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晗 《民族论坛》2006,(9):16-19
今夏,我一边熬夜看德国柏林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一边脑袋飞转地上班甚至加班为自己九月的专题做策划、约稿、组稿、编稿工作。  相似文献   

2.
7月10日上午,湖南芷江汽车站热闹非凡,站内站外挤满了人群,数百名侗乡球迷等候在车站迎接从法国归来的’98“世界杯”球赛护旗手、芷江侗族自治县民族中学初三学生杨铨。杨铨一下车,球迷们迫不及待地要求她讲述在巴黎的所见所闻。杨铨告诉球迷们:她护的是智利队...  相似文献   

3.
心底的话语     
那是我从事文学翻译十几年来译得最痛快、最流畅的一篇作品——散文《树梢上的心》,而且是在电话上。这是张承志写我们哈萨克族的文章,很珍贵。听众则是新疆著名的哈萨克族知识分子——吐尔逊·卓勒木别提夫妇。他们用子母机在那一头静静地听我十分得意的译文,不时发出赞叹声。不久,传来一阵唏嘘声,而我自己也泪流满面。感动、感慨、感激——两代哈萨克族知识分子都有一种被久久地遗忘  相似文献   

4.
这两年在国外的生活,对我这个在家从不下厨的人来说是一种惩罚,我得自己做饭了.质量就不用说了,而且欧洲的食品调料也不齐全,也就是糊弄自己的胃罢了.再加上在法国学校吃了半年的法式饭以后--那实在不是我幻想中的法式大餐的味道,我确定我的味觉品位降到了此生的最低点,以至于有次回国和朋友游海南,旅行社安排的三餐都让我觉得美味无比.看着同伴们皱着眉头难以下咽的样子,我觉得他们很奇怪.当然,他们也觉得我很奇怪.  相似文献   

5.
中共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纪委推倒了压在我头上的一切不实之词的那一瞬间,揭开了我个人和家庭生活新的一页。20年前,血气方刚的我,在丽江中等师范学校毕业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高黎贡山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准备把自己的青春和才智奉献给这里。然而,迎接我的却是“政治边防”、“清理阶级队伍”等一系列政治运动。我每年除了八九个月的时间是以“工作队员”的身份奔波在独龙河边和怒江两岸外,唯一的爱好就是给报纸、杂志、电台投投稿,每每看到或听到自己的稿件被采用,心里就感到无比的快活。可是,就在一夜间,26岁的我,忽然成了  相似文献   

6.
姚斌 《民族论坛》2006,(11):49-49
听朋友说,位于湘西永顺县的小溪是南方地区十三省唯一免遭第四纪冰川侵袭的原始次生林,那里古树参天,溪水清澈,还有幽蓝无垠的夜空,繁星点点,月色如泻。我知道,自己是无法回避她了。两百多里的山穷水复,弃船换车走近小溪时,天色已朦胧起来。乡道很窄,路旁的枝丫噼噼啪啪地敲打着车窗,竟不能让我探出头去看个究竟。只是觉得,那绿色深邃地更替,渐渐地,凉意浸透了单衣。当晚,我仰望天空,不想山谷里飘泛起薄薄的雾,虽有些零落的星星,却并没看到想象中的那种湛蓝。第二天起了个大早,雾罩很浓。鸡鸣远远近近,吊脚楼影影绰绰。时间仿佛从来就似这般…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时生活在湘西崇山峻岭中。在那封闭的年头,乡村人很少有机会走出大山,了解外面的世界主要靠这么几条渠道:听歌唱歌,看电影,从书本中获知,听参军出过远门的人讲。那时候,那首名为《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民歌曾激发了我对外面世界的无穷幻想。“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十三四岁年龄,对姑娘小伙子男女之事朦朦胧胧的,更感到神秘的是那“遥远”二字的深邃缥缈。那是一首流传在青海的歌,我不知青海有多远,感觉仿佛在天边。运动的发展增开一条了解外界的渠道,听去过北京串联的同学讲…  相似文献   

8.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猴子在苗寨附近觅食玩耍,突然一只小猴子发现前面有一个圆鼓鼓的庞然大物,出于好奇,它小心翼翼地走到旁边四处查看觉得没有什么危险,便用“手”轻轻地敲打一下,马上后退,但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情况,于是小猴得意放肆地用拳头继续敲打,很是开心。接着它又找来一根短棒,正准备敲打,站在远处的大猴看见匆匆赶来,也准备敲打。小猴不依,拼命地想赶走大猴,大猴几次想敲打都被小猴强行撵开。大猴发怒了,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一边应付小猴的袭击,一边敲打那圆鼓鼓的东西,听那浑厚的声音好像是在给自己助阵一样。  相似文献   

9.
陈杰 《民族论坛》2009,(10):8-9
记得中学时代无比憧憬大学生活,而当踏上大学之路时,面对繁杂的社会,面对陌生的人群我知道将有着更多的狂风与骇浪等着自己去迎接。然而,一年的时光让我发现预科给予了我太多的幸福和欢愉。在这里,我告别了飞扬跋扈年少轻狂的往日,在这里我编织着自己浅蓝色的梦,抒写着自己如水的青春。  相似文献   

10.
1.你是否经常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你对哪些新闻最感兴趣?为什么? 朱文和(男,哈尼族,中央民族学院学生) 答:我经常看报纸,听广播,以了解国内国际重大事件,但很少看电视。我对反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地区的新闻最感兴趣。因为我毕业后有可能回到民族地区工作,不了解一点民族政策和民族情况怎么行呢? 陈丹桂(男,京族,中南民族学院学生) 答;我经常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我对科学和体育方面的新闻最感兴趣。我希望了解当今世界上科学技术的情况和动态。至于对体育新闻的偏爱是因为我是体育爱好者。  相似文献   

11.
(一) 歌仙刘三姐在广西、在壮族那是尽人皆知而无人不晓的古代传说人物;甚至在云南、贵州、湖南、广东与广西接壤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都把刘三姐说成是故乡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不少刘姓村寨或山光水色非常秀美的地方,大都说是刘三姐生身之地。可见,刘三姐是各族人民的爱女,而且代代相传由来已久。从孩提时代我就听老一辈爷爷、奶奶们传说着歌仙刘三姐与秀才对歌的故事。唱的是:上至天文,下到地理,古往今来,人间万象……尽显歌仙的聪明才智,出口成歌,勤劳乖巧、机灵勇敢之能事。为此,在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了对刘三姐的无比崇敬,…  相似文献   

12.
钟汶哲  ;于志力图 《中国民族》2008,(7):I0003-I0003
耳边是隆隆的声音,那是对面山上石头不断滑落的声音。余震之中,我的视线里出现了一位羌族老奶奶,这让我无比的震惊。要知道,那是一个极陡的坡,这个佝偻着腰的老人是怎么艰难地爬上来的,她上来做什么?  相似文献   

13.
月会 《民族论坛》2005,(9):10-11
主题回放日前,中国首部互动电影《谁说青春不能错》剧组在北京招聘演员。在电影演员海选现场上,随着“哒、哒、哒”一阵高跟鞋的连串脆响,一个身型比李玟更S的女子,丰胸肥臀,头戴遮阳草帽,面罩薄纱,娉婷而来。她走路的时候,每个部位都在扭动,幅摆极大,眼神飘忽,旁若无人,自信无比。她,就是传说中那个每天有5000以上的网民同时在线等待她文字和图片的芙蓉姐姐,那个网上最旺最拽最拉风最火爆的芙蓉教主!芙蓉姐姐的眼睛有点发红,红得就像兔眼。她告诉导演这是因为最近很忙,“白天工作晚上接受采访”,这话让人想起广东影视新贵宋祖德的那句“白天写支票晚上写诗”的名言。忙得都这样了,芙蓉姐姐还忙里偷闲地来参加《谁说青春不能错》的海选,到底为什么呢?“我想展示自己,网络上是展示,影视剧中也是展示”芙蓉姐姐毫不讳言对电影的喜爱,“我自己也挺喜欢看喜剧的,我觉得我有喜剧天分,平时就挺搞笑,如果有机会演演就好了。”对于网络让她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功绩,芙蓉姐姐表示很感激,也很感谢那么多网友支持自己,“我认为我成功的原因是真实、真诚,网络上的我并不虚幻。”芙蓉姐姐同时坦言,网络并没有改变她自己,“我不想做谁,只想做我自己。”  相似文献   

14.
刘泓 《中国民族》2010,(7):69-72
今年,世界杯足球赛首次在南非举办,也是这个赛事第五次来到南半球。6月.随着世界杯足球赛战幕的拉开,位于非洲最南端的南非将世人的目光不仅集中到颇具争议的球迷助兴喇叭“呜呜祖拉”,同时也获得了向世人展示人权和民主发展成果的最佳机会。经历过种族隔离阵痛的南非,正在寻求新的蜕变。  相似文献   

15.
风铃     
我有一个风铃,是朋友从欧洲带回来送我的,风铃由五条铜管组成,外形没有什么特殊,特殊的是,垂直挂在风铃下的木片,薄而宽阔.大约有两个手掌宽。 由于那用来感知凤的木片巨大,因此风铃对风非常地敏感,即使是极细微的风,它也会叮叮 地响起来。 风铃的声音很美,很悠长,听起来一点也不仅铃声,而是音乐。 风铃,是风的音乐,使我们在夏日听着感觉清凉,冬天听了感到温暖。 风是没有形象、没有色彩、也没有声音的,但风铃使风有了形象、有了色彩,也有了声音。 对于风,风铃是觉知、观察与感动。 每次听着风铃,感知风的存在,我就会…  相似文献   

16.
永恒的童年     
依孜 《民族论坛》2006,(5):16-16
“如果把自己的一生进行一次坐标划分的话,我们将会发现一个奇特的悖论,那就是在现在之前的那段时间,我们会充满怀念、遗憾以及思考。那些曾经的岁月会像太阳光下的肥皂泡一样,无比绚烂但又无从把握。就在这种彷徨之间,我们开始回味童年。”这是文章《花样童年》作者所说的话,小编我要接着说,在这种“回味”之间,我们的童年变成了永恒。因为童年代表希望,希望能够永恒。所以纳西人会把地震中的孤儿安置在他们最繁华的地方——四方街;湘西人会把自己的孩儿拜托给一座座桥,年年祭拜,冀望平安;青海的藏民即使迁往他处多年,仍保持了为儿女佩戴“…  相似文献   

17.
鸟的往事     
记得那鸟刚来的时候,从头到尾都娇嫩地裸着。虽不会站,不会自己吃食,却懂得人对它的疼爱。蜷伏在人的手掌里,自若地瞪着晶亮的眼睛,看你看我,看天看地,世上恐怕再找不出这般天真了。鸟是生来就懂得吐哺的,只要碰碰它的嘴,嘴便张得大大的,同时发出欢快而急切的呼唤。我们把食物嚼得精细,但小东西还是常常噎着,那份咽不进又吐不出的样子委实可怜。据说,雏鸟是不懂得什么叫饱的,总喂便总吃,直到撑死。鸟长得挺快,不断有黑黢黢的东西从皮肤  相似文献   

18.
我的外公     
熊苏 《民族论坛》2001,(1):43-43
外公今年67岁,他个儿不高,却长着一个可笑的大脑袋。我最喜欢摸他的大头了,因为那上面几乎是寸“草”不生,只有几根稀疏白发可怜巴巴地耷拉在后脑勺。我逗外公玩,问他的头为什么那么大。外公笑眯眯地说:“因为我的脑袋里装满了智慧。”这是一部卡通片里的话,我听了大笑。  外公不是湘西人,他的老家在邵阳。听妈妈说,文革时因为外公在大学里讲了真话,被赶到湘西一个偏远的村子里当医生。那时,村里没有一个人看得起他,外公很痛苦,几次想自杀,但他终于挺过来了。我不明白为什么讲真话也会受到打击,外公很认真地对我说,因为那…  相似文献   

19.
对音乐,我知道的不多。小时候,妈妈的摇篮曲和邻居的一根竹笛是我全部的音乐认识——而我总是在这样的声音中沉沉地睡去。因此那时候,我知道音乐是让人睡觉的。此后,长大了一点,对音乐最大的渴望就是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听一次歌剧,但那其实不能算是对音乐的渴求,因为编造这个梦想的时候,从未想过歌剧院的舞台上进行的内容,而是想象着去看歌剧的高贵的绅士淑女们生动美妙的脸和他们复杂的晚礼服。因此,这次采访音乐圣城维也纳,我一半是兴奋,一半是对一个即将兑现的遥远梦想的诚惶诚恐。  相似文献   

20.
距离     
年少的印象中,只有花开没有花谢.记得清晨绽开的第一朵鲜花,蘸着露,反映着阳光的七彩斑斓,总使我情不自禁地将鼻子深深地埋入花蕊中,而后,那朵花便会别在我的衣襟上,心中的喜悦为此而盈满……一、曾有过许多梦,美丽而缥渺一度觉得自己不是个凡夫俗子,一度觉得自己很是与众不同.于是,在未来的设计中,为自己绘就了一幅蓝图. 曾有一个幼稚纯真的梦.源于看了台湾作家的几部书,为其中凄美哀怨的故事所动,便想,将来会有那么一天,自己坐在一个温馨的室内,也写那些凄美哀怨的故事……这梦强烈而诱惑,使我为之神魂颠倒.告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