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誉为"21世纪的科学"的复杂性科学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实现了方法论的突破.复杂性科学是在坚持中超越了还原论和整体论,实现还原论和整体论的有机组合,形成和产生了"融贯论".在"融贯论"的行动路线上,必须坚持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综合相结合、认识理解与实践行动相结合、科学推理与哲学思辨相结合和定性判断与定量描述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三次物理学革命之一的量子力学在诸多方面对经典科学世界图景进行了变革。量子力学突破了经典科学的机械决定论,使之转化为非机械决定论;使得科学认识方法由还原论转化为整体论;使得科学思维方式由追求简单性到探索复杂性;确立了科学活动中主客体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探索复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研究方法论从古至今经历了一个超越还原论,发展整体论,实现还原论与整体论辩证统一的演化过程,实现还原论与整体论的辩证统一是有坚实的哲学依据与客观基础的;实现还原论与整体论的辩证统一,体现在认识过程中,就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分析与综合交织互动的辩证思维途径。  相似文献   

4.
现代生态思维方式的哲学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科学形成了以有机论为特征 ,强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整体论思维方式。这种生态思维方式富有独特的时代特征和哲学的整体转换意蕴 ,代表了人类在新的实践水平上对自身生存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一种新的科学内省。具体表现为 :从机器论到有机论的本体论转换 ;从还原论到复杂论的方法论超越 ;从支配论到协同论的价值更新  相似文献   

5.
语境视阈中克里普克指称理论的考察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哲学中,语境论作为哲学研究的基本背景和指称确定的关键性因素,已经成为学界共识。克里普克从实在论立场出发维护指称概念的地位,这从一个侧面为语境实在论探索意义与指称关系的科学解释提供了理论借鉴。因果历史理论包含了丰富的语用思想,强调语用语境对于确定名称所指依据的重要性,但它与语境论所倡导的语形、语义、语用相结合的整体思维仍然存在较大差别。同时,在后现代语境论的视野中,一方面,因果历史理论未能完全超越规范语言学派的局限,体现出绝对所指观的狭隘性;另一方面,他对于指称心理因素的重视又与后现代语境论主体心理意向的回归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和契合。  相似文献   

6.
前期海德格尔的哲学立场是否可以称为一种"超越论哲学"?这一直是海德格尔研究者所激烈争论的问题.一方面,海德格尔既与当代的多位超越论哲学代表人物关系密切,而他的作品又大量充斥着超越论哲学的术语;另一方面,海德格尔对超越论哲学又明显抱有强烈的批评态度,而他所谓"超越"又似乎与中世纪学院派哲学所谓"超越之物"有关.本文旨在以前期海德格尔的"世界"概念为线索,以指出前期海德格尔思想中所包含的超越论哲学成份,以及其与康德的超越论哲学之间的一些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7.
整体论在学术研究领域,是以超越还原论为旨向的一种思想意识。它着重是作为一种学术思想方法被提出和推进的。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与还原论论战的过程中,整体论思想本身的建构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实际上,对整体论既有存在论层面的理解,也有认识论、方法论层面的理解。同样,对整体论概念的使用也是多种多样的,以致出现了构成论整体论,系统论整体论,关系整体论,生成整体论,复杂整体论诸多整体论概念。总的看来,学界对整体论思想的理解和运用还欠成熟、存在混乱。因此,尝试对整体论概念进行梳理与整合,这于整体论思想的研究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结合人类思维方式的三次转换,可以探讨形神关系的三种不同解释方法。目前理论界仅仅认可了近代还原论对哲学基本问题——形神关系的解释,并把这种还原论方法作为唯一正确的解释方法,它忽视了古代整体论及现代系统论对形神关系的阐述。古代整体论并不是现代系统论,但古代整体论却是现代系统论的雏形,应把古代整体论方法完善并上升为现代系统论方法,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最终解决寻找出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试论还原论与整体论的互补与共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7世纪到20世纪晚期,在伽利略、培根、笛卡尔和牛顿等所创建理论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种以机械论、决定论和还原主义为特征的现代科学范式.这种科学范式的局限性日趋明显,在20世纪受到一大批科学家和哲学家的批判和质疑.与此同时,一种以有机论、非决定论、混沌、复杂性和熵等理论原则为基础的后现代科学范式日渐成型.现代科学和后现代科学分别体现的是还原论和整体论的思维方式.由于二者都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所以应使二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10.
普特南的科学哲学思想由早期的科学实在论转向内在实在论到最后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自然实在论,其哲学立场虽有两次重大的思想转变,但是一脉相承,即由绝对主义走向相对主义再超越两者的对立,最后回归生活实践,进入一种新的哲学视野.其思想的每一次转变都是对原有理论的超越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学方法论是随着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演化和发展的。受简约论思想支配的决定论和还原论越来越显示出自身的先天不足。混沌理论为解决人们未曾遇到的而又无法理解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自然科学工作者只有站在科学哲学的高度,超越学科界限,才能推动科学技术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迈尔讨论了生物学自主性的确切内涵,提出生物学是独立于物理学的学科.生物学自主性的渊源是机械论与活力论之间的冲突和争论.通过批评物理主义的本质论、还原论和决定论等错误,迈尔确立了生物学自主论,主张要扩大科学统-的基础.迈尔思想的精神实质是生物学整体论.  相似文献   

13.
复杂性研究对整体论的复兴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性研究的总特征是对传统的还原论持批判态度,并且试图建构复杂性范式来超越沿用了数百年的还原论,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复杂性研究的兴起为整体论提供了一次复归的机遇。但是,复杂性研究并不等同于整体论,它在超越还原论的同时也同样需要超越整体论。所以,复杂性研究与整体论的关系是既复归又超越,而不是简单的等同关系。复杂性研究既要经过还原论的洗礼又要引入整体论的思想和方法对它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14.
回顾量子力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分析量子力学发展过程中的佯谬解释的哲学斗争,从认识论和本体论的角度观察量子力学发展与哲学的辩证决定论关系,并从量子力学理论的成功来分析决定论的归属问题,认为决定论在理论架构和实体验证的角度上已经被恢复。  相似文献   

15.
逻辑经验主义的意义理论认为经验事实是句子的意义基础和证实标准。这一理论在处理有关某物存在的命题时会导致矛盾,无法自圆其说。蒯因提出"本体论承诺"的思想,将某物存在这一经验事实理解为对句子做语义分析之后,根据某种本体论思想所做出的承诺;由此,逻辑经验主义所遭遇的难题可以得到一种解决。逻辑经验主义具有还原论的特征,蒯因的"本体论承诺"则是一种整体论思想。  相似文献   

16.
从 17世纪到 2 0世纪晚期 ,在伽利略、培根、笛卡尔和牛顿等所创建理论的基础上 ,出现了一种以机械论、决定论和还原主义为特征的现代科学范式。这种科学范式的局限性日趋明显 ,在 2 0世纪受到一大批科学家和哲学家的批判和质疑。与此同时 ,一种以有机论、非决定论、混沌、复杂性和熵等理论原则为基础的后现代科学范式日渐成型。现代科学和后现代科学分别体现的是还原论和整体论的思维方式。由于二者都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所以应使二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17.
科学方法的整体论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现代科学已经对还原论产生了强烈的路径依赖,但还原论者如果不诉诸创世模式和表征主义就无法证明还原论是唯一合理的科学方法论。还原论的认识论基础是表征主义和理论优位的科学观,其形而上学暗示是本质主义的外在存在论和构成性的实体实在论。为了实现从还原论到整体论的嬗变,一方面,应该在内在关系论的认识论基础上将科学视为人类有限的知行体系,引入现象论的参与存在论与生成性的关系实在论等形而上学预设;另一方面,坚持互补、超越层次与领域、重视过程与关系等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8.
唯科学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从"客观性"的极端思考马克思哲学,得出"无主体"的社会结构观和历史过程论。这一结论将历史过程、社会结构的客观性与人的主体性及其能动活动,将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绝对对立起来,具有片面性,但也蕴含了合理性因素,它以鲜明的形式表明了历史观上的两种基本立场,以敏锐的视角关注世界观视域的主客体问题,同时也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分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9.
"认知"与"知觉"关系成为认知视域中"观察与理论关系问题"解读的切入点.围绕福多与丘奇兰德关于"知觉"与"认知"是否具有连续性的争论,在模块理论立场与意义整体论立场上展开对"观察与理论二分"的分析.通过揭示模块理论在这一争论中存在的困难,表明在知觉的信息封装层面上不可能为中性观察提供完全合理的辩护.  相似文献   

20.
可检验性与整体论——理论整体论的重建胡新和逻辑经验主义是近代科学哲学史上最为完整严谨、影响最大的一个理论体系和学派。它所奠定的学术传统,影响了整整一代科学哲学家,并且至今仍是我们理论背景构成中的重要部分。在逻辑经验主义的源起和发展中,曾受到过两种思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