛亥革命太原起义文物资料,它不仅从形制、内容上可以坐实和纠正回忆类文史资料的记述,而且与新发现的其他文物(<军法令>、<告民众书>等)形成关联性、互证性实物资料丛,对于太原起义日期、起义军活动、起义军司令任职情况等重要史实的订正提供了重要史证.  相似文献   

14.
龙绍讷是清朝时期一位"思力沉厚"、"刻意深入"、"肄力于学,著述侈侈隆富"的苗族思想家.著有<亮川前集>二卷、<续集>二卷、<试帖>二卷、<文集杂俎>四卷等.<亮川集>集中体现了龙绍讷的哲学及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15.
张高兰 《阴山学刊》2002,15(2):71-72
"自然无为"是道家的基本思想,<老子>与<庄子>中虽都讲"自然无为",但却在大体一致之中表现出了差异,分析这种差异,有助于我们更精确地把握道家"自然无为"这一思想,也更能体会<老子>、<庄子>的思想特色,以及从<老子>到<庄子>的思想演变.  相似文献   

16.
曾振宇 《学术界》2004,(2):143-148
拙著<中国气论哲学研究>一书致力于摆脱西方权力话语的逼迫,探究中国哲学范畴独创性的文化品格.全书的基本观点为中西哲学存在着形态上的差异.中国文化从来就不存在所谓经验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相对独立的逻辑世界,那种与经验世界相分离或先于经验世界而独立存在的本体论,在中国哲学中找不到;那种具有"绝对的纯粹形式"的"纯粹概念",也是与中国哲学绝缘的.<学术界>2003年第6期刊登的李存山<"前哲学概念"的"气论哲学研究">一文已远远超出了正常学术研究的范围.这种颠倒黑白、恶语中伤人的行为,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7.
黄维樑 《云梦学刊》2005,26(6):31-34
<离骚>分为多少章节,怎样分,历来众说纷纭.众多学者认为它纲领不明晰.它的结构确有问题.<文心雕龙>说的"规范本体"、"剪截浮词",它都做不到;它"委心逐词","辞溺者伤乱".拿<离骚>和杜甫<秋兴>、但丁<神曲>、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作品比较,不难发现,表现世乱伤心、狐疑矛盾的诗文,其结构、纲领是可以明晰井然的.虽然如此,<离骚>仍然是中国文学的瑰宝.  相似文献   

18.
霍布斯鲍姆笔下的后现代思潮--读《极端的年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芃 《学术研究》2001,(8):85-92
本文认为,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历史学家,不能回避时代提出的问题.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这部反映20世纪世界历史的著作中分析了后现代思潮在科学、思维方式、艺术以及人们社会观念上的表现.尽管他对泛后现代主义的作法持否定态度,但他认同世界进入了与现代社会不同的后现代社会,他本人也具有后现代主义情绪.文章认为,他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写作的理论前提经历了从对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赞颂、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二分法,到现代和后现代划分这样几个时期,这实际上是后现代思潮在他历史观念上的反映.但他始终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是与<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一致的,二者都是后现代对现代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19.
李金坤 《云梦学刊》2001,22(4):9-12
从"文学精神"、"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可以发现<楚辞>对<诗经>的承传事实.除受<诗经>的影响外,<楚辞>还受战国诸子散文及楚国土著文化"楚歌"、"巫歌"和"楚声"等文化乳汁的滋养.  相似文献   

20.
"古史辨"派与20世纪的《春秋》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所作<春秋>是一部蕴涵作者"微言大义"的政治学著作.20世纪初期,"古史辨"派在学术界发起并主导了一场关于<春秋>性质问题的讨论.在当时社会反封建思潮的鼓动下,"古史辨"派继承并发挥了传统今文经学家的怀疑精神和古文经学家的"六经皆史"说,得出"孔子不作<春秋>"、"<春秋>为史学著作"等错误结论."古史辨"派的<春秋>性质研究对整个20世纪的<春秋>研究产生了消极影响,也制约了此间经学史、史学史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