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辉典范和继承弘扬中国革命文化的理论成果,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结晶。这一思想以伟大民族精神为精神来源、以伟大革命精神为精神品格,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为精神追求,是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一思想既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又是坚持胸怀天下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回答了中国之问和世界之问,实现了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文明史铸就了中国人的民族品格和民族精神,几千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和源远流长的道德文化传统,锻造出各种各样的优秀人物及其精神品格,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是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重要文化资源。建构21世纪伦理学,必须立足国情,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定社全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3.
弘扬民族精神 塑造一代新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弘扬民族精神塑造一代新人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中华民族诞生之日,便是民族精神生成之时。“中华”一词寓意颇深,是魏晋时期钟信“天一合人”观念的哲人从“中国”和“华夏”两个名称中各取一字复合而成的。“中华”里的“中”侧重地理、自然(亦即“天”),“中...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5.
山水文学与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中华民族是崇尚自然、酷爱出水的民族,素有“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优良传统。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已开始按照自己特有的审美观念去理解自然,追求美感。古代山水作家正是根据这种审美观念摹写山水,吟咏自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为扬美祖国山河,弘扬民族精神,塑造中华民族灵魂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所论,即旨在探索中国山水文学所反映的民族特质和由此凝聚而成的民族精神,使山水文学重现其思想光辉。 (一)“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中国古代的哲人曾以巨大的热情去认识自然,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11.
延安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陈秀美一、延安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延安精神是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其坚定的信念,共同的理想,于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创造的一种时代精神,延安精神实际上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民族精神的积淀和升华。1.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爱国爱民、救亡图存...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13.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始终没有中断,作为中华文明精髓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都以此为主线来延伸和展开。在当代中国,中华民族精神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内在统一的。中国共产党正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大力弘扬和培育新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是我们几千年古老的民族历史中光辉灿烂的一页,因为它带来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涅般木式的变革与新生;“五四”时期是20世纪最具精神魅力的一个特殊阶段,因为它为中华民族再造了青春品格与现代品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郭沫若评说“五四”是“旧时代的人所痛心疾首的洪猛时代,新时代的人所讴歌鼓舞的黄金时代”。①“五四”在中国历史上的划时代意义是多方面的,既包含着政治思想的、伦理道德的,又包涵宗教哲学的、教育文化的。然而,在这场伟大的历史变革中,“新文学的提倡差不多成为‘五四’的主要口号”②,文学革命充…  相似文献   

15.
“五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80年来领导中华民族前赴后继,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史的真实写照,是实现“三个代表”的强大精神动力。 伟大的时代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时代。只有大力弘扬“五种精神”,才能真正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实现党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6.
写作导引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是把人作为主要的叙述、描写对象的,它一般是通过对人物在事件中的行为、活动的叙述和描写,来表现所描写的人物的精神、品格和个性的。写人的记叙文一般借助于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其内在的性格,在具体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表现出这个被塑造的人物是“怎样一个人”,而不是作者抽象地给人物作“鉴定“”评价”。同时,所塑造的人物也应力求突显其个性,应多写人物的特征,切忌千人一面的、无个性的、无特色的一般化描写。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写一组人。写一个人,可以通过一…  相似文献   

17.
目前,学术界对中华民旅精神的内涵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二重说”,认为中华民族精神应包括精华与糟粕、积极与消极、进步与落后两个部分;一种是“精粹论”,认为中华民族精神只包括精华,不包括糟粕。我是属于“精粹论”。所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优良传统的升华.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精  相似文献   

18.
今年4月8日是“四八烈士”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黄齐生等遇难60周年。今年又是王若飞、叶挺诞辰110周年,邓发诞辰100周年。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四八烈士”革命精神,是延安精神活生生的典范,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高举和平民主旗帜的“四八烈士”革命精神,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民族精神的光辉典范,是中国人民的瑰宝。高举共产主义旗帜的“四八烈士”革命精神,在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中华民族振兴和中华和平发展的伟大进程中,至今闪耀着时代精神的光芒,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中华民族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不同于其他民族爱国主义之处在于其有独特的美德伦理支撑,也因此铸就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德性价值,使其呈现出一种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主义基质,表现为一种仁民爱物、民为邦本的仁爱主义和民本主义特质,具化为一种天下主义的价值追求,并通过崇尚正义、讲求诚信等品质构成一个有机关联的美德伦理体系,不断生成且促进着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广博义理和精神操守,同时也新造着中华民族的民族品性或民族品格,形成中华民族“旧邦新命”的国德或国家德性。  相似文献   

20.
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的历史主题,中华传统民族精神的复兴与现代重构是完成这一历史主题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重构是在鸦片战争后历次反抗强敌入侵的过程中逐步累积,并最终在抗日战争期间型构完成的。抗日战争的特殊历史条件使中华民族在自身传统文化、西方近代民主主义文化和马克思主义这三大文明基础上型构了现代民族精神。中华现代民族精神具有理性的民族形式,蕴涵民主、科学的时代内容,彰显着“人民本位”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