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居家养老服务:认识误区、理性原则及完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居家养老服务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其理论基础是适度普惠型福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福利多元主义等理论。西方国家从机构养老到居家养老的转变及其对居家养老的支持政策为中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居家养老服务要确立尊重老年人选择意愿、确保老年人生活质量以及家庭、社会与政府共同担责等基本理念;坚持自力为主、居家与社区为辅,居家为主、社区与机构为辅,家庭为主、政府与社会支持为辅等理性原则。要合理界定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关系,理性选择居家养老服务方式,逐步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支持体系,并不断改善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环境。  相似文献   

2.
支持老人就地养老是当前老年社会服务的一个核心实践。它不仅能够让老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里度过晚年,维系对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而且与机构照顾相比,能够显著降低社会成本。分析我国当前社区养老服务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总结梳理国际上的养老服务经验,提出在我国城市和农村建立社区综合养老社会服务体系的框架。这一框架试图将当前参与养老社会服务的多元主体纳入其中,包括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家庭(类似家庭或模拟家庭)养老、结伴(老年公寓)养老等方面。最后就政府的宏观战略规划、完善社会服务支持体系和构建良好的养老环境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对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必要支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勉县留旗营村的实地调研,从多个视角分析了留旗营村居家型互助养老的服务体系、构建基础和比较优势。从社区照顾视角来看,该村的养老服务体系包括服务组织、服务对象、服务提供和服务评估四个部分;从乡土社会视角来看,该村的养老服务体系有其建立的社会基础、组织基础、文化基础和经济基础;从比较优势来看,该村的养老服务在构建模式、服务机制以及服务目的与理念上均有优势。社区互助养老服务是当前政府倡导的农村养老模式,留旗营村的居家型养老服务模式,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的有益探索,未来需要在资金保障、社工机构建设和服务人才培养上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香港养老保障体系以社会福利合作机制为主,包括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三部分内容。在不同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中,政府和第三方机构、企业、个人都有明确分工,这一机制有效地整合了社会福利资源,极大地提高了福利水平。“香港模式”给内地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即要建立养老保险、救助和服务为一体的养老保障体系,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建立多方参与的养老保障体系,广泛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家庭、社会成员、企业和民间组织的作用,做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5.
失独家庭作为社会中的特殊弱势群体面临着许多困境,如经济压力和负担、精神和心理创伤、夫妻关系危机、社会融入问题、养老和医疗困难等。针对失独家庭的特殊需求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是改善其生活质量和促进其融入社会的关键。在全面分析失独家庭社会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基础上,建议构建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和个人四位一体的失独家庭社会服务体系。该体系中政府提供政策及制度保障、养老和医疗支持,社区提供场地支持和社区关怀,社会组织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和援助服务,个人提供灵活长效的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6.
中国缺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经验,而居家养老与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相比,具有成本低、老年人认同感强的特点;西安市开展以老年餐桌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试点项目,以期为开展其他居家养老服务积累经验;通过对西安市老年餐桌的实地调查发现:老年餐桌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运用市场方式不恰当、社会自治组织不发达、政府支持和监管不力等问题;并对中国发展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出三点建议:采取恰当方式、遵循市场原则,发展社会自治组织、充分发挥协调作用,政府理性支持、完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7.
社区是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良好平台,目前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社区为居家养老提供支持类服务项目不足、社区养老专业服务人才短缺、政府主导地位不明确等。在分析安徽省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安徽省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策略,如探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联合协作,建立"医疗+养老"的服务模式;深度开发信息化医疗产品,提高现有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发挥学校优势,培养职业化养老队伍;探索社区养老志愿服务模式等。  相似文献   

8.
居家养老是我国主要养老方式。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民族地区,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进入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生理保健、疾病预防、家庭关系改善、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服务,具有社会创新性。同时由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不完善,社会工作机构自身发育不成熟等因素,导致服务没有持续发展。完善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需要从政府预算资金安排、项目管理评估、多专业团队构建、组织培育等方面着手,推动地区政策创制,满足老人不同层面需求,缓解养老压力,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经济、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水平等因素的作用,家庭养老方式基本适合中国国情。但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家庭养老方式面临许多问题和困境,解决和克服困难的唯一途径,就是要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的家庭养老模式。这一模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社会化的道路,建立起居家养老、国家和社会协助、社区提供服务的家庭养老体系。这既能减轻子女的负担,满足老人对亲情的需要;又能够增加就业机会。同时通过国家支持协助家庭养老,逐步建立和完善养老社会保障制度,从经济上保证家庭养老质量;健全法律制度,增强宣传力度,树立良好的公民道德等方法完善国家和集体帮助的家庭养老体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功能的弱化,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急剧增长,探讨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对推动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长株潭地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调研数据,利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会凝聚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差距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社会组织参与、人际信任、组织关系、社会融入、身份认同、社会宽容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制度信任、个人关系、社会组织支持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影响不显著;显著因素的内部次序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据此,在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过程中,要强化人际信任和组织关系,促进社会融入和社会组织参与,调适社会宽容和社会差距的程度,加大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视阈下我国社区文化养老方式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区"文化养老"是一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一个合理内核。社区文化养老使老人重新掌握因忙碌而失之交臂的知识和技能,重新就业,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同时使老人精神世界"吐故纳新",享受人际交往的情感滋润。因此我们应抓住文化这个有利的武器,大力搞好新型社区的建设工作,从而为社区文化养老提供有效载体。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社区文化养老方式的实施,都应努力抓好三个层面的工作。政府和社会组织层面,应加大政策扶植和资金投入的力度;社区层面,应以各种社区服务资源为载体,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养老支持网络建立和完善;服务主体层面,首先促进老人自身养老观念的转变,实现"老有所乐",其次,老年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素质,发挥推动和引导作用,从而促进社区文化养老朝着健康有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逐渐成为应对老龄化危机的重要方式。但该模式在资金与服务上面临困境,普惠型的全民社保体系为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和老年津贴等收入保障制度筑牢了居家老年人经济供养的基础,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等医疗保健制度从经济补偿与服务提供双方面支撑起该模式的发展。但是尚不完善的全民社保制度无法完全解决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出路在于抓住历史机遇,重构参与主体之责任,充分发挥社区的主体作用,以实现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13.
社会救助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予以保障。社会救助资源不足、资金短缺成为制约我国贫困群体社会救助工作开展的瓶颈。动员、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社会救助领域是实现公民社会救助权的重要保障。以社会救助社会化为突破口,以培养发展公益慈善类非政府组织和民营企业为载体,建立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为支持相互交叉、相互合作的社会救助体系,形成政府与社会力量双轮推动社会救助事业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以社会养老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切入点,探讨社会养老资源配置的差异性。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社会养老资源更多,城市配置差异由东、中、西部区域间和区域内部差异构成,区域内部差异更显著。区域内养老机构配置的差异性高于养老床位,东部地区社会养老资源配置更公平。应从政策层面支持社会养老资源连锁化发展;进一步提高政府投入的精准化,拓宽社会养老资源的投融资渠道;以长期照护服务体系为桥梁,以机构为基点,进一步完善机构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衔接,带动周边社区提升养老服务,推动社会养老资源配置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养老的社会支持系统可分为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与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农村地区养老主要由老年配偶、子女、亲戚、邻居和朋友组成,它能够提供一定的养老支持,但也存在请多不足之处,不能化解农村养老危机。只有在此基础上,通过正式社会支持系统的介入,大力发展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大力提倡并推广家庭赡养协议制度,方能给与困难老年人以充分的养老支持和照顾。今后农村养老的发展趋势是在农村社区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的正式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6.
社区居家养老作为一种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家庭自助和社区协助相结合的一种养老模式,既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又有利于保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同时还有利于推动社区服务建设,但在实施和推广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本次统计调查了解杭州市社区居家养老现状,并进一步分析中老年人对该种养老模式的评价差异.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提出具体对策建议如必须完善社区居家养老设施及服务建设、提升服务队伍的专业化程度、逐步形成多元化发展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为应对日趋严峻的老龄化趋势试推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并逐渐形成了委托运营型、延伸服务型及资源共享型三种发展模式。其中,政府委托企业运营养老服务成为我省养老服务新态势。本文将以L社区助老之家为例,尝试分析委托运行型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困境,并提出降低企业准入门槛、构建需求评估机制等解决路径,为构建可持续性发展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8.
周立  杨炳珑 《社区》2011,(13):20-20
“全区每个社区建立一个楼栋庭院自治理事会,志愿为楼栋庭院的居民服务,组织居民参加社区居委会开展的多项活动,并向社区居委会反映楼栋庭院居民的诉求和建议;每个街道分别建立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社区老人提供良好的养老服务……这些是我们东湖区点探索。”  相似文献   

19.
农村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和大量青壮年流入城市的双重背景,对农村现有的正式养老支持体系和非正式养老体系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加剧了农村留守老人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应坚持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农村"社区——家庭"养老模式,发挥机构养老的支撑引领作用,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并引进专业人才,提升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0.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其独特的优势得到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的认可,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难题,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基本依托。基于统筹城乡均衡发展的理论和要求,部分地区逐步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向农村推进。作为中部地区的山西省近年来开始了该项服务在农村的试点。将以山西省为例,根据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开展现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主要障碍,最后结合实际从经费保障机制、宣传引导机制、组织监督机制、参与激励机制四个方面探索建立适合农村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长效发展机制,促使其更好地在农村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