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耶律楚材父子与蒙无法律赵文坦耶律楚材是蒙占国时期的政治家,字晋卿,契丹人、其父耶律履,事金世宗,做官至尚书右丞。耶律楚材学问极博,史称他“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所、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拘者”。①金章宗泰和六年(120年),耶律楚材...  相似文献   

2.
关于耶律楚材的历史贡献,以往学术界的沦述都有一个共同模式,即把耶律楚材的“汉化”作为其历史贡献的基本原因。照此模式,不但难以解释为什么在元初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作出历史贡献的不是具有丰富统治经验的汉族士大夫,却是耶律楚材这位少数民族政治家,而且将耶律楚材的历史贡献仅局限于引导蒙古“汉化”,保护中原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这一层次上,不能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高度给予充分的、应有的评价。本文试从探讨耶律楚材多民族文化融合思想这一思路出发来论述他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以求对多层次、多视角研究耶律楚材,阐发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祖国的思想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3.
针对儒家思想在由非汉族统治全国的元朝依然能取得统治地位,并顺利地传延下来,这虽然和儒家思想的内在性质不无关系,但绝非全部原因,政治家的思想和实践也同样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选取该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耶律楚材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还原、历史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耶律楚材一系列思想的深入分析,得出耶律楚材以儒治国的思想及实践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耶律楚材与元初统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耶律楚材,元代著名政治家。他历经元太祖成吉思汗、太宗窝阔台两朝,将中原王朝的儒家思想和封建制度融入元王朝的统治,在元初的历史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研究耶律楚材与元初政治的关系,对进一步了解元代历史的发展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耶律楚材是蒙古汗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的一生正处于蒙古统治者凭借武力向中原发展,而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却又不很适应的时期。耶律楚材在辅弼朝政期间,将封建统治者长期统治中原地区的主要经验提供给蒙古统治者加以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蒙古在中原的统治得到稳固,加速了蒙古社会封建化的过程,是一位对汗国政治颇具影响的历史人物,值得深入探讨。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  相似文献   

6.
耶律楚材是蒙元之初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一生致力于促进蒙汉民族文化融合,主张以儒治国,革除旧法之弊端,为蒙元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做出了突出贡献:建立赋税制度;建立"王户丝制";确立中央集权制和驿站制度和"任用文臣的常制";废除"屠城"旧制。耶律楚材在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还大力倡导儒学,极力向蒙古统治者推荐儒士,保护众多的人才为蒙古统治者效力,使武力极盛的蒙古帝国大收文治之效。可以说耶律楚材是蒙元帝国封建制的伟大设计师,也是民族文化融合过程中的杰出舵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关于耶律楚材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尤其是关于其对蒙元政权社会架构的形成及对中原文化恢复发展的贡献,已有颇为公允的评价。但是,耶律楚材个人及其所代表的文化价值取向,在那个时代里是个悲剧,这种悲剧乃是两种文化撞击的演绎,带有历史的必然性。耶律楚材是位与三个政权有关系的特殊人物。他是契丹王室的后裔,又是金国的臣子,后来则为蒙元政权奋斗了大半生,然而,他在临终前产生了失落感,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耶律楚材》是近期出版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以历史与文学的和谐交融,塑造了耶律楚材这一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再现了十三世纪金元帝国沧桑变迁的“文化现场”。问世后在史学和文学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本刊特邀几位学者,对《耶律楚材》作一笔谈,以飨读者。一部寓意深刻的传记詹子庆当今,在书肆坊间或街头地摊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各类传记图书。只要往上扫视一眼,所见多为帝王后妃之传,其中重要人物虽然有之,但无所作为之辈也夹杂其间。按传主的民族类别来划分,汉族人物居多,少数民族人物则鲜见。就历史断代来看,清代人…  相似文献   

9.
金元时期儒、释、道三教之间的关系,从万松行秀与耶律楚材、耶律楚材与丘处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可窥一斑.各派在当时高唱三教合一,虽然有其现实利益的考虑,大家都希望以己为一,将对方同化;但从更深层次而言,儒、释、道在人之为人的全面发展中就有了结合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活跃在十三世纪上半期的杰出政治家耶律楚材(1190—1243),也是风流蕴籍,才华洋溢的大诗人,是我国古代屈指可数的成就较大的少数民族作家之一。探讨耶律楚材的文艺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不仅有助于深刻了解这位一代全才的政治活动家的生活道路和精神风貌,而且多少可以窥见反映在他身上的金末元初的某些历史矛盾,处在那个时代中的北方知识分子的遭遇和心情,以及这位契丹诗人所体现的民族气派,乃至其表征着北国风光的一代诗风。一出身于一个完全汉化的契丹贵族家庭的耶律楚材,一生的遭遇也是富于戏剧性的。他是辽皇族东丹王耶律突欲的八世孙,其父以学行事金世宗,特见亲任,仕至尚书右丞。据《元史》本传称,耶律楚材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金制,宰相子例试补省橡。他欲试进士科,章宗诏如旧制。问以疑狱  相似文献   

11.
三秦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族群多元性和包容共生性。金元时期,契丹人来到秦地,或做官,或从军,或暂住,或定居,为秦地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其中,以耶律楚材家族最为突出。耶律楚材家族在此进行文学交游活动,使用汉语创作了一定数量的诗作,为秦地提供了文献资料,反映出与秦地士人的惺惺相惜,表达了对三秦文化的向往之情和历史兴亡之感,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契丹人在此地的文学创作活动,既反映出中华文化交流交融的情况,也为中华文化的多元包容与灿烂多样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耶律楚材是元代丝绸之路文学领域中的一位大家,他的诗歌作品反映和描写丝绸之路的民俗民情、自然现象以及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得元代的丝绸之路文学多了几分凝重感,由表现的写意走向再现的写实。  相似文献   

13.
耶律楚材是13世纪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曾出仕金朝。燕京征召后,随成吉思汗西征中亚《西游录》记载和描述草原丝绸之路走向、沿途人文景观、主要城镇和驿站、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故事,包括中亚自然地理环境和民俗风情等。草原丝路有多条走向。耶律楚材经历的前段由燕京至哈剌和林,出居庸关、经云中、武川、越阴山大漠;后段由哈剌和林至中亚,翻越阿尔泰山、过额尔齐斯河、穿越天山,经伊犁河流域进入中亚。《西游录》是草原丝绸之路的珍贵史料,承载着草原丝路文化的重要遗产。《湛然居士文集》,收录了耶律楚材西征中亚期间的大量诗文,与《西游录》所记为互补,内容更为丰富。"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西游录》和《湛然居士文集》所载内容,将成为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历史见证,具有鲜活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公元1190—1244),字晋卿,号湛然居士。他自称漆水移剌楚才。移剌也就是耶律,汉译不同而已。耶律楚材本契丹人,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他的父亲耶律履,在金曾仕至尚书右丞。耶律楚材作为东丹王的后裔,老家在辽东的毉无闾山下,但他自称漆水人,漆水非《诗经》提及的漆水、沮水(在陕西邠县),很可能是漆河,流经毉无闾山的大凌河,在今内蒙古喀喇沁旗与辽宁北镇一带。耶律楚材本生于契丹贵族世家,但从他的祖父耶律德元这一代开始,已归金朝,三代仕宦于金。耶律楚材下生之后,他的父亲就对所亲近的人说:“吾年六十而得此子,吾家千里驹也,他日必成伟器,且当为异国  相似文献   

15.
儒学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对历史上的各个朝代都产生了影响。本文探讨了儒学是如何进入并兴盛于元朝初年的,论述了耶律楚材对儒学在元朝的兴盛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元代著名诗人耶律楚材,在西域生活过多年,其西域诗既传承前贤,又别有风貌,展示出"华夷一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热爱大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深厚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7.
在蒙元帝国初期,身为中书令的耶律楚材推行了"以儒治国"的政策,对蒙元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及此后的统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这一思想在宋子贞为其撰写的墓志铭《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中得到了全面而深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耶律楚材》是跨文体写作的实验文本。它所推出的这位杰出的政治家、改革者、诗人的形象,是当下史传文学的重要收获,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耶律楚材(1190——1244)是大蒙古国一代名相,在其任中书令期间蒙古第一部历史、文学巨著——《蒙古秘史》问世。本文谨就楚材与《秘史》的密切联系略述浅见,借以求教大家。  相似文献   

20.
耶律楚材与孔门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门禅”是三教融通历史潮流的结晶,是禅宗史上值得注意的现象。耶律楚材是“孔门禅”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和行为虽体现为出世和入世两端,但仍以佛学为指归。其“以佛治心,以儒治国”的禅法思想和阐扬行秀一系曾洞宗学说的禅诗集中体现了孔门禅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