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闵虹 《殷都学刊》2001,(3):77-80
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艺术,策略上十分注重通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以及意象操作的经营运作,于不同的叙事层面塑造人物形象,刻画性格特征.这是作者追求形神统一的美学目标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的祖先,生生不息,世代相承,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也完善着人自身.随着人与自然、社会的联系的扩展、深化,人的内心世界不断趋于细腻、深曲、丰厚.内向的审视和外向的辐射,增强着心灵的力度.作家们用形象的、鲜明生动的画面,把握人与自然、社会的种种联系,从中探索人的心灵历程,构筑了小说文学的宝库.  相似文献   

3.
叙述视角是小说叙事技巧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叙事视角的选择对于小说的叙事结构及其审美效果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叙述视角,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即是作品叙述故事、观察世界时所选择的角度.选择这一角度实际上首先是选择人这个点,即观察者的视点.谁是观察者决定了叙事的角度.在小说中承担观察者角色的大致有三种,叙述者、人物以及假想读者(作者在作品中设置的读者),而前两种是最为常见的叙述视角.中国古典小说从其总体框架来看,是一种全知的叙述视角,叙述者的视点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一点是肯定的.然而正因为如此,往往掩盖了人物视角的重要性,使人忽略了人物视角的重要意义.当我们仔细阅读作品时,就会发现人物视角是叙述者叙述故事时的重要手段和表现方法,人物视角在古典小说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试就其在古典小说中的结构功能及其实现的审美意义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沈潜 《兰州学刊》2003,(6):171-173
人物命运是由围绕着某个人的社会的、自然的关系所决定的独特的经历、遭遇 ,是通过“偶然事件”暗示的“内在联系”。情节、性格描写纳入命运的轨迹 ,才产生丰厚和深刻的文学美学意义 ;命运演变超越作家的主观意愿 ,往往就是审美创造的超妙境界 ,命运的美学意义得到充分的显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给人物散文定义的基础上,对古今散文作家的创作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概括了这种散文的美学特征;并从题材、主题、形象刻划和篇章结构四方面,论述了真实与典型美、深邃美与哲理美、传神美与简约美、波澜美与曲折美的创造规律和艺术手法。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散文创作美学理论的建设和散文创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局势在经过明清之际的繁荣气象后陡转直下了。李汝珍(1763—1830)的百回小说《镜花缘》可以说是这一创作趋势的一个奇特的句号。它在全面继承传统小说艺术手法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从创作实践上对中国古典小说美学标准的传统进行了新的开拓。  相似文献   

7.
8.
中国古典小说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历代小说分类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古典小说分为“志怪神魔”、,‘英雄传奇”、“社会人情”三大类。这种分类方式不仅符合中国小说的历史状况,而且具有三重理论意义:1.在时间上反映了小说发展的更迭过程。2.在思想上反映了小说观念的演进过程。3.在形式上反映了小说手法的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9.
藏族古典小说是由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作品组成的,在这些小说的内容里,存不 存在一种贯穿始终的普遍规律呢?本文正是要回答这个问题。从宏观上考察藏族古典小 说的内容,它是以喇嘛教宗教哲学思想观念为基础的,它是不同时代的作家群体共同对 藏族社会审视的结果。 普列汉诺夫在谈及区域文化时指出:不同类型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在地理环境的影 响下形成的”黑格尔曾归纳了这样的三个方面:“即地理环境之作用于经济的作用、 之于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的作用、之于人的性格作用”。他们所说的地理环境,应该 说就是指区域文化。按照他们的观点,不同的区域文化决定了不同的社会存在。而黑格 尔进而强调这种社会存在对人的性格的支配作用,也就是区域文化对人的社会意识的作  相似文献   

10.
我的《略论生产美学》(发表于《理论月刊》1985年第2期)一文,从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三个方面论述了现代美学在人们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拙文主要是从宏观把握的角度进行构想,因此众多具体细致的问题则未进行条分缕析的阐释,故而在此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谢榛崇尚“中正”的美学思想,实为儒、道、禅之“中和说”交相融汇的综合体,自有其独到、精微之处。在对于艺术传统的继承问题上,他主张总体把握盛唐艺术“气象雄浑”、“格高气畅”的时代精神,法古而不拟古、集众而不随俗,在尊重前人艺术风格的差异性和多样化的前提下,实现更高层次上的综合。在艺术形象的审美理想问题上,他主张“去泰去否”、“由乎中正”,通过传统与创新、自然与精工、意境与现实的辩证统一,以达到“平易而不执泥,隽伟而不险怪”的境界。在艺术创作的技巧问题上,他主张联结、搭配、糅合诸心理和物理要素,使平仄错落、抑扬相称、浓淡得体、情景俱工,即在声律、字句、辞彩、章法、结构等各方面的“谐调”过程中,追求艺术表观的最佳效应。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特别是通俗小说研究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方面是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高了通俗文学的地位,而前人对通俗小说的研究还很不充分,很不深入,因而容易引起大家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原因,中国古典小说中不少优秀作品始终作为一种“活”的文学受到人们的喜爱,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现实迫切需要现代学人对这些作品给以科学阐释和对广大读者进行理论指导,以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素质,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四十年来,广大研究工作者意识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  相似文献   

13.
美学的中国化具体体现于四个方面:一是关于美的观念和审美的理想规定,是否体现了中华文化和中华美学的主导精神与根本传统;二是它提出的基本范畴,是否概括了中华文化与中华美学的基本经验;三是它的理论结构、逻辑形态是否弘扬了民族的思维精神;四是它的心理结构、思维模式、概念形态、研究及言说方式,是否适应于中华民族的思维特点和接受习惯,是否既体现思维的现代性,又具有中华气派、中华作风,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周来祥先生最早提出的和谐美学在这四个方面对美学中国化作出了探索和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外卓越的古典中长篇小说,无不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进步的思想倾向、高度的艺术技巧和历史阶级的局限性。然而,在古典小说的研究和评论中,必须学会鉴别和区分作品时代阶级的局限性与真抑假扬的艺术手法,不可把二者混为一谈。这是读懂古典小说如《红楼梦》、《上尉的女儿》等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小说的谐俗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典小说的谐俗倾向廖可斌一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产生和发展,表面上看只是一个艺术形式自我蜕变的问题,实际上乃是一个社会问题。例如,小说之不同于神话传说和英雄史诗,特征之一即在于它不把人物神化或英雄化地放大或美化,而几乎是按照他们的真实尺寸和真实面目来...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古典小说叙事的时间和空间特点。提出《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在真实的历史时间里讲述似史非史的故事,把“历史性”当作小说叙事的最高目的。《金瓶梅》与《红楼梦》以春夏秋冬的自然时间作为小说故事的时间框架。古典小说叙事的历史时间和自然时间带规律性的现象是都呈现出时间循环的特点,表现出浓重的悲剧意识。在空间观念上,讲史小说以地域空间作为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反映了古代中国重视土地社稷江山的中华意识和霸业意识。人情小说以园林空间作为小说叙事空间的构架,追求一种园林艺趣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小说文体审美素质的主要体现为 :生活的故事化 (情节化 )、人物的性格化、艺术的虚构化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酷爱中国古典小说。他不仅从《紅搂梦》、《三国演义》等艺术精品中汲取了丰富的美学营养,而且还自觉地从这些文学遗产中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政治、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宝贵财富。毛泽东不仅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爱好者,而且还以其超人的思想深度与极高的文学造诣对一些经典作品进行了独特的品评,批判和研究,从而推动了国内古典文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与此同时,由于毛泽东的大力提倡,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它们在文学史中的地位也得到了应有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民俗文化与中国古典小说王启忠风俗,是历代相传、因袭积淀而成的社会风尚与民间习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识。以叙事写人为主旨的中国古代小说,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就常常展现出一幅幅绚烂多彩的风俗画面,成为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文化背景。当然,世风民俗...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古典小说理论批评遗产是丰富而宝贵的。它不同于我国的诗歌理论批评和散文理论批评,而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概括起来,有以下七点。一为小说争生存权,争地位,反复阐明小说的意义和作用,是我国小说理论批评的第一个特色。先秦时期,儒家把小说视为“小道”;即使是庄子,思想算是比较解放的,也说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庄子·外物》)。虽然先秦诸子的“小说”并不等同于后来的“小说”概念,但他们的片面看法却对后代统治者和一般读书人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