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异化”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核心范畴,也是人们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有些资产阶级学者把马克思的异化概念等同于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异化概念,宣扬只有到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和费尔巴哈的人本学中才能找到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在国内,关于马克思异化概念的文章虽然不多,但分歧也较大。因此,明确马克思异化概念的特点,搞清马克思与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概念的区别,对于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无疑是必要的。异化一词作为一个哲学范畴使用,开始于近代欧洲哲学,流行于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  相似文献   

2.
“异化”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核心范畴,也是人们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有些资产阶级学者把马克思的异化概念等同于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异化概念,宣扬只有到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和费尔巴哈的人本学中才能找到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在国内,关于马克思异化概念的文章虽然不多,但分歧也较大。因此,明确马克思异化概念的特点,搞清马克思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广泛深入研究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从已经发表的文章看,大多集中于哲学和美学。但《手稿》主要是一部经济学著作。马克思的异化劳动也主要是一个经济范畴。它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本文试从这一方面作些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异化概念,长期以来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也是东西方探讨、评论马克思学说的争论的一个焦点.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就此发表了一些文章,其间在观点上不无歧异.这里,就这个问题,提出我们的几点肤浅看法.一、马克思异化概念的真正涵义异化是德国古典哲学术语,由德文动词"entfremden"(疏远、疏情、绝交和窃取等义)变来的名词"Entfremdung"(直译为"疏远化"或"冷淡化"的意思),是一个带有动态性概念的抽象名词,其涵义是:其一,使某物与某人疏远;其二,从某人处夺取或窃取某物,使之与某人疏远.国内哲学界过去常把"Entfremdung"这一术语直译为"疏远化"目前通常意译为"异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明的关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的重新解读,发现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理论表达了一种独特的全新的观点,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研究信仰的问题提供了不同于以往任何哲学的视角:从“劳动”看信仰;从“异化的劳动”看信仰;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看信仰,认为信仰作为一种把握世界的人的存在方式,它是有着深刻的物质根源的,它所表现的是人类精神层面的超越与追求,是劳动和异化劳动的产物。只有从这一意义上来看,才能真正理解信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表对马克思哲学来说绝对是一种历史事件,它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足以震撼马克思哲学研究.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的许多人来说,这似乎意味着,类似苏联和中国那样将马克思哲学理解为一种客观规律的学说被颠覆了:马克思哲学是一种关于人的、内在性的、主体性的人道主义的学说.国内一些学者也在20世纪...  相似文献   

7.
“异化”一词本来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在黑格尔哲学里才成为哲学概念。文中分析了马克思的异化思想进程,指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异化思想的高峰,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形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平等是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始终关注的社会问题,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此文拟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即“自由自觉的活动”、“异化劳动”以及“异化劳动的扬弃”的视角来解读马克思的社会平等思想。试图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平等思想的深入探讨,来对我国当前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价值:探讨异化范畴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使用的“异化”范畴本质上是一个价值批判范畴,异化即价值的异化,体现与价值应当的对立。系统考察“异化”一词的渊源以及马克思著作中运用“异化”一词的情况,并从价值角度对“异化”范畴进行一番新的探讨,可以发现,马克思正是通过对“异化劳动”的价值批判,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上确立起了一个全新的人文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发展史中 ,早期和后期有明显的变化。《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 ,可以看作是马克思早期代表作。在《手稿》中 ,马克思对“异化”的理解还没有完全摆脱费尔巴哈的影响 ,主要的表现在他继续采用费尔巴哈关于“族类本质”的概念。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与早期的《手稿》相比 ,一个最本质的变化就是抛弃了诸如人的“本质”或“本性”这样一些含义模糊的 ,因而容易引起误解的概念。由于抛弃了“族类本质”这一概念 ,就使“异化”的涵义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1.
某些宣扬“社会主义异化论”的文章,把异化等同于矛盾,认为“异化”是“表明事物的差异和对立”,“是唯物辩证法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大致说明”。从而以此作为论述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异化的哲学根据。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异化论”是错误的,把异化等同于矛盾是违反马克思讲的“异化”本意的。  相似文献   

12.
“异化”概念在马克思以前已有广泛的运用。大致说来,在近代,卢梭首先加以使用‘,但他只是在极其有限的、狭窄的范围的意义上,即在政治意义上运用这~概念;真正将这一概念泛用为哲学名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三巨头费希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费希特的异化观,是主观唯心主义的“纯粹自我’创异化观;黑格尔则是客观唯。已主义的“精神异化论”,他是在唯心主义本体论和辩证法的意义*变用异化概念的;费尔巴哈更前进一步,从入本主义的观点阐述异化观,立足于人性和人类的本质,是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异化论。马克思的异化学说,正是在上…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虽然不是一部美学著作 ,但提出了大量的美学问题。“劳动创造了美”是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观点 ,其涵义是丰富而深刻的 :劳动是“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异化劳动也能创造美 ;自然美也与劳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经济异化理论的形成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特别是经济异化、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早期经济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作了系统的论述。本文试图从马克思早期经济思想的形成方面探讨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经济内容及其特点,揭露资产阶级学者和修正主义者对它的种种歪曲、诬蔑和无耻的诽谤。下面让我们简要地谈谈《手稿》的写作和出版情况。《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一部重要著作。据考证,大约写于1844年4—8月。它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并未公开出版。大约过了将近一个世纪后,于1927年在苏联首次公开出版了《手稿》的部分内容。《手稿》发表后,在当时就曾经引起各国学术界中不同流派的关注,并  相似文献   

15.
卡尔.马克思哲学超越了近现代种种“二元对立”的“主义”,这是其特殊的哲学本性。当今人类进入了一个和平发展的新时代,全球利益压倒了阶级、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利益,由此产生出当今最有价值的“国际化精神”和“全球意识”,这正是马克思的“国际人本主义”哲学理想超时代的展现,也是马克思哲学超越本性的当代显示。  相似文献   

16.
据美国《哲学杂志》1965年4月1日报道,美国哲学会西部分会第63届年会定于1965年4月29日至5月1日在芝加哥举行。这次会议是由该学会与符号逻辑学会联合召开的。关于哲学方面的主要议程如下:在29日举行关于“哲学导论课程的目的”、“意图性”、“历史解释和心理分析”、“海德格尔和雅思伯斯的存在主义”、“异化”等问题的讨论会,在“异化”问题讨论会上提出的论文有:格里高的“马克思哲学中的异化概念”;威尔斯的“辩证逻辑和异化”;  相似文献   

17.
“回到马克思”是 90年代中期以来流传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一个响亮口号。这是一种极重要的理论折射。它反映了随着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运动深入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发生的深层次发展 ,以及这种理论创新与解释当代社会历史实践最新发展的理论冲动。但是 ,“回到马克思”这个口号本身从一开始也遭遇了一些误解 ,特别是随着“现代性”和“后现代性”问题的兴起 ,一些学者要求马克思的思想应该具有一种直接的当代性立场 ,以服务于解释当今世界激剧变化的需要。近期以来 ,对“回到马克思”的评论和提出替代口号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较为显著的景观。在此 ,我们编发了一组相关讨论的笔谈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当代性问题的实质、马克思与当代性对话的方式、在今天我们面对马克思的基本立场以及“回到马克思”的基本意蕴诸方面 ,较为系统地阐发了马克思哲学与当代哲学之间批判性对话的前提和入口 ,重申了“回到马克思”是这种对话的基础。我们想强调 ,在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 ,问题并不在于通过争论确定一种大家都接受的口号 ,而是真正理解我们今天讨论所立足的理论基础 ,这也是学术继承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 )和开新 (在当代性上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最核心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之思的当代性言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到马克思”是 90年代中期以来流传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一个响亮口号。这是一种极重要的理论折射。它反映了随着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运动深入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发生的深层次发展 ,以及这种理论创新与解释当代社会历史实践最新发展的理论冲动。但是 ,“回到马克思”这个口号本身从一开始也遭遇了一些误解 ,特别是随着“现代性”和“后现代性”问题的兴起 ,一些学者要求马克思的思想应该具有一种直接的当代性立场 ,以服务于解释当今世界激剧变化的需要。近期以来 ,对“回到马克思”的评论和提出替代口号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较为显著的景观。在此 ,我们编发了一组相关讨论的笔谈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当代性问题的实质、马克思与当代性对话的方式、在今天我们面对马克思的基本立场以及“回到马克思”的基本意蕴诸方面 ,较为系统地阐发了马克思哲学与当代哲学之间批判性对话的前提和入口 ,重申了“回到马克思”是这种对话的基础。我们想强调 ,在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 ,问题并不在于通过争论确定一种大家都接受的口号 ,而是真正理解我们今天讨论所立足的理论基础 ,这也是学术继承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 )和开新 (在当代性上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最核心  相似文献   

19.
"回到马克思":一种可能性的对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到马克思”是 90年代中期以来流传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一个响亮口号。这是一种极重要的理论折射。它反映了随着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运动深入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发生的深层次发展 ,以及这种理论创新与解释当代社会历史实践最新发展的理论冲动。但是 ,“回到马克思”这个口号本身从一开始也遭遇了一些误解 ,特别是随着“现代性”和“后现代性”问题的兴起 ,一些学者要求马克思的思想应该具有一种直接的当代性立场 ,以服务于解释当今世界激剧变化的需要。近期以来 ,对“回到马克思”的评论和提出替代口号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较为显著的景观。在此 ,我们编发了一组相关讨论的笔谈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当代性问题的实质、马克思与当代性对话的方式、在今天我们面对马克思的基本立场以及“回到马克思”的基本意蕴诸方面 ,较为系统地阐发了马克思哲学与当代哲学之间批判性对话的前提和入口 ,重申了“回到马克思”是这种对话的基础。我们想强调 ,在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 ,问题并不在于通过争论确定一种大家都接受的口号 ,而是真正理解我们今天讨论所立足的理论基础 ,这也是学术继承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 )和开新 (在当代性上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最核心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哲学与当代性对接的三种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到马克思”是 90年代中期以来流传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一个响亮口号。这是一种极重要的理论折射。它反映了随着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运动深入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发生的深层次发展 ,以及这种理论创新与解释当代社会历史实践最新发展的理论冲动。但是 ,“回到马克思”这个口号本身从一开始也遭遇了一些误解 ,特别是随着“现代性”和“后现代性”问题的兴起 ,一些学者要求马克思的思想应该具有一种直接的当代性立场 ,以服务于解释当今世界激剧变化的需要。近期以来 ,对“回到马克思”的评论和提出替代口号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较为显著的景观。在此 ,我们编发了一组相关讨论的笔谈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当代性问题的实质、马克思与当代性对话的方式、在今天我们面对马克思的基本立场以及“回到马克思”的基本意蕴诸方面 ,较为系统地阐发了马克思哲学与当代哲学之间批判性对话的前提和入口 ,重申了“回到马克思”是这种对话的基础。我们想强调 ,在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 ,问题并不在于通过争论确定一种大家都接受的口号 ,而是真正理解我们今天讨论所立足的理论基础 ,这也是学术继承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 )和开新 (在当代性上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最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