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刘洋 《社会科学》2007,2(5):171-174
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和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都出现了"三环"一词,关于其含义,目前学术界存在争议.实际上,"三环"是对司法机关的要求,即年龄70岁以,上的老人告其子不孝,司法机关必须反复调查案情,然后再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目的是为了预防高龄父母告子不孝时,可能会出现的"告不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是对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所藏和田汉文文书中的习字部分进行分析,通过研究习字文书的内容、形式,进一步讨论文书的写作时间、习字者以及年代背景等相关问题,从而了解唐朝统治时期于阗的汉化教育以及中原文化对于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程民生 《文史哲》2012,(2):81-91
宋代诣阙上诉的主要形式是击登闻鼓和邀车驾。内容包括政治问题和政治斗争,控告地方官的不法行为,经济、司法、文化、军事问题,家庭私事、诬告等。对诣阙上诉,朝廷在符合规定条件下是允许的,而地方官基本是反对的。针对复杂的诣阙上诉内容和性质,有时皇帝亲自接见,对反映重大问题有功者给予奖励,对为引起朝廷重视不惜采取自毁肢体的极端做法予以惩治,对于无理取闹、侥幸欺诈者则予以严厉处理。对于诉求的问题和对象,朝廷或引以为戒、形成制度,或惩治有关官员,或及时处理问题,或接受建议除弊兴利,但也有不受理或不解决问题者。宋人对公平、公正的追求和维护个人、地方乃至国家利益的诉求,使得诣阙上诉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这种对官方权力的制约、监督以及民众正当权利的维护方式,核心价值是宋人对命运的抗争和对制度的抗争。宋人享有一定的诉讼权、申诉权并充分运用,本质是追求公正权,包含着一定程度的人权意识。这些有利于历史发展的积极因素,值得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4.
汉简文书传递制度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简文书传递制度述论张玉强四川省档案馆编辑研究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各级交通组织和较完整的文书驿传网,秦代的邮传为汉代邮驿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汉承秦制,疆域之辽阔远过于秦。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使中央与地方之间能够密切联系,声息相通,汉政权尤其注...  相似文献   

5.
张秀清 《江淮论坛》2009,(1):152-154,164
吐蕃文书中的“大藏”,不属于吐蕃告身,同时,也就不可能是铁文字告身,当归于其他评价体系;根据敦煌藏文写卷的用语特点,“大藏”职位可能高于铁文字告身,而且一般仅授予吐蕃人,若授予外族人,则是显示给其较高荣誉,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某些具有较高告身(玉、金告身)的官吏,其实际地位却不及“大藏”;P.4836《大番故敦煌郡莫高窟阴处士修功德记》“所管大蕃瓜州节度行军先锋部落上二将告身臧旃矣”的“臧”应按其本就有之的汉语意义“赞美,称许”来解读,也就是敦煌藏文写卷中的“予以褒美、褒扬、褒奖等”之意。  相似文献   

6.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政治上军事上指挥了一个空前统一的国家,基本上做到了“法令由一统”(《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央的法令要下达各地,地方的情况要上报中央,因此它必须有一套完整的邮传制度。过去因为史册缺载,使人无法系统地了解,云梦秦简(载《文物》1976年第六、七、八期)提供了一些宝贵的资料,可以考证一个大概。一邮传的作用和几项规定秦简南郡守腾给各县、道的《文书》最后写道:“以次传,别书江陵,布以邮行。”就是说,他这道文书,宣布其事而告于众,一方面是各县依次传递,一方面给首县江陵专写一份。“布以邮行”,即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以来,新出土史料大量发现,特别是秦公牍文书的陆续出土,为秦地方官制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那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里耶秦简为中心,结合传统文献,对秦地方官吏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考察,分别从其名称、内涵、功用等不同方面进行考证和论述.补充和纠正了传统文献中有关秦地方官制的一些记载,可以进一步探寻到里耶秦简对于研究秦地方官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8.
司法公开是司法文明的重要标志,裁判文书网络公开是司法公开的重要内容。裁判文书网络公开对于探索案例指导制度、构建法律职业化与法律共同体、强化司法权威、完善公民教育、推动社会诚信,以及促进法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都具有积极意义。目前,裁判文书上网率不高、公布时间过短、追责与监督机制不完善、配套制度不健全等直接影响着裁判文书网络公开制度的功能实现。通过多渠道提高裁判文书上网率、分层次有区别公开、建立多元追责与监督机制、尝试公开反馈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将在现有制度环境中最大程度地推动裁判文书网络公开的普及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书信是人类社会很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在西夏社会中同样发挥了其他文书无法替代的交际作用。西夏书信文书是西夏文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和掌握西夏社会的相关情况。为此,我们利用目前手头上的一些西夏书信资料,对西夏书信文书概况、西夏书信文书内容这两大方面从文书学的角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探讨。从而完善了西夏文书的内容和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0.
西夏文书史的建构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是由多方面内容构成的 ,在“西夏文书研究之一”中已经对西夏文书的体裁、载体、组织机构和文书工作者进行了探讨。本篇主要对西夏文书的文风和文书工作制度的组成部分等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使西夏文书史的建构成为一个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司法体系中,法官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法官作为一个中立者和裁定者需厘清事实、引导程序、得出裁定,最终形成裁判文书。裁判文书不是一纸空文,其要义便是将法理与情理说清讲明。文书说理是法官无可推卸的司法责任,然而,就目前的事实情况而言,法官的文书说理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本篇论文通过对法官职业与文书说理的联系进行阐释,进而分析文书说理的现实困境及其产生原因,展现当代司法推进对法官职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加强受理对党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检举控告以及这些人员对党政纪处分不服的申诉,按照纪检监察机关规定的程序处理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和举报电话等各种形式的群众举报。提倡署名举报,对举报有功人员进行奖励,并为之保密。这样才能真正广开言路,接受到来自广大群众的监督意见和举报信息,扩大案源,提高初核率和成案率。  相似文献   

13.
较之一般成熟的著作,于一纸之上存有多种内容的习字文书更能呈现书写者的多元知识面貌。敦煌文献中至少有数百件充满各种习字文书的长卷,有些写卷上的诸多内容可以确认为同一人所写。这种写卷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僧人习字文书可以提供僧人多元知识面貌的横切面,借以可以考察僧人如何接受知识,这些知识和他们所在的区域社会又存在怎样的互动。敦煌文献P. 2129V《僧善惠习字文书》存有善惠所写的诸多内容,涉及到音韵、佛典、禅宗偈语、儒家经典、社邑文书等,据之可以还原出当时僧人的知识构成。  相似文献   

14.
西夏题记文书是西夏文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真实准确地反映西夏社会各种宗教活动的面貌,是研究西夏文书档案的珍贵资料。本文根据已经公布的材料,通过两个部分对西夏题记文书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是西夏题记文书的概况,西夏题记文书根据其所反映内容的不同,分为功德发愿文、供养人榜题和巡礼题款三种,并举例说明。第二部分是题记文书内容的总结,分为八个方面:文书撰拟的平阙制度,选择修造佛塔寺庙等的时间,西夏纪年,西夏国名,西夏国建置,西夏地名、职官和军名,西夏人的敬佛活动以及题记文书写作的相关特点等。  相似文献   

15.
徐冰 《船山学刊》2014,(1):100-103
孟子转述告子的"不动心之道":"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之言向来令人费解。这句话既然是告子表述自己所认为的达到不动心的修养之道,那么告子在这里的"言"、"心"、"气",都应该是指达到不动心的根据和方法,是有其针对性的,也即是从哪里入手进行修行,才可以做到不动心的问题。告子认为不动心的修养根据应该在与"心"、"气"相对外在的"言"。而孟子对告子的批评,并非误解告子的不动心之道,而恰恰是洞察告子的思想误区,指出告子对"言"、"心"、"气"的割裂理解是错误的,是不能达到真正的不动心的。不是孟子误解告子,而是告子不懂孟子。  相似文献   

16.
楼兰遗址和楼兰古城出土了大量的汉文简纸文书,这些简纸文书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是楼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些文书不但出土地点集中,纪年年号较多,而且绝大部分都属官方文书,涉及当时政治、军事、经济、屯垦、文化、交通、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楼兰文书的出土,历经一个世纪,先后共有五批。第一批出土文书是1901年3月斯文·赫定在其发现的楼兰古城中挖获的。赫定将这批文书带回欧洲至今收藏在瑞典国立民族学博物馆里,其资料交由德国汉学家卡尔·希姆莱进行整理释读。希姆莱于1902年发表了《斯文·赫定在古罗布淖尔(…  相似文献   

17.
刘自稳 《文史哲》2022,(5):59-74+166
“单独简”是里耶秦简中典型的文书形态,即一枚内容已经写完而不需编缀成册的木牍。依据文书格式的复杂程度,单独简牍所载文书又可分为单一公文和组合公文两类,单一公文在呈送、转发和追文等场合下可形成组合公文。里耶秦简中还大量存在由多枚简牍组合而成的文书,依据文书所用简牍形制又可分为单行简册文书、两行简册文书和组合简牍文书。其中,将单独简牍文书中组合公文的不同构件分书于单枚木牍上时,所形成的文书形态就是组合简牍文书。根据里耶秦简中多简牍文书的存档方式以及汉初告地策文书的组合方式,秦代基层组合简牍文书可能使用编联或捆扎的方式形成完整文书。  相似文献   

18.
陈国灿教授博览群书 ,尤邃于李唐史事 ,复多次亲临西北作实地考察 ,其考证乾陵石像西域酋长之事迹 ,论著精辟绝伦 ,久已脍炙人口。是编集录吐鲁番出土唐代文书 ,起自武德 ,讫于大中六年 ( 852年 )共七百六十余事 ,系以月日 ,西陲浩瀚之史料 ,如网在纲 ,巨细靡遗 ,何其盛哉 !自王静安讨论开元四年李慈艺告身 ,继起者多家 ,此大谷探险队所得原物 ,其照片保留于德富苏峰纪念馆 ,近时始得面世。而《大谷文书集成》踵武唐长孺主编之《吐鲁番出土文书》 ,后先印行 ,原始文件已大体公布 ;君又旁搜远绍 ,综括阿斯塔那、哈拉和卓以外其他发掘所得 ,竭…  相似文献   

19.
徐嘉露 《中州学刊》2022,(8):129-136
“过继”是明代户绝家庭宗法继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的民间“过继”文书有“立继”文书、“出继”文书、赠与文书、遗赠抚养文书、招婿养老文书等。明代民间“过继”的内容有“奉祀”“继产”“当差”等,“过继”的方式有全部权利义务承继的“过继”、养老“承分”不“奉祀”的“过继”、以养老换取继产的“过继”、只继产不奉祀不养老的“过继”。明代的“过继”不仅继承了传统社会的做法,而且在继承方式和范围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规则,为现代民事继承制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内容是对秦平南越、南越王赵佗立国、平越、治越,汉平南越和象郡、林邑的考证。旨在澄清某些著作讹误,还以历史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