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通过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分析说明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提出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帮助学生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2.
英语翻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就使得英语翻译教学具有了跨文化性质.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以下几点: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风格;夯实英语基础知识和日常英语交际能力;文化教学与语言交际实践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3.
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及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越来越注重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外语教学侧重语言本身的教学,往往无暇顾及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造成语言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会发生误解,甚至冲突.为了让语言学习者把握完整的跨文化体系,本文着重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交际的不同内涵以及如何在语言教学实践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的能力.介绍了跨文化交际的定义、意义,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并说明了在外语教学中开展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其目的在于促进外语教学,从而提高人们对文化的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交际培养已成为全球化时代的重要课题,作为其核心要素的跨文化交际敏感度开始受到众多学者关注。国外学者已经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其进行大量研究,包括定义、组成层面、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性、测评以及培训方法。众多研究显示,跨文化交际敏感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成正相关。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敏感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使其有效地完成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即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本文从专业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内涵,专业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及专业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培养三方面阐述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教学。  相似文献   

7.
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育的重要目标.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着手,探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内涵,以"对话论"为理论依据,构建大学生外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互动理论模型,着力于构建大学生外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模式,通过着眼态度培养、注重知识建构、强化模拟交际、善用批判反思、增强心理调适等手段,不断增强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Young Yun Kim(2002)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为基础,借鉴高一虹(2002)关于跨文化交际“超越能力培养”的观点,尝试构建着重在意识、态度和情感层面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新模式,为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理念和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区别及联系 ,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和交际教学的几个问题 ,着重指出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0.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我国频繁的对外交流,需要高素质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文章根据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和概念,从理论的层次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式,包括教学内容,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等,希望可以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化对话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可回避的问题,然而对于跨文化对话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反思,尤其对所涉及的对话资格问题、对话双方地位是否平等问题、文化通约性问题以及文化对话目的等问题均值得进一步思考。惟其如此,我们对跨文化对话才能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否则对话有可能蜕变成迷失自我的"自我殖民主义"或唯我独尊的"狭隘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2.
"请求"言语行为的跨文化研究已有近30年的历史,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交际策略与实现方式、礼貌和间接性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等问题;研究方法即语料收集方法,包括引发式问卷调查、自然录音、语料库和等级评价。此类研究对提高语言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跨文化的理解和解释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解释学,一种不同于单一文化内部所适用的跨文化解释学.跨文化研究的杰出倡导者雷蒙·潘尼卡以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探索为跨文化解释学及其方法论的确立提供了一个极有参考价值的模本.我们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跨文化解释学:从动力来说,跨文化解释学首先应以当前人类生存的跨文化处境为外在推动,以人在自我理解上的跨文化信念为内在驱动.在性质上,由于需要克服不同文化之间的空间距离,跨文化解释学是一种历地解释学.在方法上,跨文化解释学则需要以"对话的对话"为基本的方法论,也即一种区别并超越"辩证的对话"的新对话型态.在目标上,跨文化解释学最终是为了实现不同文化的共同更新和相互丰富.  相似文献   

14.
由于殖民主义500年的扩张历史,殖民主义的影响在全球无处不在,殖民者和被殖民者都深受其影响,只是表现形式大不相同而已。由于殖民主义的历史和深刻影响,全球的文化意识虽然在政治层面与过去的殖民主义已无多少直接的关联,但其核心本质并没有改变,只是以新殖民主义的面貌呈现,而新殖民主义的精神内核就是汉学主义理论所探讨的文化无意识。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世界范围的文化无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会表现为殖民无意识及其变体。文化无意识是阻碍不同文化传统之间健康交流的无形障碍,文化无意识的去殖民化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语言本身的交流功能,如果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导入跨文化,势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就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知识导入的原则和具体方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大量举例,说明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大量语言语用失误现象,并阐述其对交际产生的严重后果,分析了语言语用含义和语言语义含义之间的差别并总结了产生语言语用失误的四大原因:1.对美语和英语的差异缺乏了解;2.对中西文化差异缺乏了解;3.对英语语言习惯不了解;4.对话语的语用含义不明白, 并提出了一些克服语言语用失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摘要: 在跨文化管理的研究中,一种占有统治地位的观点认为,一些文化是“信任文化”,而另一些文化是“非信任文化”。如果信任可以用统一、普遍的标准去度量,并且这种划分有助于我们认识多样的信任形成和管理机制,那么它是令人满意的。但事实并非如此。从文化层面上对信任的思考要求我们考察在特定情形中那些旨在建立信任关系的行为的具体含义。这一目标是不可能通过对大量的量化指标进行宽泛的分析所能达到的,它要求更为细腻的质化研究。通过对美国、日本、德国、中国和法国五个国家信任关系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在那些所谓“信任社会”中的社会控制机制大都是外部的,而“非信任社会”则更倾向于在自主控制的机制中来建立信任。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每个社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控制形式和机制,从而使其成员之间以不同的方式来构建信任。每种方式在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显现出优势和局限。因此,信任在不同的文化中的意义是不同的,是无法用统一的标准去度量的。在信任问题上不存在文化宿命论:各个社会之间只存在在信任发展保障机制上的差异,而不存在绝对意义上“总体信任水平”的高低。管理中对信任的研究应该关注更具实践意义的每个社会信任形成机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当代交通     
探讨了当代社会交通的本质,阐明了当代交通的社会意义及其发展路径,从哲学意蕴、交通过程、交通发生根源和生产力的视角对当代交通作了分析,提出了确立大交通整体观,以信息交通引领我国交通进一步发展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谈"跨文化交际学"课程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政治体制、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跨文化交际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我们说什么 ,怎样说 ,做什么 ,怎样做才会被认为是合适的 ,得体的 ,什么是英语国家人们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等是这篇文章讨论的主要内容 ;笔者还就《跨文化交际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想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文化差异是交际的障碍这一现象,分析了文化和交际的定义,研究了跨文化交际的模式及过程,阐述了同文化交际的差异性,总结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和控制需要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