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灯前摊着600多页的校样,这是陶芸师母于2003年编成的程千帆先生的书信集,题作《闲堂书简》。我一边读,一边校,为了尽量不漏过错字,便时时提醒自己只注意文字而不要遐想,可是仍然控制不住思绪的飞扬。2000年12月,由我负责编纂的15卷本《程千帆全集》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此时上  相似文献   

2.
有决心,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我是从一九五二年开始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十多年来,《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我差不多讀过两遍,为了从毛主席的书中找解决自己思想問题和工作問題的答案,有四十多篇文章,反复讀过很多次,还經常写笔記、写心得,我讀书写字有許多困难,可是,再大  相似文献   

3.
程民生 《中州学刊》2001,(6):97-100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一书影响广泛,但限于当时条件也有不少问题。本文以中华书局点校本为准,将其对《元丰九域志》、《宋史·地理志》的户口统计进行核对,指出其版本之异、移录之误、排印之错,并经重新计算,对其统计的错误也予以订正。  相似文献   

4.
中文计算机辅助校对系统原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字校对是报刊、图书出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任务是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差错,以保证出版物的质量。校对通常分为几个校次(毛校、初校、二校、三校、校红等),每一校次又包括校样打印、纸上校对、重新录入等步骤。  相似文献   

5.
我的老师金景芳先生弱龄嗜易,广涉群书,而以王注程传为依归。壮岁接受马克思主义以为指导,加深了对易的认识。解放以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渐深,更将易学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形成了自己有特色的易学思想体系。于易可谓彬彬矣。先生勤奋治易,六十多年不曾稍懈。解放后任教于吉林大学历史系和古籍研究所,多次给博士生、硕士生、进修生系统讲易。为了总结平生积累的学易心得体会,目前正着手写作《周易全解》。我作为先生的助手,有幸多次聆听先生系统讲易,协助先生写作《周易全解》,还多有机会听取先生对我个人授《易》。为了全面了解先生的易学思想,我们少不了常常把先  相似文献   

6.
麦都思1837年出版的圣经译本《新遗诏书》,不能看作是对马礼逊《神天圣书》新约部分的简单修订,而应被视为是对新约的重译,此译本从核心词汇到翻译理念都截然不同于马礼逊译本。这一译本经郭实腊多次修订、出版,并更名为《救世主耶稣新遗诏书》,最初几版修订本只是对《新遗诏书》作了细枝末节、可以忽略的修订。1853年,郭实腊的1840年版《救世主耶稣新遗诏书》为太平天国所修订、刊印,书名易为《新遗诏圣书》。麦都思主译的"委办本"《圣经》是优于《新遗诏书》的又一译本,这两种译本的不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与麦都思前后期合作译经的中方译者所享有的翻译自由度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7.
一 我走近肖斯塔科维奇,缘起于《唐达成文坛风雨五十年》一书的撰写. 在我与唐达成长达三十年的交往中,我感觉到唐达成的经历对中国文学史的弥足珍贵,多次劝他撰写回忆录.但每次都被他"假以时日吧"一词推托.那个年代的过来人,当然不难理解唐达成这种等待中的无奈与苦涩.  相似文献   

8.
高增德同志费时数年编辑的《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大辞典》出版了,而且亲自送到我的手上.一册在手,爱不释手.论装帧就够气派的,封面由启功题签,扉页由张颔书名,序言则由国家参政的最高领导人之一,亦是学者的雷洁琼所作;由于内文用了辞典纸,所以将囊括4700人,字数在300万字的内容,竟装订在看上去并不是巨大的一册之内,只有打开书页才能发现它之确有的丰富涵量.评介前,请允许我说说我和高增德个人的关系.这并不是不重要,因为从中可看出我评介这书的态度.我和高增德交友,可能和这部书的编纂年限差不多.那是1987年,我给他主编的《晋阳学刊》寄了篇《李后主词研究》的稿子.但是校样送来后,却把我文章的第一部分删去了,我当即回信表示,因“阉割我的主要观点,拒绝刊出”.对于此,高增德曾先后两次上门说明具体情况,而我却在第一次见面时并未原谅他,直到一年后的第二次见面,我终被他的诚挚的态度所感动,并允诺了为《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丛书作传的稿约.在我的自传写成后,他要  相似文献   

9.
我走近肖斯塔科维奇,缘起于《唐达成文坛风雨五十年》一书的撰写。 在我与唐达成长达三十年的交往中,我感觉到唐达成的经历对中国文学史的弥足珍贵,多次劝他撰写回忆录。但每次都被他“假以时日吧”一词推托。那个年代的过来人.当然不难理解唐达成这种等待中的无奈与苦涩。  相似文献   

10.
关于刘体智、罗振玉、明义士三家旧藏甲骨现状的说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37年,我写过一篇《甲骨文材料之统计》,登在天津《益世报》《人文周刊》第13期,转载在开明书店出版胡愈之先生主编的《月报》第1卷第5期。1944年,我在成都出版《甲骨学商史论丛》一书,又写过一篇《甲骨文发现之历史及其材料之统计》。这书在后方印数不多,但后来在台湾、香港都有翻印。解放后,很兴奋,1951年根据新的情况,我又写了《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一书,几年之间,一连印了3版。  相似文献   

11.
熊十力治学     
熊十力说,做学问不能甘居下游,要做学问就要立志,当第一流的学者,没有这个志向,就不要做学问.他曾写过一副对联赠给一青年学者:“凝神乃可晋学,固精可以养气。”熊氏著书,无论长篇短论,俱字斟句酌,一丝不苟。即使到晚年,他对自己的著作(如《新唯识论》语体文本)也亲自核对校样,很少假手他人。一次,一学生见熊十力正在伏案修改《新唯识论》,或正误,或加深,或补遗,便问:“先生的《新论》早为学者所诵习,誉满中外,为什么还要修改呢?”熊氏即以《庄子》郭象注中“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  相似文献   

12.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冯梦龙和三言》一书在原书第三次印刷时,著者增添一段文字:“一六三四年,冯梦龙又辑成《智囊补》一书。现在传世的只有《智囊补》一书,《智囊》则尚待发现。”(见第九十四页)此说实误。实际《智囊》一书现还传世:上海图书馆即藏有明刻本《智囊》,为二十八卷,半叶九行,行二十字,评十九字,题空二字,前有张明弼叙、沈几叙及冯梦龙自叙。据笔者所知:明刻本《智囊》,上海图书馆有,北京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也有。又,关于《智囊》和《智囊补》的关系,有人认为“《智囊补》不过是增订性质的重编本,而不是续编本。”更有甚者进而指出“《智囊补》实际上是《智囊》的‘增订版’,《智囊》的内容已全部为《补》所囊括了。”然而,两说均不符事实。笔者在上海图书馆有幸见到了明刻本《智囊》和清刻本《智囊补》两书,对其进行了统计和核对。从目录看,《智囊》和《智囊补》同为十部二十八类;不同的是,《智囊补》将《智囊》“捷智、术智”两部作了次序前后的调整。从篇目看出,《智囊》为九百六十八篇,《智囊补》为一千一百  相似文献   

13.
<正> 张明、亓子杰两位教授主编的《现代西方哲学探析》(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是山东省教委批准的研究课题,由山东省现代外国哲学研究会组织部分会员经过长达5年的反复琢磨和多次研讨编著而成。  相似文献   

14.
<正> 一九七九年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之际,广东人民出版社和北京出版社分别出版了我的两本小书:《五四运动论文集》和《五四运动在北京》。此后不久,《文史哲》编辑部就要我写一篇给青年人谈治学经验的文章,而且命题为:《我是怎样研究五四运动史的?》不过,我迟迟未敢动笔,因为感到自己才疏学浅,人微言轻,对青年不会有什么帮助,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五四运动史》一书尚未写完,谈经验未免为时过早。我在上面两本小书的《后记》中都表明了这样的愿望:“将来如果条件许可的话,我愿意在科学的道路上重新起步。”意思是说,希望在那两本小书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争取完成一本可读的书。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五四运动史》就是近几年来在那两本书的基础上继续研究的成果。书成之后,总要有一篇序言或后记之类的文字,向读者交待写书的经过。因此,我写下了《我是  相似文献   

15.
拜读了石泉先生所著《古代荆楚地理新探》一书(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以下简称《新探》),其中有些见解我很同意,如“江”并非长江的专称、曾与随的地望、古邓国地望、云杜与绿林故址等等;但对有些问题,我有自己的不同看法。这里仅就该书中的《楚郢都、秦汉至齐梁江陵城故址新探》(见《新探》一书第417—501页)一文关于东汉末年当阳、江陵两城的定位等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就教于石泉先生。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2月,由我院体育系教授邵生林主编、沈德功教授副主编的《西藏体育史》一书由西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西藏体育史》一书是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藏体育简史》最终成果改编而成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从1987年起,开始承担《中国气象年鉴》内蒙古部分的撰稿任务。第二年,又被聘为年鉴联络员。10年来的实践,使我对年鉴联络员肩负的双重责任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其一,作为一名年鉴联络员要对《中国气象年鉴》编辑部负责,要按照编辑部的要求,完成撰稿、征订和发行工作。其二,要对自治区气象局负责,要贯彻局党组意图,真实、全面地  相似文献   

18.
<正> 从现存《韩非子》一书可以看出,韩非继承了先秦朴素辩证法的传统,并对老子辩证法深有研究。其中的《解老》、《喻老》是我国最早给《老子》作注释的著作,先后共选注了《老子》中的三十一章。此外,在《主道》、《扬权》、《内储说》、《外储说》、《难三》、《难四》、《六反》等篇中,也多次引用过《老子》中的有关辩证法的思想,并根据  相似文献   

19.
我与王充《论衡》是有缘份的。1961年,我初中毕业。有一天,我在长乐县玉田镇小百货店里的书柜上买到一本书,这就是前苏联学者阿·阿·彼得洛夫所著《王充──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者和启蒙思想家》(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1964年考上中国人民大学,我把很多书都留在福建老家,只带很少的几本书到北京,其中就有这本关于王充的论著。刚到北京,我如饥似渴地买了很多书。许多书都是自己很喜欢的。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这其间我的许多书,虽然一本不卖,却也大都掉失了,只有这本关于王充的论著仍然伴随我走南闯北。儒法斗争那一阵子,我…  相似文献   

20.
要教革命书,先做革命人我自一九五八年以来,一直担任文艺理论课的教学工作。七年来,我在教学上走过不少弯路,有过不少教训。回顾已走过的一段路,体会最深的一点是:要搞好文艺理论课的教学工作,一定要坚持毛泽东思想挂帅。记得一九五八年刚调来暨大的时候,中文系只有一门文艺理论课,就是讲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土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当时系的领导对《讲话》课很重视,会多次指导我们要认真学好《讲话》,教好《讲话》。在备课中,他发现我感情上还是迷恋旧的文艺理论体系,就介绍我学习《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整顿党的作风》等几篇文章,要我在教学上认真贯彻毛主席的教育思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叫我千万不要迷信那些洋八股、洋教条,文艺理论课的教学一定要面向实际,面向斗争,讲授《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